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道德生活是学生需要、想要和能要的追求生命自觉和品德自由的课堂生活,具有德育目标现实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和德育方式自然化的特征。这样的课堂既要遵"适合"之道,又要崇"适合"之德。"遵‘适合’之道"意味着课堂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崇‘适合’之德"意味着课堂需要培育学生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正>一、"人文性"的背景语文学科提出"人文性"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1978年开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大幕,我们开始告别蒙昧封闭的状态,反思文革、反思历史、反思体制、反思自我,学习各种各样的新鲜的思想,并逐渐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由此形成了80年代启蒙思想的大潮。"①  相似文献   

3.
邱春和 《教师》2020,(5):9-10
语文课堂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文章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创造语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联系社会生活,为德育渗透搭建心灵感应之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四个方面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施振生 《文教资料》2006,(20):63-64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从“对‘德育的观念’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德育内容脱离人的本性和生活”、“德育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分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小学是该市一所名校,无数荣誉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国家级德育示范校"、"国家级劳动教育先进校"、"全国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全国’我爱福娃’校园手抄报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先进实验校"、"省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绿色学校"、"吉林  相似文献   

6.
学校坐落之地是对乡村学校德育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空间。学校布局调整使学校从村落迁移到集镇,学校是"村落中的‘国家’"这一"李书磊命题"应变为"集镇上的‘国家’",要超越"村落视角",发展出"集镇视角"来看待乡村学校德育文化空间问题。通过对一个多民族农业县的个案研究发现,集镇把学校和村落编织起来建构了"向城近农"的文化空间。集镇文化空间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为:城乡经济形态的碰撞对学校的德育目标提出了挑战;在学校和集镇形成了并行的多元文化环境,使学校面临文化冲突;不充分的城市化造成不道德的集镇公共生活,消解了学校的德育效果。学校与集镇应建构具有道德凝聚力的整体环境,具体而言:利用集镇的文化过渡性树立调和性德育目标;在校内外共同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以学区集镇为中心建立教育性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正>长期以来,不少老师认为德育是语文课和品德课等人文学科的任务,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讲究的是逻辑推理,与德育关系不大。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能够释放出别样的魅力。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展现数学的文化魅力通过了解我国光辉的数学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感。小学数学教材中通过"数学万花筒"和"你知道么"等栏目介绍了我古代光辉灿烂的数学文明,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91):41-42
本文分析中考字词试题中问题答案的"症状",反思当前语文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让‘义’回归语文教学与让‘义’融入语文活动中"两大策略,以期达到"扶正固本"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大学正义》吴松著人民出版社迄今为止的大学历史,一再向我们昭示:大学的成功,首先是理念的成功!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多年,吴松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大学理念:"大学之‘大’,唯在‘不停解蔽,永远批判’;大学之‘学’,当求‘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既是在继承以往大学理念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大学建设的理论反思。这种创新与反思在《大学正义》一书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绿色德育”实施的主要载体,文章围绕“创设良好的‘绿色德育’环境、开发丰富的‘绿色德育’资源、设计多元的‘绿色德育’活动”三个方面展开详尽阐述,以期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绿色德育”建设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章》2007,(10)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获悉,三明学院附属小学德育课题"小学生‘分层序列化’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入选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B类研究课题。近年来,在林启福校长"福泽"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继德育品牌项目"幸福七色花"年级体验式活动深入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2004,(32):60-61
“现在中学里的不少‘资优生’其实只是‘智优生’,真正的‘资优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重智轻德将导致有潜力的孩子无法成才。”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德育创新论坛——资优生德育全国研讨会”上,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14.
生活德育概念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成为当下德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了解生活德育研究的发展阶段划分及其研究重心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是掌握生活德育研究发展概况和发展走向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思其中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中小学教师德育观念存在的问题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界就提出"德育要从简单灌输某些信条和养成某些行为的工作‘重点’上,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上来。"[1]那么,30年过去了,中小学道德教育成功地转变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既要重视教学活动前的‘前设计’,又要关注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交流和创新进行教学调整的‘中设计’,更要看好教学过程结束之后基于反思的‘后设计’。这种‘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的过程",才是新课程教学的走向。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就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和把握,会使教师多了一种直接而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多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课堂学习的数学旅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反思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教学目标设定的整体性;反思教学组织的主体性;反思教学方法的整和性;反思教学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性;反思教学评价的激励性,从而真正达到教学反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中学里的不少‘资优生’其实只是‘智优生’,真正的‘资优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重智轻德将导致有潜力的孩子无法成才。”最近,在上海市举行的“2004德育创新论坛———资优生德育全国研讨会”上,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谢诒范教授呼吁:中  相似文献   

18.
以“加权平均数”为例,从“创设情境,疑点反思;尝试解疑,问题反思;变式训练,方法反思;课堂总结,提升反思;布置作业,梳理反思”五个环节给出其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孕育‘权’、感知‘权’、明晰‘权’、畅谈‘权’、寄语‘权’和内化‘权’”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结合教学设计给出两点思考:素养指向,一脉相承;育人旨归,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9.
德育新教材设计,重在吸引学生与之对话。鲁洁教授说:“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是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一个与儿童不相关的‘他’,而更像是一个面对儿童说话的‘你’,这个‘你’是和儿童相对的,能够激起和它热忱交往的朋友、伙伴。”学生与德育教材文本对话如何实施?“对话”怎样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基于策略层面的思考,“两者”对话,宜采用“追踪问题”“理解倾述”“反思内省”等三大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上海市嘉定区一所普通公建配套初中,2011年,迎园中学作为嘉定区唯一一所中学入选"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学校,这离不开学校围绕班级德岗建设开展的自治管理。班级德岗以学校道德教育评价为导向,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自愿搭配、共同管理班级。"班级德岗落实了学校全员生活德育的校本特色,不仅让优秀的教师们心甘情愿地‘竞争上岗’,也避免了班主任‘孤军奋战’的力不从心。"校长祝郁的话代表了学校大多数教师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