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属性,模糊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广告语借助于模糊性来树立产品形象,唤起人们的消费欲望.文章在讨论实例的基础上,试从语音模糊、语义模糊、修辞格模糊和句法模糊四个方面分析模糊语言在英语食品广告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汉译方法.广告商应该尽量巧妙地在英语广告中运用模糊语言,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作为广告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广告语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语体。通过广告语,受众可以感知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把握其特征。因此,本文就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通过分析汉英广告语中的模糊语,揭示出汉英广告语中存在着一定的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  相似文献   

3.
根据模糊美学和旅游开发学基本理论,提出模糊美学在旅游开发中应用的六种方法 :保护旅游资源的原有模糊美,创造人工景观与设施的模糊美,策划具有模糊美的旅游体验项目,设计具有模糊美的旅游纪念品,运用文艺作品渲染模糊美,为旅游者解读模糊美。旨在拓展旅游开发研究的学科视角,为旅游规划设计者在旅游开发工作中创造富于审美价值的旅游产品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告业日益成熟并且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广告语言也呈现出空前的生机和表现力,因此作为非文学语篇的广告语篇也越来越受到语言分析学家的重视. 本文以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为指导,在对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作阐述的基础上对广告语篇的对话性进行了解读,包括广告语篇中发话者与受话者的对话、文本的对话和文化的对话等以及这些方面是如何进行对话的.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不仅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而且也是广告语言的内在特征。本文以2010年最新广告词以及经典广告语为基本语料,系统阐述了广告中的模糊现象,特别是语音,词义和修辞等方面。力图从语言学,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学等角度剖析广告中模糊现象的深层原因,并分析其积极语用和消极语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广告语言和成语的自身特点,成语在广告语言中大量使用。广告成语有对成语的原式使用和变式的各种使用。这种广告成语有着积极的方面,也有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模糊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而作为自然语言变体之一的新闻语言也必然具有模糊性.通过对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词存在的根源、应用及其功能的分析,说明模糊词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合理、恰当地使用模糊词会大大增加英语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广告语体中模糊性词语随处可见.本文从广告语言实际出发,简要分析了模糊性词语在广告语体中存在的原因,阐释模糊性词语在广告语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语以其精练的语言、深刻的含义和极强的表现力,成为创作广告语的重要手段。在广告语中灵活地运用成语,能使广告语增强吸引力,加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从而产生较强的广告效果,但商家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平潭海岛为例,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平潭旅游环境承栽力总体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其中,经济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环境承载力均处于轻度超载状态;自然环境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为了实现平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平潭旅游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