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省而言南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劣势,基于甘肃南部16个县域经济单元的发展现况,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结构上,2000年~2016年间县域经济差异逐步缩小,区间差异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的相互作用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就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以及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低等问题提出可行的经济发展策略,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妥善解决,进一步推进县域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希望通过本文论述,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等文件的出台,农村信用社掀起了改革发展的浪潮。本文以广东省惠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惠东联社”)为例,结合广东省惠东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惠东联社自身发展需要,改制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以林芝市6县1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林芝市2014—2018年5年间县域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林芝市县域旅游经济呈现相对差异逐渐扩大,绝对差异逐渐减小趋势,空间格局呈现"环巴宜区"状态,旅游资源禀赋、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区位交通条件及旅游服务设施等因素对各县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均呈正向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县域的情况提出了完善交通网络系统,增建旅游服务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主体功能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以我国18个重点开发区中的黔中经济区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其经济发展现状分为4个等级的区域:发达区、较发达区、初等发达区和欠发达区。研究结果表明黔中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在33个县(市、区)中有27个还处于经济初等发达水平以下。针对存在的区域差异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伴随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兼顾能源合理消费、生态环境维护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2017年内蒙古省101个县域碳排放数据作为研究单元,采用IPCC方法测量碳排放量,分析时空地理效应在内蒙古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中的作用,探究出县域之间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驱动因素。实证研究发现: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省级内部县域碳排放空间特征分析即影响因素研究;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等均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新兴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各县域及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月娥 《大众科技》2009,(8):213-214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泉州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经济起飞类,包括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洛江区、南安市和惠安县;经济中等发达类,只包括泉港区;经济准发达类,为石狮市、鲤城区和丰泽区;经济发达类,即晋江市.针对各个类型的发展状况,结合各县域特色,提出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充分发展县域经济,发挥在海西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县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县域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是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大量的事实证明,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深入剖析了县域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和来自国家政策、金融机构、企业自身三个层面的机制性障碍,提出要从政策、机制、制度等方面入手,适时调整国家金融政策,建立完善适合县域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担保体系,创新国有银行金融服务机制,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县域民营企业发展机制等,逐步解决县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亟待破解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地位且与农户关联最多的是农村信用社;因此,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首先就是要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能力.而外部治理是影响农村信用社可持续经营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使用2009—2013年陕西省31家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数据,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和信息披露制度对农村信用社服务能力有正面影响,政府治理对农村信用社服务能力有负面影响,而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资本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对农村信用社服务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的方法分析了1997-2012年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得到以下结论: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差异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态势,但是集聚水平较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联系较弱;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增长空间格局也表现出空间集聚的态势,桐乡市、海宁市以及宁波市区先后成为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增长的核心区域。研究也从地理区位、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了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给县域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带来的作用机制分析,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内2018—2020年12个县域城市为样本,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县域农业产业的提升展开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县域农业的发展质量。第二,乡村经济数字化是影响县域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数字基础建设能够为县域农业发展起到基础性的平台作用,数字化的生产、流通、销售以及普惠金融是县域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三,“四高型”县域农业发展质量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普通型”县域农业。据此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实施差异化县域数字农业发展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水平各因素影响变化规律。本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水平各影响因素具有不同变化规律;各子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水平受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不尽相同(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呈上升曲线,而人才队伍和集群发展则呈现类U型);各因素对各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影响也具有显著差异。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从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才支撑及集群发展等方面设计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云南科技管理》2015,(4):32-34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县域经济的影响日益增长。云南省通海县在科技支撑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还存在制约县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因素,诸如企业规模化不足、能耗高、科技人才缺乏、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对此,应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梳理了瓜州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PEST模型分析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科学技术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瓜州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1995年来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定性分析探讨了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全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洪泽湖流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农业区中部得到加强,而逐渐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退出;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耕地非农化和农业结构调整产生区域差异,进而导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政策导向对该地域格局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对粮食生产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已有所减弱。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驱动力对粮食生产布局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济南市2000-2007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济南市县域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趋于集聚,县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9,(8):68-72
利用中国1856个县域面板数据,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分解后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为正,资本转移效应为负;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结构提升主要通过影响县域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而影响县域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占比提升不利于释放县域结构红利。提出了释放结构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并给出了三点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工作部署,为开展县域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提供支撑,基于区域创新体系内涵特征,参考国家及有关权威评价机构的评价体系构建江西省县域创新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专家赋权和熵值赋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采用标杆法和功效系数法定量测度与评价江西省100个县(市、区)2019—2021年创新发展水平,对比区域间发展差异,并分析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得到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结果发现:江西省的县域创新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创新环境优化升级和创新成效明显增强,而县(市、区)创新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其中,赣北两极分化明显,省会南昌所辖县域创新实力强劲,赣北九江所辖县域创新实力弱;赣西创新发展水平最高,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全省最优;赣东赣北创新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切合度高,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可见专家赋权下标杆法的评价结果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可比性,能够直观反映江西省县域创新发展实际情况。因此,利用专家赋权和标杆法对江西省县域创新发展水平进行持续测度与评价,对各级政府基层科技决策...  相似文献   

19.
县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战略单元,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但从县域尺度以及组态角度对其创新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以河北省136个县(市、区)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影响县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和条件组态。结果表明:(1)县域创新水平的提升需要多种创新要素组合作用;(2)产生县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3条,分别为金融环境驱动型、资金驱动型及主体-金融双驱动型,案例分布均匀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各组态具有多样性但均存在核心作用,且所包含的创新要素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3种条件组合对创新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但都需要注重金融环境的发展;(3)产生县域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仅有1条,案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创新人员、创新条件、经济水平均为核心阻碍因素,且与高产出路径相比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县是城乡结合部和区域经济的基本单位,承上启下,功能齐备,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快的成功经验。本文对铁力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