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现行教育体制,小学开设历史常识课,把一些既生动又具体的故事、情节性极强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可以说学生是熟透了。这又给中学历史教师出了难题。怎样既顾及旧知识而尽量不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又能使课上得不枯燥、不腻烦,刺激学习的兴趣、热情?  相似文献   

2.
小学常识课是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广大农村城镇小学实际情况而开设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指导小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 通过常识课的教学,使小学生初步了解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初步认识我国和世界,学习一些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学习一些简单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学一年级能不能开设自然课?这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从一九八○年开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先后对这门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研究。自然课教学史表明,我国最早开设小学自然课是在清末,一九○三年在初小与高小设格致一科,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物理、化学、卫生等知识。民国年间,高小设自然课,三、四年级设常识课,低年级的自然常识在语文课中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小学低年级设自然课的问题经历过否定,肯定,再否定的过程,一直没有定论。而在国  相似文献   

4.
在五月份编写的五年制小学常识教学大纲(草案)中确定,自三年级起,开设常识课,内容包括历史、地理和自然。六月底,中央教育部召开了十四省市的教材编写工作人员会议,着重审查和讨论了十年制中小学的语文、历史、地理和常识。会议指出,小学常识应从一年级开设,内容应以政治生活常识为红线,把一些有关社会的,自然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贯串起来,按照儿童年龄特点和程度排列,逐步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在大跃进年代的儿童,他们的见闻、阅历越来越广,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从入小学开始,他们就已  相似文献   

5.
小学从三年级起就开设了自然,四年级以后又加开了地理、历史等学科。这些科目——通常统称为常识课,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从目前一些小学来看,这几门课教学存在的“四少”状况必须改变。一、专职教帅少。不少学校是校长、主任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如:会计、少先队辅导员、职员等)兼教常识。学校领导事情多、工作忙,时常因外出开会而缺课,不得不改上其他课或临时拉别人  相似文献   

6.
最近,河西区召开小学自然常识课电化教学经验交流会。全区小学常识课教师、电教人员等百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台湾路小学杨炳涵、河西小学陆培琦两位教师分别介绍了经验,作了观摩课。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建恂就加强全区小学自然常识电化教学工作讲了话。会后组织了自制常识课教学幻灯片、微型教具汇演,并向九个自制电教具较好的学校颁发了奖状。  相似文献   

7.
德国小学常识课教学的任务与课业重点辽宁师范大学张桂春常识课(Sachunterricht)是德国基础学校的主要教学科目.这里仅以德国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基础学校的常识课教学大纲为蓝本,介绍一下德国小学常识课教学的任务与课业重点.一、任务与目标常识课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的不同,小学社会课一般可分为社会常识课、社会技能课和社会活动课。其中,社会常识课内容占90%以上,内容非常丰富,有反映社会生活常识的,有反映历史常识的,有反映地理常识及法律常识的等。这些常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窗口。目前,社会常识课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的不同,小学社会课一般可分为社会常识课、社会技能课和社会活动课。其中,社会常识课占90%以上,内容非常丰富,有反映社会生活常识的,有反映历史常识的,有反映地理常识及法律常识的,等等。这些常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目前,社会常识课的教学程序一般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师讲解——学生活动——归纳小结。这种教学模式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小学自然常识课教学质量,今年暑期,衡水地区教育局在故城县举办了小学自然常识课教师培训班,对全区二百多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班的教师是由参加全国自然常识教学仪器研究会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学员都是由各县每个公社选派的有经验以及自制教具有成绩的教师。培训的内容是,对新编小学自然常识课实验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对照故城县郑口小学的自制教具,在操作技术方面进行初步训练,对如何自制教具提出  相似文献   

11.
小学历史是一门常识课,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初步历史知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人物、时间、事件及某种观点等,掌握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历史课的板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历史教学的板书也应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生动活泼地进行。从小学历史教材上册内容来看,常用的板书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学从1981年秋季起已重新开设历史课,所以今年秋季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是上过历史课的。这样,中学历史教学就遇到了一个怎样与小学历史教学相衔接的新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因此应该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特别是初一任课教师的重视。要解决好中小学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中学历史教师对小学历史教学的情况应有所了解。首先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革新中心提出并研究了“小学课程综合化”问题。所谓“小学课程综合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把小学的有关学科有机地综合成以学生的兴趣、活动、问题、环境为中心的若干大科目。如历史、地理、品德教育、公民教育等学科内容综合成一门“社会科学常识课”,物理、化学、自然、卫生,环境保护、营养等学科综合成一门“自然科学常识课”,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环境组织成一个一个的教学单元,通过上课、参观、游戏等活动进行教  相似文献   

14.
小学历史常识课是对小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科之一,我校领导对此比较重视,自八○年开始就在四年级开设了历史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呢?两年多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探索,现在谈一些粗浅的体会。针对小学生特点认真备课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他们不仅想像力比低年级的更为丰富,而且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有了提高;他们既喜欢听形象生动的故事,对直观教育极有兴趣,也能接受老师的启发进行思考;他们既爱刨根究底提问题,也能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等等。因此,对小学生上课就不同于中学,在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常识课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将承担何种责任?自然常识课的未来模式将如何确定? 随着自然教学这一科学教育学科逐步走向世界化、现代化,众多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大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同时也看到了它日益发展的美好前景。 中国、德国小学自然常识的教育专家们,今春汇聚杭城,就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小学科学教育的过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各学科都有爱国主义教宵的内容,而历史常识课在这方面的内容尤为丰富。在历史常识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小学生到了高年级,求知欲越来越强,思考也由简入繁,对各种渠道输来的信息易于接受,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要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提高民族自信心,形成革命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就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历史常识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这种感情的丰富内容。联系教材来看:《北京猿人》可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悠久;《古代教育家孔子》说明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万里长城》反映了人民的勤  相似文献   

17.
小学<社会>是一门集历史、地理、社会常识教育等知识于一体,涵盖了有关认识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常识课.这么多生动活泼的知识,如果让它变成枯燥乏味的内容,那该是多大的遗憾.怎样才能让社会课"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8.
本刊去年第11期,刊登了九江师范的一篇《要重视和加强自然常识课教学》的调查报告,对自然常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这期再登《做科技知识的启蒙者》一文,以引起各级教育领导对这门课的重视。从新学年开始,自然常识课改为自然课,并从三年级起开设。希望能早作安排,使这门课开得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革新中心提出并研究了“小学课程综合化”问题。所谓“小学课程综合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把小学的有关学科有机地综合成以学生的兴趣、活动、问题、环境为中心的若干大科目。如历史、地理、品德教育、公民教育等学科内容综合成一门“社会科学常识课”,物理、化学、自然、卫生、环境保护、营养等学科综合成一门“自然科学常识课”,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环境组织成一个一个的教学单元,通过上课、参观;游戏等活动进行教学。2.把传授知识和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结合起来。3.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感情结合起来。4.把知识和行为结合起来。5.  相似文献   

20.
中师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的。中师开设一定课时的理、化、生、地课程,不仅为了使师范生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科学修养,更重要的是为小学培养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科学启蒙教师。小学自然常识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了解自然现象的启蒙教材,它选自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动物学和植物学,知识覆盖面广。教好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师范生本身要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培养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立志献身四化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