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蝉蜕今魅——俞启慧版画精粹展"2020年7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俞启慧先生1934年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是浙江现代版画典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家。其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大英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李忠 《文化交流》2011,(10):1-2
今年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又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面对新兴木刻这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文化运动,作为这一运动的策源地之一、中国美院美术馆的"重负与重览·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之路"展览9月7日正式开展。与此同时,"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也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继"鲁迅的面容——中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适逢浙江美术馆开馆的首个10年。回顾历程,展示浙江现当代版画的多重样态和东方水印千年之魅的场景,与日本、美国、保加利亚、捷克等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版画交流的生动片段,历历在目。在这一时间节点举办柳泽纪子女士的版画作品展,不仅进一步延续了中日版画交流的传统,增进了两国友谊,更反映了我馆对"公共性、开放性、多元性"学术宗旨的践行和追求。柳泽女士的作品富有生命张力,"情爱、欢乐和死"贯穿于她寓言式的笔调中,神思飞扬而不乏沉  相似文献   

4.
4月2日,在中国美院80周年华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中国美术学院80年的发展历程,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80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了与世界艺术积极对话的理性精神,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艺术的创新和拓展形成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铭 《文化交流》2014,(5):81-81
4月1日至15日,“春消息一中日版画作品展”在杭展出.画展陈列的中国版画作品主要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及艺术家所作.来自日本的11位版画艺术家带来的作品,其中很多早在各类世界级展览中获得过大奖.展出的中日版画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此次版画展中,作者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为主,他们的作品新锐而富有生活气息.中日版画作品汇聚一堂,异彩纷呈,盈溢着姹紫嫣红的春意.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以时间为版,印历史;以自然为版,印万物;以大地为版,印天下——"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日前在浙江美术馆展出。中国是版画艺术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用版画漏印法在织物上制作的工艺布版画,此后从用墨汁和水质颜料印刷的古代水印木刻到汲取了传统版画、民族绘画、民间美术精华的现  相似文献   

7.
欧阳岚 《文化交流》2013,(9):M0002-M0002
8月30日在杭结束的"蕴光聚彩—海外现代版画精品展"吸引了许多杭州观众的眼球。来自保加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波兰、澳大利亚、日本、泰国、韩国、西班牙等世界各国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展现了不同风格与技艺。这些作品将艺术家的"心像"凝聚在版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中,折射出炫  相似文献   

8.
闻新 戴云辉,193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市, 中国美术学院旅法艺术家。早年入中央美 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和上 海戏剧学院深造,毕业后任报社美术编辑 40年。擅长人物画,以速写见长,所作笔 墨酣畅,格调清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美国海马图书出版公司为其出版《戴云辉 艺  相似文献   

9.
《版·域-国际青年版画家作品邀请展》前不久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版画是在各种不同材料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陶印和瓷板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创新发展。杭州,"艺"趣盎然。2016年春上的一天,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韩天雍和夫人刘茜的"陶写本心"作品展在凤凰山脚的赛丽美术馆举行。百余件陶印、瓷板书法作品,带着弥久磨合的跨界印记,朴拙而高古、素雅而幽远,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同院校的王冬龄教授大为感慨:"韩天雍、刘茜伉俪琴瑟和鸣,作品集艺术创意与创新、跨界与融合、专一与专心于一体,可谓开金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24日,中国美术学院"迷因城市"首届跨媒体艺术节在该院美术馆开幕。本届艺术节以"骇进现实"为主题,分为展览、演出、定位作品终端展示等三大区块,展示新兴跨媒体艺术的前沿思考及国际跨媒体艺术创作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其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开拓,更是一种对存在论哲学(美学)的思考和建构。首先,通过艺术生命化方式,王国维实现了对"第一义"的追询,完成了其生命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创构。其次,王国维的生命本体论的价值归宿是"境界",在生命存在状态和艺术哲学形态上,"境界"和海德格尔的"栖居"互文见义、彼此印证。这是因为,"境界"和"栖居"都源于"天人合一"哲思,为人的生存确立了终极性价值依据;而且,两者都呈现出特定的艺术哲学和文化诗学意味:诗意的栖居赋予人的存在以超越性意义,人的生命则在"天人合一"境界中得以审美化生存。不过,两者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表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诗学观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而是现代性意义上的重构与新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也深深牵动着所有中国美术学院老师和学子的心。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从2月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举办"丹青绘丹心:致敬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人们"主题创作活动,师生同心,开展书法、国画、篆刻创作,表达对战胜疫情的祝愿。诸多留学生闻讯后积极参与。来自日本东京的女生石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年底,中国美术学院与旧金山美术学院在旧金山联合举办"哲匠之道:中国美术学院旧金山特展"。特展以旧金山美术学院两个校区作为一个剧目的两幕场景,分别呈现"征兆:八个背影""造化Ⅰ:山水宣言""造化Ⅱ:心印宇宙"与"编织:从一到一""行旅:  相似文献   

15.
林非散文将自然风物、历史景观、人文知识同生命省察完美地熔铸在一起,充分彰显出了主体话语在历史、文化和存在三个维度上体现出的生命求真意志。林非散文的历史化书写源于受内心的焦虑和话语冲动胁迫而进行的对历史奴役和"日常生命保存压力"的双重抵抗。他的散文链接了存在意义上的精神放逐与返乡的哲学命题,并以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在场体验,实践了文学书写在历史、文化和存在维度上的精神探求,在当代文学界标立了属于自己的话语位置。  相似文献   

16.
著名画家马其宽先生,1941年生,福建漳州人。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0年毕业于该院中国画花鸟类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之江书画院特聘书画师。 中国美术学院向以优秀传统艺术闻名于世,花乌画专业更是继承传统文入画脉络,推崇诗、书、画、印全面发展,马其宽受潘天寿、吴(?)之、诸乐三、陆维钊和陆抑非等誉满海内外的名师教导,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美术学院秋叶艺术节日前开幕,本次主题为"诗意·光景",将枯枝重聚、落叶重组,化叶为诗,转秋为艺。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社会美育嘉年华,一场席卷整个杭州城、化枯枝落叶为神奇的全城艺术节。除了中国美术学院正门口的《掷铁饼者》,旁边美院美术馆门口还有一台用落叶组成的电影播放机,你可以看到似鱼又似鸟的庞然大物鲲鹏、用金黄落叶汇集起来的《蝉蜕》,还有挂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中庭一串串优美的落叶帘。这次展示的几组落叶雕塑作品,从全国各地200余个征集方案中脱颖而出,由来自全国的300多名志愿者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蔡荣 《文化交流》2013,(9):29-33
浙江人文荟萃,艺术创作尤其繁荣,自南宋以来即为中国书画重镇。"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徐渭、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大师级人物。1927年11月,蔡元培选址杭州西子湖畔,于次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从此,20世纪的浙江美术发展历程就与这所高等学府相辅相成,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浙江为中国美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传统艺术积淀和氛围,以及众多的优秀师资、生源,而中国美院  相似文献   

19.
正之江艺术长廊连接着浙江省最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构筑成了一幅崭新的时代画卷,而中国美术学院三大校区无疑是其中的亮丽风景。"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办学宗旨,自建校起就塑造着这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术气质。它自孤山景致之中走出,从西子湖畔到象山山麓,再到良渚校区,  相似文献   

20.
管丽珺 《文化学刊》2015,(2):217-220
葛洪《抱朴子外篇》的价值观,体现出一种"知止"的思想原则和人生智慧。儒道在"知止"的问题上,各有不同侧重,折射出关涉生命的不同理解。而葛洪将两家杂糅,综合乐观与悲观的生命之道,丰富了传统的身心性命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