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耿丽君 《文教资料》2014,(18):30-31
古汉语中,"气味"类相关词项可组成一个语义场,本文将它们细分为"香"和"臭"两个子语义场,利用语义场理论对这些词项进行定性和定量考察,并分析它们的语义场特点。  相似文献   

2.
汉语下肢语义场是词汇系统中典型的语义场之一 ,这一语义场的“能指”从古到今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本文拟对古汉语下肢语义场内各义位的使用及其历史演变情况作较为详尽地描写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语义子场内多元体存在的价值 ,探讨下肢语义场的演变特点及规律 ,探求下肢语义场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种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考察时就应该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加以研究.语义场理论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运用语义场理论研究古汉语词汇依然有待进一步深入.论文意在对<尔雅·释乐>的语义分析做一个初步的尝试,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古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象声词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对古代汉语象声词的语义进行研究,能促进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字含义和所要传达的内容。基于此,描述古代汉语象声词的语义,对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种形式的古汉语象声词的不同语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对古代汉语象声词在语句中的应用形式展开深入探讨,力求明确古汉语象声词的语义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梳理以及当代学者汉语词汇研究的总结,寻找一条词汇研究的新方法,即以选取典籍作为语料依据,运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理论、语义场理论,采用义素分析法、比较互证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做逐一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梳理以及当代学者汉语词汇研究的总结,寻找一条词汇研究的新方法,即以选取典籍作为语料依据,运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理论、语义场理论,采用义素分析法、比较互证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做逐一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范畴类型逻辑对古汉语使动双宾语语句进行逻辑分析时,句法和语义的组合可以同时在树结构中展示出来,句法组合伴随了语义方面的函数应用。文章列举了古汉语"晋侯饮赵盾酒"和"殴民而归之农"两例进行逻辑语义分析,以说明这一研究方法具有普适性,能够对中文信息处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踊、跃、越、超、腾、跨、跳、逾(瑜)”等八词在“跳跃”这个义位上,具有共同的基本语义特征,形成一个同义义场。该词聚中各词位在词义、语用、语法功能等方面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彼此相辅相成。各词位在义场中地位的消长变化,使该语义场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其中“跳”后来居上,在汉魏以后迅速发展,最终夺得该义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温州方言语义为立足点,结合方言口语语料,深入探究温州方言中程度副词的语义产生原因及其在现今方言中的语义结构搭配,进而与英语类似的程度副词作对比。温州方言程度副词语义使用是沿袭古汉语语义的结果,较好地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古老特征;再者,英语中也能找到类似的程度副词与之相对应,两种语言在搭配结构和语义上都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自十九世纪德国学者莱西希提出语义学,到今天尽管还不成熟,但它取得的成果以及它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研究古代汉语词汇,对我们进行古代汉语词汇教学,都有很大的启发。它的启发是多方而后,本文只从“语义场”来谈谈它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作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德国、瑞士的语言学家,根据索绪尔开始提出的语言有聚合和组合两种关系,对语义场进行新的解释。如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trier),他认为同一概念场上,覆盖着一个词汇场。词汇场中的各个词互相连系,互相制约,每一个词的意义只能根据和它相邻近或遥遥相对的其…  相似文献   

11.
从语义层面对古汉语中“寡人之于国也”一类句子进行考察 ,有助于深入认识这种话语形式的语义特点和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只是一种表达方式,隐喻象似将隐喻视为象似的范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对语义的衍生和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以中国古汉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象似性理论,认知隐喻学等来探讨隐喻象似性在在中国古汉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语义层面对古汉语中"寡人之于国也"一类句子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认识这种话语形式的语义特点和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人已有的研究认为词语组合同化主要受双音化、语义模糊及古汉语同义连用的影响。除以上几点原因外,汉语追求表义清晰的认知特点是组合同化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组合同化不仅在于语义或语用的单方面促动,而且是句法、语义、认知三者共同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语义场:现代语义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语义场理论研究的历史、评价语义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剖析语义场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有差异,而某一文化的特征被其所采用的语言所编码。语义场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特定语言的词汇都是由诸多语义场构成的网络体系。不同语言中的语义场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相互有所差别。一些人类学家发现,对语义场的探索在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信仰体系以及推理的本质方面很有帮助。本文试从语义场角度来研究文化差异,最后得出结论:不同语言对应语义场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差异的反映,语义场为文化差异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同义并列双音词的构词语素作为独立的单音词或语素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其语义的发展方向、范围和程度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它们所在的同义义场也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中。以《说文解字》中的互训词和同训词为材料,对其演变的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源自古汉语的部分四字格成语为语料,通过探讨其日译问题,分析中日语中语义相同的成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原因,以期使日语习得者能更加正确地翻译来自于古汉语的成语。  相似文献   

19.
数量结构是句中陈述人强调的焦点,无论其位于什么位置。本文从焦点敏感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语义两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古汉语的数量结构是语义焦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思考"义动词语义场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宋代这一语义场的演变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详实地调查与描写各成员的具体情况,分析这一语义场呈现出的演变迹象及原因,为探究"思考"类语义场在整个历史中的演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