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2.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孩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我们音乐教师出了问题: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语言过于严肃;“正统”的教学内容与“流行”的学生心理需求有距离;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流程过于呆板,换句话说我们在不经意间剥夺孩子们的音乐课堂“主人”地位,使他们成了音乐课堂的“随从”,从而导致他们对音乐课堂不感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让音乐课堂教学能健康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我一向反对中午看班的规定,为何要强求老师?其实每天中午我都会给孩子们布置好要做的事情,或者自由阅读课外书,或者书写身边的见闻,或者闭目养神积蓄精力迎接下午的上课,或者处理课堂老师留下的练习……他们自由处理不好吗?我想让孩子们知道自律,不需要老师看的时候依然在学习,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总比老师在的时候很安静,老师不在的时候很疯狂那样的效果要好吧!要知道,我最希望看到的灿烂的风景就是让我的学生做到: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课堂也能像在电影院欣赏的《冰河时代3》和《飞屋环游记》那样吸引孩子们吗?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不久的将来,电影院中这种震撼的立体视觉效果,在课堂中也能轻松实现。更让人振奋的是,这并不要学校花费太多的额外成本。德州仪器DLP通过其不断创新的3D显示技术,正在帮助学校和教师实现这种愿望。  相似文献   

5.
汪玮 《山东教育》2009,(5):20-20
一天,辅导儿子功课。最后一道题是“读过课文之后,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儿子说:我没有不懂的问题啊,那就写一个我明白的,当作不懂的问题吧。无心的一句话让身为教师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有多少孩子也是这样把提问当作任务来应付?孩子们的问题有多少是“有效”的真问题?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推广,我们的很多课堂上都会看到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依学定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然而,这些问题真的是他所不懂的吗?细细梳理、分析孩子们的问题,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音乐课不再是以前那种只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和学唱音乐歌曲的课堂了。在现行音乐课堂中,横、竖笛、口琴、手风琴、打击乐等各种乐器的教学已占据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乐器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像学习歌曲那样形式多样,也不像学习舞蹈那样优美感人。因此,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着识谱能力、演奏技巧、灵敏的乐感等较高的要求,这就出现了乐器课"难上"的局面。高中生可以说是"小大人"了,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念。加上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在主科学习中,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想而知,一上音乐课,不少学生整个人都处于放松状态。如果课堂上教师让他们听听音乐,唱唱歌,不少学生还能勉强参与到学习中来;一遇到乐器的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9月份,接手一年级的新班都会令我伤透脑筋。原因有二:其一是孩子们刚刚告别了充满童趣的幼儿园生活,跨入学习生活各方面相对紧张的小学阶段,他们对小学课堂管理模式不熟悉。小到坐姿、举手发言、课堂纪律,大到课堂中如何听教师讲课、如何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活动等等,这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的新奇。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函授专科班的《音乐教学法》课堂上,有位来自某中学的女音乐教师非常认真地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你干脆别讲那么多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直接给我们介绍一种最有用的教学方法,岂不更好吗?”我微微一笑,对她说道:“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不过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才是最有用的呢?”学员答:“不知道。”这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事了,可当时的情景却一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我老是在想几个问题:为什么总有部分音乐老师不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他们对各种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整体教学活动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学校教学展示活动日。第二节正好没有我的课,上课铃响后,我搬了一把椅子,跑到同年级三班去听课。上课的王芳老师和我教的是同学科,还是区里的名教师。以前,每当我从他们教室门口路过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高举的小手,通红的笑脸,每次都情不自禁地思考着:这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今天,我就带着这样的好奇走进了他们的课堂。这节课,王老师先是和学生一起初读课文,再学习生字。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往往是学生感到极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可这堂课上下来,学生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枯燥。课堂上,孩子们之所以表现出意想…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11.
音乐学科是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必备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孩子们兴趣爱好的一门艺术性学科。作为一个音乐老师要从实际教学的现状出发,不断的学习和讨论中才能够让学生们喜欢音乐课堂。本文基于教师的角度,能够引导孩子们喜欢上音乐,从平时繁重的课程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音乐公开课、观摩课中,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讲台上老师的讲解滔滔不绝,课堂内学生的活动层出不穷,师生问的互动使人目不暇接。表面看来,此类的音乐课堂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但是透过热闹非凡、花样繁多的课堂表面,却隐藏着认知的浮躁与肤浅。一时间,学生在繁杂的课堂间无所适从,甚至迷失方向,成了被老师牵着走的“小跟班”,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感悟音乐中的美。所以,一堂优美的音乐课需要动中有静,老师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音乐课堂需留给学生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促使音乐公开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教学研究和交流的主要形式,它越来越受到领导和教师的关注。但是不少教师在听完公开课后,却仍有这样那样的疑惑:怎么课上教师的问,学生的答都那么流利,为什么学生的表演都那么出色,怎么没有一点点惊奇……这样的公开课能反映出真实的课堂情况和问题吗?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堂也因此显得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尽管如此,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我常常追问自己一个音乐学科的本源问题:音乐学习是为了什么?我觉得,学习音乐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个体音乐素养,实现完美艺术人生。基于这样的认识,音乐教育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孩子们学唱歌曲那么简单,而是要超越技能训练,锻造音乐思维,涵养音乐素养,如此方能实现艺术人生。著名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专家埃德温·戈登博士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提出过三个关键词:“Listening”“Speaking or singing”“Audition”。《人民音乐》发表了詹燕君对戈登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观点阐述:强调音乐学习得如同语言学习一样,要具有逻辑性;强调聆听的重要性;强调语境的营造和创设;强调音乐学习中“Audition”的作用和意义;教学中教授音乐要素的重要性。[1]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改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学新理念为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和成绩,领导和教师们都重视了,孩子们也十分乐意参与了,因此和谐的课堂、生动的情境、情趣的课堂……都一一呈现。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着实很  相似文献   

17.
在全县完小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调研中,两位来自不同完小的音乐教师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一位听课的教师悄悄问我:“你们音乐课教师的提问怎么这么简单,大多是一问一答式。难道就不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主题,留待学生仔细思考后再共同交流,探讨、解决吗?”是的,我一直在思考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层次性和有效性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一部分音乐教师的通病,尤其是偏远完小。音乐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怕学生的回答游离课堂,把一个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环环紧扣,步步为营。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大多只需对号入座,直线思维。可以迅速回答,很少有疑难。教师只顾按照自己的单向设计走下去,课堂上很少有新的问题产生,当然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探究性”也就大打折扣了。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设问?怎样让问题更能拨动学生的思维?带着这个思考我选择了其中一一堂课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二年级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充满了活力,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参与音乐课堂的兴趣逐渐下降,在课堂上老师显得很尴尬,孩子们也处于一种强迫听、被动学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成长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望子成龙,急于求成。在家中,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唠叨着打断孩子,立刻包办,孩子没有机会尝试、学习;课堂上,当孩子学到“瓶颈”时,教师没给孩子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将知识硬灌给孩子,孩子成了“容器”。试问,没有了土壤,种子如何发芽?一次,学校安排孩子课间吃橘子。孩子们看到黄橙橙的橘子高兴极了。可这些家中的宝贝,拿到橘子想都不想,又递给我:“老师,帮我剥橘子!”不一会儿,我周围伸出许多小手,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让人忍不住…  相似文献   

20.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本学期,我将自己所任教的第十册教材中所有歌曲进行了“精唱”与“泛唱”分类教学的尝试,发现不但能顺利完成本册的歌曲教学任务,而且在音乐课上歌唱成了我和孩子们莫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