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8年残奥会前3个月开始对国家残奥射击队的13名参赛队员进行心理科技服务, 通过与教练和运动员的访谈,以及训练状态量表和心境状态量表测量,分析、诊断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残奥射击运动员在赛前保持了比较好的身心状态,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现象;有4名队员的心境状态出现紧张、抑郁、情绪不高等症状.运用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法结合集体心理讲座来帮助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比赛心理定向,特别是对有问题的运动员实施了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并帮助运动员完善心理参赛计划和预发事件对策库.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决定其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训练时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即有着正确的训练动机、强烈的训练欲望和平衡心境,就会在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收效。反之,运动员带着一种厌恶和消沉的情绪投入训练、或在训练过程中心境的平衡遭到了破坏,非但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这可能造成个体间的矛盾、干拢整体训练或出现训练事故等连锁反应。训练中运动员心理状态不佳的表现是经常性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和常见的是运动员对训练的“逆反心理”。其主要表现有下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34名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使用心理测试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动机、意志品质、赛前情绪和心境等赛前心理状态进行检验和分析。总结出了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特征以及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差异,为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保持良好的心境心境是指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意义。一、心境影响人的社会交流我们知道心境是由情绪形成的,某种心境必然会有某种情绪。情绪通过表情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当我...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5,(8):722-724
以1名青少年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情绪状态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心理技能训练能较好的改善运动的积极情绪状态(心境状态、训练比赛满意感),降低消极情绪状态(心理疲劳、运动竞赛焦虑)。  相似文献   

6.
以心境的动态平衡理论为依托,采用中文版BFS心境量表对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训练前、后的心境状态进行测量,探讨比赛性身体活动对心境的影响以及不同训练阶段的心境变化特点,为科学监控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赛前健美操训练能逐步地将大学生运动员的良性心境调整至某一适宜水平,并对负面心境有一定的积极改善作用,最终使大学生运动员的良性心境与负性心境基本处于同一适宜水平。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心境的动态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7.
袁义军 《体育师友》2011,34(1):31-33
采用实验法探讨渐进式放松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训练后心率,心境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训练作为一种心理整理方法,能促进心率的恢复,提高和改善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学峰  吴力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2):132-133,128
心境状态是监控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重要心理指标,排球运动员赛前心境状态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比赛的态度,往往还影响到技战术的发挥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采用BFS心境量表作为研究的测试工具,在多因素条件参与下对女排运动员赛前期间心境状态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的年龄、运动等级和训练年限都能对他们的心境状态第二个因素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未对赛前心境状态第一个因素特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高原训练心境的影响。方法:选择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前的准备期、高原训练周,对运动员进行POMS(心境状态)的测试,每次POMS测试后,我们根据测试结果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拳击运动员进入高原训练后,心境状态得到明显提高,多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拳击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心境状态,实现最佳高原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取18名省队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为期八周的心理训练,探索心理训练手段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运动心理疲劳、运动焦虑以及心境改善程度作为心理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心理训练后,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降低,成就感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较训练前更加稳定,疲劳、紧张、TMD、愤怒和抑郁的消极症状显著降低,所有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心境的词典意义是指“心情”,而在心理学上则是指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但它不像情绪那样强烈,也不会在短时间里平复或消逝,通常是一种比较微弱的平稳而持续的情绪,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本文所指的中学生写作心境可作如下界定: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待写作的态度、心理体验以及具体写作时的情绪状态。从作用上看,它可以分为积极心境(其典型表现为兴奋、愉悦、内心充满了表现的欲望,写作动机强烈)和消极心境(其典型表现为抑郁、不满、对写作有明显的反感情绪和对抗心理)两类。只有…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的几种心理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心理稳定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最大的弱点是心理不稳定。为使运动员能控制自己的神经反应、克服焦躁不安情绪,使精神处于良好的战斗准备状态,心理训练便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控制运动员的情绪,使其心理处于稳定状态,我们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有:模拟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放松训练。  相似文献   

13.
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调整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包括赛前的心理适应、心理调整和心理准备活动。教练员可通过日常的细心观察,注意运动员的各种心理变化,采用适当的措施,及时进行调整,以控制运动员的比赛情绪。  相似文献   

14.
<正>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它和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共同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因此,心理训练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各国用于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已达一百多种。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的泽井和彦撰文介绍的音乐调整法,可以说是一种运动员极易掌握、行之有效,并可经常运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在现代社会里,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  相似文献   

15.
孙锦绣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12,32(5):58-63,78
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在心境状态与情绪反应上的操作成绩是否相同,电生理学指标LPP在不同的脑区的表现是否相同。选取国际标准情绪图片系统的图片,采用等概率呈现的感知范式,使用MBI-GS量表中文修订版筛选出运动员心理疲劳组和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并进行情绪图片性质判断作业,同时收集ERPs脑电数据。结果: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员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ERPs结果表明,在顶区左部/中部/右部,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均差异显著(P<0.05),而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运动员心理疲劳在心境状态上表现为负性,而在情绪反应上表现为对正性和负性的去敏感化;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相比,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在顶区左/中/右部表现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谈花样滑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厌倦情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照和  王海 《冰雪运动》2004,(9):6-6,26
对高水平花样滑冰运动员来说,提高心理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查,花样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不良心理情绪应首属"厌倦".对"厌倦"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花样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7.
模拟心理训练,是指由教练员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类似实际现场且针对性很强的练习性比赛,从而消除运动员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其任务就是通过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心理活动水平能够适应瞬间的赛场变化,始终维持身心力量的协调性,以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中学生运动员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因内分泌活动变化,致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情绪波动大;加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2010—2011年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冬训前后)的注意力、应激、训练状态、赛前情绪4项心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特征及心理状态。结果发现:运动员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不同性别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心理状态呈现出不同特征;运动员的注意力处在一般水平,经过冬训注意力有所提高;经过冬训运动员的应激状态均有所改善,男队员改善明显,冬训后困扰男队员的主要为比赛所带来的压力,而女队员则主要为生活遭遇和运动损伤的压力。大部分运动员的赛前状态良好,一部分运动员存在轻、中和重度的心理疲劳。结论:对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进行心理状态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运动员采取的心理调节策略、方法应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心理控制”的概念“心理控制”一词最初并不是心理学上的专门术语,而是由射击教练巴萨穆(Bussham·L)最早在射击训练中提出来的,意在指导运动员在比赛时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心理自我控制的技巧。与此相对应,运动心理学中却有“心理训练”一词,它是指为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进行某种强化训练。类似术语还有“应激训练”,即训练运动员在应激状态下及时有效地采取某些应付措施,降低紧张度。在过去的三年中,日本体育协会运动科学委员会的心理研究组(组长:松田岩男),对“强化运动员心理素质”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短道运动员训练情绪对短道速滑训练的重要影响,强调情绪控制是短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控制的核心,介绍了适合短道项目特点的训练情绪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