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以体裁短小、语言精练、意蕴深长而深受读者的喜爱.诗歌的产生是诗人感情的进发,诗歌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晶,诗歌的感情是连接诗人与读者的纽带,诗歌的韵味体现在"意犹未尽"之中.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艺术独特,犹如一幅气势恢弘的画卷,触手可摸;又如缀满星辰的夜空,深邃而优美.至于  相似文献   

2.
一、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研究作者,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1.体会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准确。诗歌是借助精练、含蓄、准确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时,必须认真加以体会:①描述性的诗句,要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②概括性的诗句,要理解它丰富的内容;③精炼的字词,要认识它的艺术表现功能。 2.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及其分类。①强烈的感情色彩;②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③富于想象,构思巧妙;④语言精炼;⑤押韵。按表达方式分,有叙事诗、抒情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含词、曲等),和新诗(含散文诗)。 3.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通过对语言的领会,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从而感受其或褒或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古诗词解析类题目渐成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而鉴赏诗歌的情感又是历年古诗词鉴赏中必考的知识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的感情时,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入手:一、"显性"感情所谓"显性"的感情,是指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并不需要我们大费脑筋去揣摩,而是直接从字面上去把握它的情感倾向。1.标题显情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优秀的诗歌标题自然也能眉目传情。首先,  相似文献   

5.
温俊飞 《学子》2014,(7):21-21
近年来,古诗词解析类题目渐成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而鉴赏诗歌的情感又是历年古诗词鉴赏中必考的知识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的感情时,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入手:一、"显性"感情所谓"显性"的感情,是指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并不需要我们大费脑筋去揣摩,而是直接从字面上去把握它的情感倾向。1.标题显情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优秀的诗歌标题自然也能眉目传情。首先,  相似文献   

6.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的命题,诗歌鉴赏已经成为一个亮点,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遣词造句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能力.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诗歌鉴赏复习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积累、区分诗歌鉴赏的常用语 1.正确把握诗歌的形象 形象是诗歌最基本的要素,诗歌的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物.正确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关键.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用来表现美好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既讲求展现美的意境,又力求能够真实客观地体现其所要表现的事物和感情,在初中阶段语文的诗歌教学上,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朗读与品析     
“诗是一种最精炼的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又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何其芳。从这段话中我们可看出诗歌的基本特征。正鉴于此,我们认为诗歌的学习重在朗读与品析上,通过正确的朗读与对诗歌语言的品析揣摩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进入诗歌意境,达到把握诗人感情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题目,许多人便认定它是抒写诗人对母校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和曲解.通观全诗,从字里行间实在无法找到离别或者说惜别这样的感情意图.我认为,从诗歌看,他表达的其实是在追忆流逝的岁月和永不再来的恋情的甜蜜旧梦.  相似文献   

11.
1、0、在讲诗的语法以前,先要说说诗歌语言的性质以及诗的体式与诗歌语言发展的关系.1、1、诗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是最凝炼、最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诗的语言必须建立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或游离于这个基础.它必须能为本民族成员所理解、接受,能够表达他们的心理和感情.诗的语言是一般文学语言的提纯.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民族的灵魂,诗歌又誉为文学的焦点,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大慧,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载体,更是前辈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诗歌以它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张伟 《文教资料》2011,(21):46-48
不少学生对鉴赏诗歌存在畏难情绪。诗歌是感情的艺术,感情是诗歌的灵魂,作者结合阅读经验和教学积累,提出几种剖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歌的传统是极为悠久、丰富而光荣的,远在二、三千年前,我国诗歌就取得辉煌的成就。由于这种文体出自人们在生活中所激起的情感活动,所以它具有抒情性的特点。诗歌的美,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就是诗歌的感情美。真实,是诗歌感情美的第一要点。"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阅读诗歌史上的名篇,没有哪位真正的诗人不是情动于中才形于言的,  相似文献   

15.
抒情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歌是感情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这种情是真情、纯情、至情、激情和人民之情。白居易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白居易认为,诗歌的产生是感于事而发于情的。没有感情的诗不是诗;感情不充沛,矫揉造  相似文献   

16.
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歌的一种属性,是诗歌艺术必备的艺术因素和美学特征,是我们民族善于节制内心感情的心理素质的反映,它体现了诗歌的神韵、格调、灵性、肌理。含蓄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从诗歌创作中重新超越它。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应该抒情的。即使叙事诗也是这样。没有感情的诗歌,读起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其实并不能算诗。好的诗歌总是感情充沛,或高昂或深沉,或奔放或静谧,给人以美的熏陶,艺术的享受。诗歌抒发的感情应带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只有当诗人的感情能使较多读者理解、同情以至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叙事诗中的人物、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和写景状物诗中的景和物。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多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叫意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思想和情感,是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景象的统一体。例如借景抒情类的刘禹锡的《石头城》描写的是寄寓着国运衰微的寂寞空城,  相似文献   

19.
舞蹈是美的人体动作艺术,以身体动作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是人类情感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是人类的情感表达极至状态的体现,它抒发情感的效果比诗歌和音乐更为显著.因为只有人的内心感情到了用文字和语言都难以充分表达的程度,才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舞蹈正是运用了人们表达感情的这种特殊形式,构成了它独特的表现手段、表现力和思想性,也是舞蹈的灵魂和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20.
我听了孙晋诺老师的这节课,颇有一些感受.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人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