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引发逃课的原因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内部主观原因。结合具体调查,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优化学生培养方式、加强教育管理、强化学生学习意识,降低逃课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逃课有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逃课的原因有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学方法陈旧、职业道德缺失,学生自身管理意识较差等原因。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并严格执行考评制度是减少甚至消除学生逃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和变化,在大学生思想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大学生逃课便是其中的一种现象。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杜绝逃课现象的发生,是加强学生管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的原因入手,探究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其对策,以期达到遏制逃课现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和变化,在大学生思想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大学生逃课便是其中的一种现象。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杜绝逃课现象的发生,是加强学生管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的原因入手,探究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其对策,以期达到遏制逃课现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汤伟娜 《考试周刊》2013,(39):169-170
信息化时代,与"显性逃课"相对应的"隐性逃课"逐渐成为国内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聊天、看小说、打游戏、睡觉等与课程无关的行为。是什么导致了隐性逃课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晰导致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动因。本文就国内学者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动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发现隐性逃课受到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制度因素,以期为改善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逃课有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学生对逃课的态度漠然.选课的原因有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教师素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与本科层次的要求不适应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陈旧三方面的原因.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是减少甚至消除学生逃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的纪律松散,迟到、早退、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大学生纪律松散的原因有来自大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要强化对大学生的纪律约束,必须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强化学校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李玲 《时代教育》2009,(11):25-26
由于现在大学生逃学旷课现象日渐增多。作者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同时与大家探讨解决的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杜绝逃课风气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探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校园里,逃课是众人皆知、习以为常的现象,许多学者也分别从逃课的主体--学生入手,分析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本文分别从逃课现状、逃课原因及一些见解和看法等方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解读,探讨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逃课现在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很多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毫无疑问,大学生逃课是破坏学风建设最为重要的原因,如何遏制学生逃课现在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很多高校都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来约束学生逃课,试图通过遏制学生逃课来提高学风建设.但是大学生逃课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本文通过对学生逃课现象调研的结果,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得出学生逃课的原因,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韩瑞辉 《教师》2013,(2):11-11
近年来,高校学生在大四阶段的逃课现象是高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逃课的原因,认为逃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四阶段所面临的就业、升学等压力造成,也有跟风的群体效应因素。对高校学生的逃课现象,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应该在课程设置特别是大四学生的课程设置方面作出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大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笔者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学生个体、群体文化、教师教学、课程考勤等方面,并归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逃课归因多种,更多关注逃课本身,而没有从逃课机制上进行归类总结,缺少教育制度、文化传统的反思,并需要回应“钱学森之问”。文章采用分层抽样法、访谈法、数据检验等分析造成我校大学生逃课的主要问题,将其归结为专业设置、选课机制不完善、课程自身、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原因。针对逃课现象,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勾勒分类型的逃课机理,提出我校本科生逃课的教学改进、学生制衡措施。从大学生逃课现象引发教育反思,认为:(1)在新生入学时要抓住入学教育,使其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2)治理学生逃课的根本不在学生而在教师。(3)一定要加强校园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平台,是学生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生逃课现象。学生逃课一方面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挫伤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需迫切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产生逃课的原因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现在社会和高校中存在的客观原因。研究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要本着科学、客观、全面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遏制高职学生的逃课现象。  相似文献   

15.
应珂  余斌 《学周刊C版》2014,(3):14-15
面对大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笔者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学生个体、群体文化、教师教学、课程考勤等方面,并归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45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较低,逃课现象较为普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科类别、教师因素、学生的显性和隐性逃课行为、课程类型及是否专业课,都能够影响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办法来提高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学校园里,逃课是众人皆知、习以为常的现象。许多学者也分别从逃课的主体——学生入手,分析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文章分别从科技发展、市场经济、教育体制等层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解读,探讨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选课已成为常见的现象,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更加严重.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最后一批录取的大学生,他们的逃课原因和特点有别与本科院校学生.本文从学生、学校、社会影响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易亮  周守珍 《文教资料》2013,(14):151-152
逃课行为可以分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学生的逃课现状及特点,并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业规划、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观点,以及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校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互统一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逃课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尽管遮课的原因很多.但课堂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是引起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构建一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才能有效遏制遮课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