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后果。认为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西部地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其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西部的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并结合前人在该地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提出草地农业系统应在西部开发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西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看法。同时阐述了草地农业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发展草地农业系统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正在成为农业发展新动力。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以突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二大关键性瓶颈为主攻方向,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体系构建、人才队伍打造三大战略,搭建规模经营、农民合作、农业信息平台三大承接性平台。  相似文献   

3.
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于受传统农业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还存在种种误区.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些误区,我国的绿色农业才能健康发展,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较高、生产水平低效益低、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农业大食物原则、节约用水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原则,山西省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从而达到使农民增收并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天水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生产生活强度,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严重、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农业环境污染突出、自然灾害频繁等环境问题。针对天水市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监测;治理农业生产污染;推进集约化畜禽养殖,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实现天水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贵池区要因地制宜,利用本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整体规划,政策引导,并与农业科技相结合,走特色农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环境条件决定了贵州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工业发展付出的环境污染代价应引起高度重视,应深入研究生态系统对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反馈调节作用,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改善贵州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滇西北地区具有较强的自然资源优势,但经济发展滞后,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农林业,才能促成滇西北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滁州市有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和基础。绿色食品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通过发展绿色食品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克服小农户和大市场不相协调的矛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政府应当在WTO允许的框架内加大对发展绿色食品的投入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