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是我国最早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党一位较早办报,领导报刊工作的新闻活动家。一九二○年底至一九二四年六月,周恩来同志为寻求革命真理到欧洲勤工俭学。在旅欧期间,他积极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勤工俭学工作,并从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总支部和旅欧中国共产党总支部的创建工作。与此同时,周恩来同志还不辞辛苦地从事新闻通讯的写作,据统计,周恩来同志旅欧期间写了五六十篇《旅欧通讯》,约有二十多万字。在天津《益世报》、《新民意报》副刊《觉邮》等有影响的报纸  相似文献   

2.
在摄《周恩来在浙江》这部电视文献片的日子里,我随摄制组沿着周恩来在浙江工作和生活的轨迹,寻寻觅觅,走近周恩来。通过深入地采访,周恩来那强烈的公仆意识,崇高的道德风范,伟大的人格力量,清廉的工作作风,使摄制组人员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颤,灵魂受到洗礼。烟霞洞国共谈判说蒋抗日,两党携手赴国难汽车穿梭在杭州南高峰峦。连续下了几场小雨,湖滨城市骤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姚佩君女士译自日本记者久能靖的一篇日文报道,原文发表于日本《文艺春秋》杂志2007年第12期。1972年9月25日至30日,经多年民间外交的铺垫和国际形势的推动,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排除重重阻力,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来我国访问。两国首脑经过艰难曲折的外交谈判,终于在9月29日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7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久能靖采访了当年亲历中日复交谈判的中方翻译周斌,撰文详细记叙了谈判内幕,从中可看出两国首脑及外交人员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折冲樽俎背后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选集》上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从今年元旦起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新华书店发行。《周恩来选集》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上卷收集了周恩来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著作,共六十篇,其中有四十篇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这些著作记录了周恩来同志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记录了他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南方局和《新华日报》董事会的负责人,直接领导着《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工作,长期战斗在龙潭虎穴般的复杂环境里。他把马列主义一般原理同当时大后方党的报刊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探讨报刊宣传如何更好地为抗日战争服务的新路子,对党的报刊工作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重温周恩来抗战时期关于党的报刊工作的有关论述,对总结我党报刊工作经验,指导当前的新闻改革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海涛 《北京档案》2022,(10):48-49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开启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共谈判的中心也转移到南京。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由重庆来到南京,进驻梅园新村,开启国共南京谈判。由于国民政府不准许《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发行,为了将延安新华社的消息及国共南京谈判的最新进展等传递给广大民众,新华社南京分社开始编印发行《新华社通讯稿》(以下简称《通讯稿》)。1946年国共南京谈判期间,《通讯稿》是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发行的唯一新闻刊物。  相似文献   

7.
感受和愿望     
去年年底,我站一位青年编辑极力向我推荐《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通讯》刊物,并说他看后颇有收益。在局站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决定一次订阅今年的《新闻通讯》十五份,使编辑记者人手一册。但当时也有顾虑:一个省级业务刊物(而且是南方的)是否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呢?是否令人满意呢? 看了今年第一期《新闻通讯》,我觉得一些栏目回答了通讯员提出的问题,评价了他们的优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七年初,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和思念之情,在开展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活动之际,根据有关线索,翻阅了二十年代的旧报刊,从天津《益世报》中发现周恩来同志旅欧时期撰写的旅欧通信五十四篇,近二十四万字。这一发现真使我们感到莫大的欢欣和鼓舞。其后,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又发现了发表于天津《益世报》的通讯一篇,发表于当时的内部刊物《觉邮》和《少年》的文章、通信各五篇。以上总共六十五篇,约二十五万字。这是截至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所发表的全部文章。  相似文献   

9.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丈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  相似文献   

10.
张志新 《今传媒》2006,(1):16-18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他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至今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报刊是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生于1898年的周恩来,早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当时的《盛京日报》、《民报》、《苏报》、《新民丛报》就是他常常…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周恩来对地震灾害尤为重视.曾两次亲临河北邢台地震现场。渤海、通海等大地震发生后,他指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并作了《地震工作的统一和今后设想》的重要讲话。其后,周恩来对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抢险救灾等作出了多次重要指示。他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许多科学严密而又可行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人们熟知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际上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一个长期酝酿、多次会谈的过程。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周恩来不计前嫌,与张冲、陈立夫等人巧妙周旋,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善于应对、求同存异的谈判技巧。欲知详情,请看《国共二次合作前的西湖谈判》。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家族为什么由绍兴迁居淮安?对此,周恩来本人有两次扼要的说明。1914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写过一篇回忆故乡淮安的作文《射阳忆旧》(刊于《敬业》1914年第1期)。文中写道:“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徙家而居焉。”另据南开学校毕业同学录,其中《周恩来小传》写道:“君字翔宇,号飞飞,浙江会稽人。自大父宦于吴,遂徙居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12日,新华社一篇发自巴格达的稿件引起了业内关注,这篇报道的题目是《手榴弹扔进吉普车 <时代>名记伊拉克断腕》。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2003年12月11日晚又发生美军遭袭事件,这次受伤的包括随军的《时代》周刊著名记者麦克尔·韦斯科普夫,他的一只手被炸断。《时代》周刊主编吉姆·凯利第二天在一份声明中说,韦斯科普夫是他们在伊拉克的高级记者,与他同时受伤的还有屡获大奖的著名摄影记者詹姆斯·纳赫特威。  相似文献   

15.
《Xi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6.
创办于1923年的《时代》杂志,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三大新闻周刊之一,有世界“史库”之称。它对新中国的报道在1972年前后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之前,一直持反华立场;尼克松访华后,其报道才趋于客观。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每期都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6次登上《时代》封面。  相似文献   

17.
到今年底,我订阅《新闻通讯》已有两年半的时间了。说实在的,一九八六年只订了下半年的,是想看看《新闻通讯》办得如何。没想到,当收到头一期阅读后,我竟被《新闻通讯》中那短而精的文篇和众多栏目征服了。  相似文献   

18.
1月往事回顾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 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周恩来几乎参与了中国共产党所有的重大革命活动: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和创建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他领导过国民革命军的军政工作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他还参与了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谈判。新中国成立, 他任开国总理。周恩来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了新中国的重大决策, 在文革中,在身患重病、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仍然竭尽全力地工作,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后,中国排球运动每一次在国际大赛上取得骄人战绩,都会让人们不禁回想起周恩来总理的排球情结,怀念他对中国体育事业特别是排球事业的重大贡献和殷切关怀[1]130。一、革命战争年代的周恩来与排球运动周恩来从小热爱体育运动。1913年,他顺利进入当时的南开学校。在那里,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运动。1916年,两名校友因病夭折事件对周恩来触动颇深,  相似文献   

20.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