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越剧,这朵江南之花,在绍兴嵊州孕育诞生,凭借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走红九州大地、五湖四海,名声远扬,成为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受到万千戏迷的追捧. 越剧,既是嵊州的金名片,也是浙江的金名片,更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越剧何以拥有如此吸引人的魅力?用越剧《何文秀》里的一句起腔"随我来",为大...  相似文献   

2.
横跨海湾的象山港大桥建成以来,临港的奉化市松岙镇依托港、桥、路的便捷,蓝天、碧浪、海湾、青山、生态,浑然一体,规划中的"滨海田园、岙里小镇、海上西湖、浙江三亚"令人瞩目。2014年6月8日,总投资约300亿元人民币的"松岙凤凰城"项目率先签约。松岙儿女秉承战争年代浴血奋斗的品格,在当今海陆统筹开发海洋经济中大展宏图。徜徉在"特殊纪念馆"松岙是革命老区之一。1926年5月,奉化第一个共产党浙东支部—松岙党  相似文献   

3.
越剧曲调清悠婉转,优美动听,长于抒情,其绵软的唱腔、曼妙的曲调极富江南灵秀之气,彰显吴越文化艺术特色。越剧这朵奇葩历经百年,不断发展,如今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在大江南北艳丽绽放,其缕缕馨香飘逸海内外。  相似文献   

4.
正江南又逢春。2016年3月27日上午,浙江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处处温婉飘回:110年前的这天晚间,常年在外"沿门唱书"返乡的艺人,摇摇曳曳登上村里香火堂前的稻桶门板……从此,越音越韵续传,越剧成为风行海内的一大剧种。"东王村的每一条弄堂、每一块石板、每一滴水、每一缕  相似文献   

5.
正从落地唱书到女子科班,从山歌民谣到悠悠清韵,她在江南秀美的山水田园中孕育,她的精气神沾染了吴越民间生活的烟火气,与江南百姓的文化血脉相依相偎、相辅相成。经过114年的传承发展,她不仅有几百出传统和现代的优秀剧目,数以亿计的忠实观众,还拥有一批享誉全国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她,便是越剧。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越剧艺术教育家金荣水逝世60周年纪念,作者觅迹马塘——如果没有落地唱书、没有金荣水,也许浙东一个叫"马塘"的小乡村不会有草台、不会有水袖。初冬的一天,迎着稀疏的淡阳,笔者走进浙江嵊州马塘,走近越剧曾经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千百年来,江南在文人笔下,是"美""诗意"的同义词。江南是杏花桃花相间开的江南,是烟雨惆怅的江南,是多情的江南。江南人杰地灵、山青水秀,不仅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重文也是传统之一。江南文化丰富多样,底蕴深厚。从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的经典建筑风格,到乌篷船、青花瓷、油纸伞,到龙井茶、紫砂壶……别有一派恬静清新、温婉内秀的韵味。那么在一代名家的眼里,江南是一幅幅怎样图画呢?  相似文献   

8.
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这首汉乐府《江南》作为必背古诗出现。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是江南的模样第一次朦胧地在眼前勾勒出来。可是,江南,到底指哪里?地理上的江南,如何界定?历史上的江南,又有过怎样的变迁?它的精神内涵又是什么?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进程中,"新江南"又具体指向何处?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种植业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中岙村正在进行一场艺术介入的乡村振兴实验。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爱尔兰、日本以及中国的24位艺术家驻村创作。他们与中岙村村民一道,以"艺术介入乡村"为主题,共同描绘乡村、美化家园,演绎古旧乡村的"朴拙"与现代艺术的"高冷"相融合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正"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不愧为一个审美的高手,"荷花羞玉颜"比沉鱼落雁更具美的生动和质感。浣纱那不过是日常生活里一种常见的劳作,她也不过是江南乡野间一位平凡的女子,然而就因为二者的结合,江南地域里一条普通的溪流,从此有了一个盈满诗意的名字——浣纱溪。这样的女子其实在江南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溪流其实在江南也不在少数。然而,就因为二者的结合,浣纱的越女从此成为江南最妩媚的剪影。  相似文献   

11.
在舟山本岛西北部定海马岙镇,有一处神秘的古文化遗址。它是河姆渡文化的分支,是中华海洋文明的源头,昭示着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土墩遗址之现马岙坐落在卧佛山脚下。这里三面青山环抱,一面临海,形成盆状地形,腹地广阔,一直是块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殷实之地。就在这片盆地内,历史上曾呈"V"字形密布着99个高低大小不一、高出地面数米的土墩。土墩淹没在萋萋的荒草之中,一躺几千年,犹如尘封的历史典籍,等待着后人的翻阅、了解。  相似文献   

12.
坐落于钱塘江畔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我省的“明星工厂”。特别是原先设立于杭州黄龙洞的于去年合并进入这座学院的原浙江艺术学校,更是人才辈出、巨擘林立,曾在这里执教的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江南活武松”盖叫天,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皇后”姚水娟,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著名中国竹笛演奏家、“江南笛王”赵松庭,著名音乐家周大风,著名作家黄源,著名剧家作胡小孩、陈静、贝庚等等。 这里,曾经星光灿烂:历届学生中有900多人次分别在省级以上各类文艺比赛或汇演中获奖,其中有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奖”获得者茅威涛,“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陈辉玲,“文华奖”获得者杨小青,“梅花奖”获得者王  相似文献   

13.
周江鸿 《文化交流》2012,(11):29-32
这是最具德清文化特色、百姓自发原创的鲜活题材这是一部以反映公民道德建设为题材的大型现代越剧近日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广受欢迎与好评金秋北京,清爽宜人。9月18日晚,新编现代道德伦理越剧《德清嫂》在国家大剧院隆重开演。这出由浙江德清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与杭州越剧院联袂精心策划编排,谢群英等3位"国家戏曲梅花奖"得主领衔主演,讴歌时代道德新风、赞美人间真情的现代越剧大戏,  相似文献   

14.
正1906年,越剧诞生在嵊县乡村,当初不过是乡民自娱自乐的小戏,而今却成为知名度唯一没有超过京剧的中国最大的地方戏。越剧从诞生之初起,就不固步自封,一直在求生存中求新求变,不断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如今,越剧已从一个乡村小戏种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歌剧。在世界舞台上,越剧有两种模样。第一种是传统模样。20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15.
郭梅 《文化交流》2017,(4):36-39
正当《牡丹亭》遇见越剧2016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汤显祖自评"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其梦被后人用多种声腔演绎,还有英、日、德、法等外文译本传播于海外,形成这一杰作丰富的外延。越剧作为一个以浪漫抒情见长的年轻剧种,在对《牡丹亭》的改编中,显然颇值得关注。越剧改编《牡丹亭》,难度非常之大,完成从曲牌体到板腔体的跨越殊为不易,从55出的传奇到两个多小时演完的"大戏",原著虽然非常经典但几乎没有可倚恃之处,必须重起炉灶。几代越剧艺术家知难  相似文献   

16.
生态是环境也是品牌浙江"西大门"开化,处于三省七县交界要地,山多地少,30多万人口散居于两千多平方公里的七山八岙之间。开化早先山清水秀,林木茂盛,直到上  相似文献   

17.
正茅威涛、蔡浙飞、李云霄——浙江越剧小百花的三代演员,现身罗马尼亚的锡比乌市。此行,她们是去参加第26届锡比乌国际戏剧节。这次戏剧节上,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艺术家在城中各大剧院、音乐厅等场所举办了500多场活动。茅威涛作为表演艺术家受邀参加,首次在海外艺术节上开设"越剧工作坊",教授中国的越剧艺术。  相似文献   

18.
经近十年的沉寂,格非以"江南三部曲"复出文坛并成功转型,叙事上与以往追新逐异的先锋叙事有明显转变。格非运用叙事圈套创造时间之谜,而"时间"是中国叙事学的重要部分,从时间角度分析"江南三部曲"之《人面桃花》的传统叙事特征,将能破解格非小说转型后的时间之谜。  相似文献   

19.
正"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优美的旋律,真切的情感,在革命年代风靡一时的《渔光曲》把人们带回到那峥嵘的岁月,缅怀这首歌曲的作者任光。在越剧之乡的音乐沃土中成长1900年,任光出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城关镇东前街。在他的孩提时代,嵊县民间百姓的吹拉弹唱、民歌小调以及后来发展成越剧的"的笃班"已十分流行,浓厚的民间越音氛围和乡间先贤的影响,给了他最早的音乐熏陶。他入读嵊县中学时,已擅长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6,(10):31-31
2006年中国越剧节10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由国家文化部、中国越剧艺术节组委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承办。本届越剧节是自越剧诞生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越剧艺术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