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中间阶层伴随着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必然导致的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而出现。其自身内在的一些特点及其不断发展壮大并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体的趋势,决定了这一阶层在我国的政治地位,从而也决定其必将在政治民主化、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政治职能化、政治文化公民化等方面,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新中间阶层的兴起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国营企业职工为主体的传统中间阶层开始衰落,新中间阶层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新中间阶层的出现并不断壮大无疑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确保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出现了阶层分化。农民的阶层分化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既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以适应农民的阶层分化,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阶层分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又给社会进步带来负面效应。本文就新时期我国阶层分化的现状及负面效应所产生的原因和表现进行初探,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贫富分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贫富分化的阶层化,章通过对农业劳动和失业两个低收入阶层的现状及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双重挑战的分析,指出贫富分化的阶层化阻碍了合理的社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出现,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利益表达途径和处理矛盾的手段以及方式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阶层分化与重组30年:过程、特征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阶层分化与重组经历了剧烈分化、持续快速分化和在分化中开始整合三个阶段.这一过程呈现出工业劳动者数量超过农业劳动者数量、与非公经济相联系的阶层发展迅速、社会全面流动态势、"两栖人"现象消亡与反复并存、阶层间经济差距拉大等特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提速这一因素的强化,阶层分化仍将以较高的速度继续,但阶层整合会更突出一些,中国的社会结构在整体上将逐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农民阶层分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社会学探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的推进为当代中国农民阶层的分化提供了契机。农民阶层的分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仍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剖析农民阶层分化与我国现代化的关系 ,探讨加快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途径。这些问题的探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间阶层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为文化自觉,即独立自主、平等交往、诚实信用、勤勉理性、锐意进取、崇尚民主等。中间阶层以其特殊的文化品格在整个社会中起着缓解社会矛盾,平息思想冲突、引导社会消费等作用,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再社会化——转型期中国农民工一个持续性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为农民的流动和分化提供了社会基础,农民群体在流动和分化中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再社会化高潮。农民阶层在再社会化过程中为我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自身也在经历着一个现代性成长的过程,在个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本文即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进城农民工再社会化的驱动力、再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关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弱势群体,我国改革中产生的弱势群体是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和阶层分化密切联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急剧变化、全面转型时期:社会类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社会生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利益分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建构当代中国社会共同理想的进程中,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充分发挥适当的利益分化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而尽可能的减少过度的利益分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t was only in the modern era that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was favored by the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who came to dominate it.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attern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dominating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results from their families having a good early education and access to educational resources, although these advantages decrease through the years of schooling as they are replaced by the effects of the institution. Overall, class differences behind the choice of academic profession result from the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amilies and the inequality in resource distribution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rather than class culture and taste.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implement a strategy to prioritize education, to en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all, and to extend the years of schooling for all. This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orkforce, develop personal potential, and cultivate creative and highly talented people, but also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teadily build a harmonious and orderly society.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贫富差距比较大。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大力发展中产阶层。为了更好的了解与认识我国的中产阶层,通过对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调查,对城市中产阶层生活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职业分布、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关系、工作状况、消费水平的主观评价等几个方面,勾画出一幅我国中产阶层生活质量的简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科学地论述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小说构成了一幅全息的上海地景图,其所呈现的文化图景和空间政治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国族认同、阶级构成和现代性想象,并体现了不同阶层以及不同地域在这个地缘政治空间中的立场和处境。王安忆1990年以来的底层小说与其说是反映了当代中国急剧阶层化的现实,不如说是在编织着一个以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主体的文化秩序与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层次正日益分化;人之活动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日趋明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主体;社会活动因素及其文化观念相互碰撞与震荡;新的社会关系及其文化理念正不断衍生。这些新的社会特性归根到底是由我国当代社会转型中三维文化向度所引起。我国当代社会的主体文化及其现实力量,内在地规定着我国当代社会必然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社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西方理论中,中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是"稳定器""平衡轮"。当代中国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知识分子群体作为中产阶层的主要群体,肩负着"用思想来守护民族"的使命,同时其政治思想稳定必然关系到社会秩序稳定。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规律是分析社会科学问题之钥,以此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方社会稳定多元理论、知识分子的涵义和缺点入手,分析知识分子对社会稳定如何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来源和思想启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化、全面、科学。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北乡土作家笔下塑造了一批不安于现状、试图打破乡村常态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一代叛逆农民形象。由于现代生活的城市化、商业化主潮以及东西部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减弱了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主体认同感,又因为没有可供借鉴的范本和经验,他们体验着更多的焦虑与困惑,加上青春的骚动,许多的叛逆都是盲目的。另外,作家们也塑造了许多理性的年轻农民,他们在现代化进军西北乡村之时,进行着西北农民的现代性转化和自我人格的建构。这些富有理性的叛逆者形象不仅对"中国农民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农村将如何发展"这样的社会实际问题有所帮助,也对当下乡土作品中新型农民的塑造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依靠技术进步维持并强化“单向度”统治的秘密,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透过发达的物质文明假象,揭示了人的真正需求,表达了对人的价值的深切关怀。从一个侧面阐释了做一个“真正的人”及其建设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的意义,这对我们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