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父 《武当》2000,(7):65-66
早期道教 指汉末始创时期的道教。在道教史上,张陵、张衡的天师道,张修、张鲁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为早期道教。早期道教创教的道首多为东汉社会上层流行的黄老道信徒。他们承传黄老道的一些长生仙方,以《太平经》的教义向社会下层布道,在灾疫流行的年代以符水在民间治病禳灾却祸,发展成大规模的民众道教结社。  相似文献   

2.
林墨根  林文涛 《武当》2005,(3):33-35
道教“九守”的修行理论跟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一树之花。首先,在理论上,道教“九守”理论跟太极拳理论和实践是血脉相通,互为融摄。此外,道教的修行理论对太极拳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太极拳的实践行为,如太极推手和太极技击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道家道教这棵大树的强大持久的生命力。道教和太极拳的关系是树与花的关系:花依树而荣,树因花可证。  相似文献   

3.
王嘉信 《上海集邮》2005,(12):11-11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为道教的发祥地,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道教化、碧水丹山、崖墓之迷构成龙虎山景观的“三绝”。  相似文献   

4.
杨立志 《武当》2005,(2):39-39
武当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在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武当道家、道教文化可谓是主干。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道家、道教文化,在二十世纪的前七十年被蒙上了“封建迷信”的尘土,其价值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刚刚被人们所认知。通过认真的研究,学术界发现道家、道教文化蕴藏着对社会、对人类具有宝贵价值的思想文化资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5.
略谈道法     
云海山人 《武当》2007,(4):52-52
道法又称“符咒”或“法术”,也可谓之“玄学”,是我国数千年来道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去掉这一部分,那么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则失去了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简论》和《再论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上,作者以道教经典为依据,再对我国道教的内丹炼养、服食补养和房中卫生3类养生术的形成和指导思想以及主要方术进行剖析和论述,这样就使我国道教养生思想有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剑父 《武当》2000,(6):63-64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既具有世界宗教所必备的一般宗教特征,又有不同于三大世界宗教的民族文化特点。它是在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自然宗教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较强的巫术色彩。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它以当时盛行的黄帝、老子信仰为基础,以  相似文献   

8.
《武当》2010,(8):F0002-F0002
武当道教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称武当道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  相似文献   

9.
柴泽俊 《收藏》2007,(10):78-89
中国古代壁画起源甚早,流传很广,佳篇连绵。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国内各地佛寺林立,道观遍布,寺观壁画由此应运而兴。 山西省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以山西现存的古建筑而论,数量之多和历史之久,是全国仅见的。这些古代建筑大多是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其中便遗存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许多珍贵壁画。  相似文献   

10.
一、道教纯阳派的内容道教纯阳派,是吕洞宾所留传,它包括道教的一整套组织内容,还包括内丹术、道法(斋醮、符箓、禁咒等)和武学、医学,以及道家文化等具有以下范畴:1、纯阳派道教组织。其中包括纯阳派道教教义宗旨、组织机构、宗教仪式、法会活动等。2、纯阳道法。道法,又称道术、法术,它包括符箓、  相似文献   

11.
刘连洋 《精武》2003,(3):27-27
纯阳九步行气法,全名“纯阳内功九步行气秘法”,是勍手螳螂门真传内功心法纯阳内功中的一种。勍手螳螂之纯阳内功心法,相传源于崂山道教的导引行气功夫,由七星丹田功、纯阳九步行气法、纯阳桩法、纯阳童子功四种功夫组成,是一种体系完备、功效宏大的道教秘传内功心法,诚非普通内功可以比拟。  相似文献   

12.
杨立志 《武当》2004,(9):60-62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著名的道教文化结合的典范,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在设计武当山景观时,主要是基于道教“太和”的观念。明成祖大修武当山宫观时曾下圣旨说:‘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化形态学的原理,对道教养生文化这一中国传统宝贵财富进行分析和总结,再进而以文化发展的规律提出道教养生现代化的策略,以促进道教养生的全新发展.文章分别从文化形态学关于物质、制度和价值三个层面对道教养生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道教养生现代化进程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余金宝 《收藏界》2012,(10):54-57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后汉时期(即公元一至二世纪)道教才得以真正产生。后来在三至四世纪也就是魏晋时期,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道教开始与佛教相互融合。唐宋为道教的兴盛时期,主要是因为得到上层阶级的扶持以及道教理论的日渐成熟。金代,道教曾一度被统治者视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佛教、道教内习武的史实记载为依据,对武术与佛教、道教开始融合的时期及融合的原因进行考析.两晋南北朝是佛教、道教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武术开始与二教融合的时期,由于佛教、道教和武术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佛、道文化中求善思想与武术暴力性之间的矛盾,武术与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自然影响与渗透等原因,武术与佛教、道教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10,(7):F0002-F0002
武当山道教学院是由湖北省道教协会主办的,由武当山道教协会承办的一所三年制道教大专学校。武当山道教学院由湖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主管,十堰市、丹江口市民族宗教局协助管理。  相似文献   

17.
陈豪珣 《武当》2009,(12):43-44
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是道教的核心宗旨。作为道教祖师的老子和先秦道家主要代表的庄子都重视养生、长生,有丰富而独特的养生之道。老庄的养生之道是道教养生学说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08,(1):I0004-I0004
武当山道教太和武术院为一所独具道教特色的武院,传授武当太极、形意、八卦等数十种武当传统内家拳法及道教上乘修炼秘法,集养生、技击于一体,师资雄厚,由武当派第十四代衣钵传人、华山派第二十代上座弟子、中国道教学院首届学员史飞道长亲自传授,海外弟子云集,该武院常年向海内外招生,并收武当俗家弟子。  相似文献   

19.
《武当》2011,(9):2
7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在丹江口市委书记郭新明等有关领导陪同下,视察了武当山道教学院。视察过程中,张怀西一行查看了教学设施及净乐宫,认真听取了武当山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学院关于学院建设及开办情况的汇报张怀西希望武当山道教学院要把培养爱国爱教、能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教人才  相似文献   

20.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旷文楠中华武术,与古代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宗教文化与武术文化同为古代文化巨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为因果,相互影响。在中华武术史上,以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与武术的关系较为密切。佛教自东汉传人后的数百年间有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