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位姓王的中学语文教师告诉笔者: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学的内容也由学生是否应该听转向学生是否喜欢听;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变得缩手缩脚,多在充当“和事佬”……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害怕学生利用给老师打分的“武器”对他进行“报复”。甚至有的学生在遭到老师批评后想尽办法“炒”掉老师,致使这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很不稳定,一个学期换了多位教师。我曾与这个班的学生代表谈话,他们普遍认为老师被学生“炒”并不是因  相似文献   

2.
雍晓燕 《四川教育》2010,(11):19-20
一、老师:期待用“选女婿”的眼光来培养学生 在《教书育人》上面有这样一则故事:江老师的女儿26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江老师的一个同事充当起红娘,把江老师当年的一个得意门生介绍给了江老师的女儿。江老师执意让小伙子到家里来吃顿饭。小伙子走后,江老师对红娘说:“他读中学的时候,我是多么欣赏他啊!学习成绩棒,又特别听话,调皮捣蛋的事儿准找不着他。  相似文献   

3.
面对个体户学生赵亚兴最近,有两位班主任老师和我谈了他们班里几个个体户孩子的情况。一位老师不无忧虑地说,现在个体户的孩子大把大把地花钱,买高价衣服穿,买高价食品吃,有时甚至连作业也花钱让同学替做。这样,他们的品德,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不一降再降?另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4.
老师也有童年,童年都有快乐的事和伤心事。肖老师由眼前的事,引发对童年伤心事的回忆。你读了以后,能引起你对往事的追忆吗?对这样的学生,决不能姑息……张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李老师又接上了:你们有没有替孩子想过?这是他自作自受!要是这样,有可能毁了那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心理反应,是人之主体内心感受的体验。教育过程具有双向情感性,师生间的心理效应,会极大地影响着教育成果。在学生看来,班主任、老师的肯定,能获得莫大的鼓舞。学生希望班主任、老师对他们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学生的这些心理欲求,决定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重情感投入.把学生当作同志、朋友和亲人,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事,奉献高尚无私的爱,即让情感的润滑油、催化剂渗透在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背景下,全新的学习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主学习中,老师是绝对的主体,他们独霸讲台,控制着课堂教学,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充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在此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从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到课堂讨论、实验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还可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质疑,进行师生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这几天,邮箱里多了很多老师的来信,有的是待修改的随笔,更多的是讲了一些教育中的困惑.而这些困惑之中,最常见的是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 一位老师说:王老师,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学习很努力,也遵守纪律,但就是成绩提高不上去.给他吃过小灶,加班辅导过他无数次,还让他的父母在周末替他报了辅导班,但就是都没什么效果.你说我得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他的成绩提高上去呢?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我也在思考: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读罢茅正东老师《心平气和当老师》一书,我找到了答案.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其实,我真不愿意教育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我愿意和他们交流,但不是教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默默地充当学生生命成长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就是把学生由物理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物理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老师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物理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因为心疼、喜爱,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就像溺爱的母亲对儿子,总想把所有的心都替学生操了;因为望生成龙,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就像心急的园丁对花朵,总想把所有的养分倒在花的根部;他们怕学生考不出高分,所以课堂上讲个不停,课后练个没完,恨不得像蛔虫钻进学生的肚里;因为身为人师,所以  相似文献   

11.
尊重学生一次,德国一所学校里的一个班上劳动课。内容是学习切苹果,榨苹果汁,播种菜种和清理菜园子的垃圾。两名同学来晚了,老师安排他们去清理垃圾。一名学生马上表示自己不愿做这种工作。老师告诉他没关系,老师可以替他完成这项工作;同时老师建议他到园子里走一走。后来这学生也加入了清理垃圾  相似文献   

12.
余林和 《湖北教育》2003,(23):41-41
“老师,他把我的书碰掉了”,“老师,他把水溅到了我的身上”……类似这样的小报告,我们每一位老师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能由知到信,由信到行,以此促进品德的内化过程,一直是环绕在心中的一道有待探索的课题。最近偶尔发生的一个案例,给了我深深地启迪。  相似文献   

13.
有许多学生来自七、八里甚至十三、四里远的地方。不仅平日不能按时到校,要碰上落雨落雪的天气,路滑、野兽多就更令人耽心。起初,王老师上门去接送,但一个人总也顧不来,后来就动员这部分学生到学校来寄宿。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他还耐心说服他的爱人住到山里来尽义务给孩子们做饭、洗衣。课余时还领导孩子种菜。结果四元一月的伙食使孩子们吃得又香又甜。无论什么季节,每天晚上他总要起床到学生寝室看上二、三次。学生病了,替他们找医生、熬药。遇到雨雪天气,还留通学生住校。打湿了衣服,替他们换洗烤干。大冰冻的日子里,耽心孩子们不便行  相似文献   

14.
语在作文课上,有时候贾老师会把小品搬上讲台,自己和学生一起充当演员。有一次,他在指导学生写《保护青蛙》一文时,有位学生写了七句话:中午,天气十分闷热。妈妈给我一元钱让我去买冷饮。我在马路边看见一个小贩正在杀青蛙、卖青蛙。我上前劝他,他不听。我就用妈妈给的一元钱买了一只大青蛙。在回家的路上,我把它放回大自然。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没批评我还表扬了我。贾老师告诉学生,跟中心关系密切的语句要具体写,要把“短句变长句”。与中心关系不密切的内容要一笔代过。接着他让学生说一说这七句话中哪几句要写具体,哪几句可…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不太和谐的共辖区内。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个性极强;另一方面,他们渴望群体的激情。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更需要一把打开意识潜能,打开人性特征的钥匙。这把钥匙便是爱。   教一年级时,班上有个残疾孩子,走路不稳,经常跌倒。为此,老师从不安排他值日(扫地等)。可不久,老师连续几次发现他和其他同学一起起劲地做值日工作。老师告诉他,不必做了。他说:他愿意和大家一起做,他能做。当时,老师还有些疑惑。不久体育课上,全体同学都在学一套新广播操,他突然倒地。老师边扶他边劝他不必学…  相似文献   

16.
无痕教育     
我班有个学生小H,上课爱乱说乱动,课下好打架,甚至与老师对着干,而且软硬不吃.但他也有优点.怎么教育他,把他转化成一个好孩子呢?我想起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话:"当教师教育幼儿时,如果幼儿知道你是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于是我尝试无痕鼓励法,在双周四的一个课间,把H叫到办公室,把预先写好的一个纸条双手交给他,告诉他下周一返校时再带给我,并叮嘱他带去带回不得拆看.你想,孩子能不看吗?下周一到校时,就见他正乐着和同学打招呼,然后把纸条交给了我.后来,我发现他和过去不一样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能完成了,也再没听到学生来告他的状了.自此,我便对学生的各种不良表现行为以传纸条的方式教育他们,促使他们自省,点燃他们的自信,激励他们进步.他们听到老师的"唠叨"不再心烦,做错了事也不再因怕老师批评与责罚而惶恐不安;他们虽然可能并未感到老师在教育他,但却自觉地改正了缺点,取得了进步.  相似文献   

17.
尊重学生        一次 ,德国一所学校里的一个班上劳动课。内容是学习切苹果、榨苹果汁、播种菜种和清理菜园子的垃圾。两名同学来晚了 ,老师安排他们去清理垃圾。一名学生马上表示自己不愿做这种工作。老师告诉他没关系 ,老师可以替他完成这项工作 ,同时老师建议他到园子里走一走。后来这位学生也加入了清理垃圾的工作 ,这一次他是自愿而认真的 !  德国学校里的师生关系自然和谐。老师们认为 ,尊重学生 :一是要承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是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自主性 ,尊重学生的自我愿望。  他们认为 ,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挖…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种身份证——除非你牙齿脱落——否则你决不会忘记携带或者遗失。科学家已经把身份证芯片置入人类牙齿中,来显示如何储存个人详细信息。科学家说,在法医学专家试图辨认大量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罹难者的身份时,这种牙齿芯片对他们很有帮助。这是一种优于普通身份证的牙齿芯片。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的法医学专家帕特里克·泰威森说:“你们把身份证装入口袋,而我们把它装进牙齿。”这种身份证芯片携有各种信息,诸如,姓名、民族、出生日期、性别以及国籍代码,所有这些信息都可在人死后由计算机读取。制造身份证芯片这种想法产生的背景是:依据牙科病历来辨认灾难中罹难者的身份,这项工作不但困难重重,而且所需费用也颇高。比如:在亚洲印度洋海啸事件中,牙科医生为辨认尸体的身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不过这样既费时又麻烦,尤其当遇难者的牙齿已经损坏或找不到其牙科病历的时候。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法医学学术年会上,泰威恩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告诉与会者,他们已经采用一种电子识别标签,由兽医按常规注射到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19.
应文 《小学语文》2012,(4):62-64
有一次作文批改让我记忆犹新,作者是班里一个中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属于不会引起老师注意的那种学生。那次的作文是介绍一个人,他介绍的是自己,他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内容,其中写到他是个很注意细节的学生,他会捡起班里角落里的一片垃圾,他会把教室里老师同学桌肚里整理干净,他会在意老师给他的每一次评语。他不需要别人的发现和肯定,只是想这么做,他觉得这样很快乐,也希望老师替他保密。  相似文献   

20.
“辫子姐姐心灵花园”成长故事系列又有新书啦,它就是《梦神老师不可思议》! 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高枕的万能替补老师,他经常做临时“救火队员”.比如分饭的饭桶叔,还替请假的清洁大婶打扫厕所,被学生看不起,叫他抹布先生。他似乎老在梦游,心不在焉。大家叫他梦游神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