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韩愈描写音乐的诗篇不多,但是一首《听颖师弹琴》和十首《琴操》,却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听颖师弹琴》被称为唐诗中描写音乐最著名的三篇诗歌之一,但自欧阳修以后,对它又有许多误解,应予廓清。《琴操》十首,既是拟古之作,又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贬谪的悲愤心情的表露。它们的艺术性也很强,被多种琴谱所收录,对后代琴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愈的<琴操十首>是我国历代琴操诗的扛鼎之作.它借古鏊今,笞挞现实社会中的佞人专权,表达诗人憧憬圣贤的诉求;它巧妙地化用本事抒怀,展现了诗人的忠君意识、遗弃意识、反省意识和自赎意识相互交织的独特心灵世界;它奇辞与奥旨同辉,生命与意象叠印,以无我凸显自我,从而做到了古今贯通,物我无间,使音乐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蔡邕的《琴操》是汉代琴曲歌辞的一座宝库,在我国音乐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琴操》各种辑本的考辨与分类,并记录其版本,介绍其篇目,分析其异同,有利于对其价值的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唐宋各种公私书目所著录之《琴操》,共有三种,且大都佚亡于宋元之际。清人王谟署名为孔衍的辑佚本《琴操》,作者其实为东汉文学家蔡邕。今本蔡邕《琴操》共对44篇"琴曲类乐府"进行了题解,极具"题解类批评"的学理要素。而更为重要的是,《琴操》在东汉末年的编撰,成为了蔡邕"前乐府"认识观的一种具体反映,并对其后释智匠《古今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等产生明显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关于音乐美学著作,这部书立足于对传统音乐激发和思想的探讨,系统提出了音乐的"意境"论,对乐器演奏、作品表现等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钢琴演奏者可以借鉴《溪山琴况》折射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思想和探索西洋乐器的民族化应用产生积极作用,在不同语境下寻找到对音乐美学思想的表达方式,在审美经验上予以演奏者借鉴与启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次校园自编操的实践,结合小型团体操音乐的选配原则,总结出自编操音乐的选择途径;针对常用的选择音乐途径,探索一套可操作的音乐编辑工序,以求为自编操创编者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篇文章笔者从几对对比性的美学思想入手,从而分析《溪山琴况》中所包含的部分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古诗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古诗文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者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作为文学的一种载体,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古诗除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外,还在润物细无声地转变学生的艺术思想,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艺术审美力等方面起着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作用。因此,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古诗教学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处理文本解读与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琴曲和琴歌作为古琴艺术的两种艺术表现形态,共同建构了古琴艺术独特的审美空间。本文旨在重新审视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考察琴歌的历史流变和分析具体曲辞的基础上,力图呼唤琴歌这一艺术样式的革新和复兴。  相似文献   

10.
中有万古无穷音——欧阳修之琴趣与琴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一生不仅喜欢弹琴、听琴、藏琴,而且喜欢写琴诗琴文——以记琴声与琴事、以论琴意与琴理。从欧阳修现存有关音乐的诗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人的欧阳修,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论家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艺术思维是其自身禀赋以及时代造就的产物。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融合了道、儒、玄学三者。无论是其丰富的音乐实践还是在音乐理论上的探究,都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和”的哲学美学思想。在他的几部关于音乐的诗赋中以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自律论”观点在魏晋时代独树一帜;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充分艺术实践与深厚文学哲学造诣完美融合的产物,将中国古代的“琴道“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中国古典艺术基础渐隐瓦解的时代,以崇高美学为先导,能否通过音乐美学这个途径去解剖现实关系,成为对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新课标而编创的自编扇操,在学生的学校生活和音乐教学中展示了充分的优势,成为了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文章介绍了自编扇操课程的由来及特点,扇操课程功能的拓展,扇操课程与音乐课、舞蹈课的结合与融合,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中琴的文化的意蕴及其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在中国文学史中,琴的意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指出不同时代文学中琴的不同风范。  相似文献   

14.
持琴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演奏水平的提高。中国医学讲“气正才能通达”,对演奏而言,坐正才能气端,气端才能通达,通达才能舒展,舒展才能使各种技巧动作以及音乐要求准确到位。持琴的状态影响着拉琴的声音、节奏以及音乐的条理性与音乐规格等。正确的持琴姿势为:身体坐正略向前倾,头部保持平稳,不要低头。琴的肩带放在肩胛骨部位,琴的下部紧贴着身体,风箱放在左腿上,整架琴与腿部保持垂直状态,支点在脚上。弹奏时全身要处于放松状态。  相似文献   

15.
练琴,是一种手脑并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高能运作过程。练习速度的快与慢,音乐风格的把握与音乐的想象力以及能否正确表现音乐的情感,应在练琴速度的属性与效应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姚兰梅 《语文知识》2014,(12):78-79
诗歌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样式,主观抒情色彩很强。对于这样的文本,高中学生往往抓耳挠腮乃至焦头烂额,每年高考古诗鉴赏的低得分率就是明证。对此,语文教师有什么妙招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古诗与记叙的两大要素——人物和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试着以此为切入点去赏鉴古诗,没想到竟然找到了一把有奇效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琴清英》是一篇体现扬雄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反映出扬雄音乐美学思想的双重审美倾向。他一方面坚持礼乐教化,追求雅正的音乐;另一方面肯定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强调音乐"以悲为美"。这种双重审美倾向看似矛盾,实际上是汉代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汉家威仪"的出现,是汉代多元统一的中华民族对北方"崇高"的审美观念和南方"飘逸"的审美观念的一种兼容和整合,反映出音乐美学思想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本文以琴道思想为切入点,浅析《琴清英》中所蕴涵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与别的艺术是相通的。比如古代的“诗歌”.“诗”这种高雅的文学样式,首先就和“歌”结合起来,通过“歌”来反映生活,传情达意。当代的“音乐诗”和“音乐散文”,更是深受欢迎的综合艺术。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巨大的魅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是苗族集聚区,有古老的“古瓢琴舞”。古瓢琴舞主要流传于丹寨县的雅灰、送陇2个村,还有相邻的雷山、榕江、三都等县个别同支系的寨子。古瓢琴舞是一种乐舞,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没有琴乐就无所谓舞蹈。古瓢琴舞又与苗族百鸟衣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