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志,作为一种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有关民俗的记载。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指民间的生活事项。将一事或一物归为民俗,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特征:一是传承性,它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偶尔盛事称不上民俗;二是群众性,它不是个别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方重要文献之一的民间宗族家谱,它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实等信息,是研究地方历史不可多得的辅助资料,也是一笔民间的文化财富。这些族谱留存至今已属不易,如何保护好这些族谱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界》2011,(6):67-67
广西少数民族文献是广西这一特定区域内民间、民俗、民族历史和现代资料的总和,反映区域内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民间习俗、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乃至行为方式等一切有关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敬儒 《今传媒》2009,(12):112-113
一、民俗及其传播的重要性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  相似文献   

5.
张增龙 《山西档案》2012,(Z1):101-105,112
丰富的民间基础艺术资料不仅记录着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展示着广大民众多彩的生产生活。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尤其是在文化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珍贵的艺术资料甚至被人遗忘,对于山西丰富艺术资源的整理保护仍然处于二三十年前的落后阶段,无论从基础资料的采集方法、保存形式还是从资料的分类管理等均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需求,也更谈不上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艺术基础资料的内在价值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因此,如何加强山西民间基础艺术资料的科学保护和管理,已成为当下文化艺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杨佑 《视听纵横》2002,(6):22-23
民俗化的传承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包括口头流传,献记载,物印证的历史领域和仍在民间传承的民俗事象。(作为声像结合的电视媒体主要表现的是民俗事象。)现存的民俗化的很多继承人都生活在广大农村,尤其是民俗化中的民歌、民间手工艺、民间口头学等。因为这种现状,电视媒体工作在拍摄制作民俗化类节目时,工作对象通常是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农民。  相似文献   

7.
李琳 《云南档案》2014,(7):40-42
仫佬族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宝库中一束艳丽的鲜花,仫佬族民歌世代滋润着"仫佬山乡",承载着仫佬族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仫佬族民歌的生存发展长期处于困境中,仫佬族民歌在大众中的影响渐趋衰微甚至濒临灭绝,情景令人堪忧。用建档的方式对仫佬族民歌进行保护,建立仫佬族民歌档案,应重点收集整理仫佬族民歌文字资料、仫佬族民歌音响资料、仫佬族民歌相关民俗事象资料和仫佬族民歌传承人资料。  相似文献   

8.
特色地域文化作为了解一个地方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不可或缺,而方言土语、民俗用品、民间风情、民间手工艺、民间传承若干年的口述史资料等多是馆藏的空白,所以加强这部分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是档案工作者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手段之一—档案征集的重点和征集的特色,以丰富馆藏资源,体现综合档案馆的地域特色,彰显档案的多样魅力。  相似文献   

9.
福建民间谚语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表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各类民俗的沉淀,与当地的民间故事、传承典故等关系密切,多由方言组成。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召开的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上",利用档案资源,助推乡土文化发展",成了会议内容之一。会议要求,做好乡土文化建档工作。针对乡村民间档案的散落性,会议首先要求档案部门和乡(镇)、村档案室利用走访、普查、评选等方式,掌握档案线索,并为其建立名录。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民宅、村落和民间文化节建立档案,收集保存反映乡村历史文化变迁的宗谱族谱、名人实物、口述文化、地方曲艺、民俗民情、宗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2008,(2):31-31
2008年5月19-20日,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博士来我中心访问交流,并以《史密森民间生活节:公众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模式》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在罗仪德博士的演讲中,他以史密森民间生活节日的职员和顾问的亲身体验,为听众讲述了史密森民间生活节日对美国公众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据罗仪德教授介绍,史密森民间生活节日已经成为一个表现民间传说、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的活态博物馆。它创立于1967年,每年夏天在the national Mall举办,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一个一英里长的公园,连接美国国会大厦和华盛顿纪念碑,周围是众多的史密森博物馆。现在,史密森民间生活节日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场,学者在其中尝试新的民族志研究方法,向公众介绍民间艺术家和表演者,并且与遍及美国和海外的社区保持长期的教育合作关系。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来我中心访问$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庆阳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民间剪纸之乡,与农耕相关的民俗活动是庆阳民间剪纸的创作源泉。庆阳剪纸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着独特的农耕文化内涵,原始图腾崇拜、植物崇拜、生殖崇拜等都是人们强烈的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003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国际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相似文献   

14.
任莉 《山西档案》2015,(2):102-104
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间音乐的整理和收集是实现其历史价值的重要保证。音乐档案这一新兴的档案门类,对民间音乐的保存和整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音乐档案的概念、分类及重要意义进行简单概括,进一步提出民间音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及各民族多元的民俗体育文化,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民俗体育包括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赛龙舟、舞狮子、放风筝、踢毽子、跳绳、掷沙包、荡秋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大众的体育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少年儿童和民间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广泛而又深厚的民间基础。因此,研究和开发利用民俗体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然而给民俗体育注入现代性、创新f生内容,则是使民俗体育走向繁荣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民俗风情与历史文化及广告彼此存在又联系着.民族的、民间的或民俗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生长在社会生活的沃土之上.同样,社会也并非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由活生生的人及他们的文化活动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民间收藏又称私人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收藏品类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收藏范围主要集中在与民众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历史类物及一些极具标识性、纪念性的物品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民间收藏之风日甚,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用收藏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闲暇生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罕见而宝贵的民间技艺、民风民俗正逐渐丧失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建德电视台用新闻的视野、文化的角度,把一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例如民间戏曲、民间曲艺以及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等,搜集整理搬上了"舞台",走进了荧屏,使许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2008,(3):88-90
由史密森学会主办的史密森民间生活节(The 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是美国一个国际性的活态博物馆文化遗产展演的典范。它囊括了几乎全世界民俗学家的参与和策划,世界各地民间艺人的现场演出,并在举办的几十年里保存着大量活态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同时不断影响着美国各州、各社区的民间文化和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民俗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是指存活于民间的、鲜活的、发展的音乐文化资源。为记录和保存民间音乐文化,展现当下活态音乐的生存模式,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成立项目对活态音乐资源进行主动收集和保存。[方法/过程] 以中国音乐学院民间音乐资源建设项目为例,运用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方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民间音乐及与其存活相连的文化事项整合考察,并以录音、摄像等多种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结果/结论]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音乐文献建设工程,在特色资源建设、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