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即语文。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才有活力。新课标赋予了作文教学新的内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通过设计、指导、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素质,真真实实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1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3.
语文知识要点滴积累,语文能力是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并通过善于联系、讨论热点、阅读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语文营养。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经验、感悟与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疑问,从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5.
语文知识要点滴积累,语文能力是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并通过善于联系、讨论热点、阅读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语文营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应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生活应用为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以生活应用为基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以生活应用为目的,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好作文,它的情感和语言首先会吸引读者。要写出打动读者的情感和语言,就应该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的热点,关注学生写作中的弱点。只有在关注中倾诉真情,才能在中考作文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因而,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宽斓广阔的创造空间。因而,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语文学习。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勤奋的语文老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因而,语文应该是最宽容、最有灵性的,语文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我”。语文学习要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一言以蔽之,语文学习是诗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金文东 《考试周刊》2011,(20):70-7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关注生活,养成愿意表达、乐于表达的习惯,进而表达出自我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特别是每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关注.教育也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新时期的教育是全面培养人才的素质教育,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要使学生在接受各个阶段的教育的过程中,既收获知识,也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2.
祝敏 《学语文》2007,(4):37-37,16
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为文生事,为文造情"的流弊,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学生对生活缺少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感受,尤其是发自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的延展,把生活融入课堂,唤起学生对日常生活及社会人生更为广泛的关注;让生活走  相似文献   

13.
黄益芹 《考试周刊》2015,(17):52-55
作文教学似乎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壁垒,让语文教师甚为头疼。作者在几年作文教学中发现初中生写不好作文与情感匮乏有很大关系。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并且文质兼美。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关注自身的意识。一个在生活中情感缺乏、麻木迟钝的人,他的作文自然是干巴巴、枯燥无味的;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1.观察中关注生活。人类社会万紫千红、异彩纷呈,有写不完的人和事,大千世界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无不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我们深知学生对大自然无比喜爱,顺应儿童的天性,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秋天,孩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明确提出了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应该联系生活来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让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感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他们就能从种种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闪烁着时代光华的写作题材,在构思立意过程中求新,表现出对社会、对人的独特感受,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品德学习应成为学生的个性化生活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彰显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儿童的心灵,使品德课堂彰显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数学学习素材:关注重大的社会时事,将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将学生已知的学科知识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决定了中考作文命题要围绕学生生活。当然,学生生活的外延要不断扩大,不仅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还要围绕社会生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对焦点、热点问题的认识,以促使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中考作文题型和选材范围更灵活富于变化,着眼于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情,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崇尚美德。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常着眼于关注自然、社会、人生,注重考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有话可说,由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拓展为思考生活、探讨人生、崇尚美德。探究知识,提倡辩证思维。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崇尚科学,注重实践,也是命题者会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散文传递着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表现手法多样,活泼真切。散文教学,既要透过散文,感受作者的"活法",又要把握文字,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写法"。散文教学要重视读,读中悟情;散文教学也要重视写,迁移提升。散文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读与写的融合实践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