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珍贵的资源.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有正确的、科学的、极富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徐微  陶文娟 《职教论坛》2020,(3):132-137
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作为职业教育大国的内在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进阶需要,其内在属性是以高水平院校群体为引领、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为核心、高水平教学体系为重点、高水平社会服务为标志、高水平治理体系为保障。当前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应然理路是要强化政策调控,发挥政府部门的决策引导职能;强化诊改把脉,提升院校的专业优化能力;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师资的结构优化和内生能力;强化评价保障,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3.
2019年,为了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加快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高职教育迈向了新的里程.要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才质量提升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提升面临众多困境,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专业群建设步伐缓慢、教科研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双高计划"的实施.因此,高职院校应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研究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质量提升路径,为最终实现"双高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是国家战略层面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及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特征视角,阐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意义及其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作用,并就当前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协同创新搭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柔性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机制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发高质量的社区教育课程,对接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是高职院校实现服务社区教育功能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呈现出的特征以及与社区教育课程的相似维度,为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拓展了实践空间。为此,高职院校以资源共享、研究立项、技能培训、网络媒体为依托的方式,探索课程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转换路径。在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凝练社区教育高水平质量提升的课程价值认同,构建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联动机制,建立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接的课程建设体系,以推动社区教育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体育教育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身体素质保证,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现社会赋能提供有效途径、为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抓手。然而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不科学、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体育教学实施不足等影响着高职体育教育成效与技术技能性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养成。在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民俗体育教育不但能传承传统文化,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而且顺应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需求,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为此,高职院校不但在思想上要重视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更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承方式,教学中将民俗体育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的路径将民俗体育进行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的高职教育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各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差、底子薄,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更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仅关系到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还关系到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生存下去。文章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入手,以人力资源规划的角度探索了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的高职教育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各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差、底子薄,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更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仅关系到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还关系到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生存下去.文章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入手,以人力资源规划的角度探索了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发布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这反映出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上水平、提质量的期待。在借鉴示范院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有效抓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从院校层面提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思路即把好办学方向,贯彻立德树人主线;坚持专业建设为龙头,打造一大批高水平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重视理念和文化,提升办学治校综合能力;突出学校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大国工匠培养的必备标准,是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在思政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构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双高计划”)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标杆,“双高计划”的首要任务是高水平专业建设,文章分析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汽车特色专业群建设背景、建设思路、建设内容以及汽车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围绕为什么要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怎样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三个基本问题,论述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院校,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建设,正确处理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狠抓内涵,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启动实施的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将高水平专业建设作为四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构建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创新驱动机制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一个十分严肃和现实的重大课题。需要做好专业建设的优化布局,建立产教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机制,建立"三位一体"教育教学创新驱动机制,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进强师工程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打造广东高职教育品牌为目标,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4.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需要造就高水平示范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在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和关键要素。只有建设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很强、数量足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创立一流的高职院校,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带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许晓陆 《成人教育》2012,32(9):74-75
要使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提高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而且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管理干部队伍。文章就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体制资源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掌握和支配的各类资源。各级各类部门的政策有助于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监督保障机制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师资培养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发展。高职院校利用体制资源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政府和社会主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生存与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当今教师评价体系重科研轻实践,文章以此为研究点,对此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为保证职业教育更快地发展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发展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以适应和满足我国高职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构建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的关键,劳动教育教师培养是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作。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师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表现在劳动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单一,高层次劳动教育师资匮乏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师培养的实践策略在于设置劳动教育专业,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途径和渠道;优化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探索培养复合型劳动教育教师的有效途径;加大劳动教育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培养的层次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增强教育实效,分析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原则和特点,从提高认识、构建体制机制、强化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开展实践教学、精心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等方面,探索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期对高职院校扎实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