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既是优化当代青年素质构成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大学生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素养不高。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现状,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这一问题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成败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几项措施,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以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培养以主体意识、权利责任统一意识以及公德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公民意识相对较弱,需要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法律基础课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基点、以行为养成为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7)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其法治意识在引领社会思潮、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朱金凤 《知识窗》2023,(4):75-77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决定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目前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文章分析郑州经贸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困境,提出通过完善高校现有教学体系、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发挥大学生法治意识自我教育功能等途径,达到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的法律信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科学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法治意识教育是涵养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养料。高校要全面分析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时代需求,理清法治意识教育与大学生党员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目标上的政治性与引领性、内容上的法德兼备性、方法上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等基本准则。通过法治意识教育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多方力量的有效结合,合理构建法治意识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法治意识是有关法律情感和法律观念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治意识,无论是对形成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还是对国家法治进步、法治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任,他们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以及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必将影响中国的法治进程,法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应依据2018版教材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认知到行为实践的“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效果。开设法律通识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延伸,能够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升其运用法治思维分析法治现象、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大学生法治思维内涵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维度深入探讨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架构,旨在为高校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当前大学生失信和故意犯罪增多。培养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是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价值诉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营造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推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建议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培养和法治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生活领域进行实践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和积极营造诚信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应高度重视法治教育。9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正确价值导向的需要,还是大学生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技能。通过对苏北某高校9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实证调研分析,探究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管理者、法律课程主讲者、法治活动主体等视角,提出促进培育9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阮富坚 《大众科技》2016,(8):148-149
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文章论述了法律信仰的法治意义,并对其实现条件在主体意识、制度保障、文化因素、法律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的新机会。增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法治意识,使其承载起法治建设的使命,成为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生力军和建设者,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焕发出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在高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与此同时,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义务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大学生节能意识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能源相对不足和大学生环保节能意识水平不高的现状引出提高大学生节能意识的必要性,并从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实现创新节能、促进能源利用和保护的法治进程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大学生节能意识的意义和提高大学生节能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依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断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提高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水平,有利于更好、更快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其中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更要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开设专门法律课程、加强法律知识教育、组织法治实践活动、用法律来引导学生行为,为实现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08,(10):221-222
近年来,由于法律知识匮乏、维权意识淡薄,加上社会经验欠缺,导致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法律指导,使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其维权意识和能力,是防范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法律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具体内容和途径,以期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维护其就业合法权益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残疾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是法律赋予残疾大学生的一项基本人权。研究表明:我国残疾大学生在实现体育权利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诸如体育权利观念意识淡薄、场地设施受限制、教育管理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等。就此提出转变不平等意识、设计适合残疾人的运动项目和器材、形成适合残疾大学生的法律救济制度,从而保障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权利得到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