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一般的删删改改,剪剪贴贴,它的创造性体现在发掘稿件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并把新闻放在全局层面上恰当评价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编辑创造性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有人提出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工作的论点,并以大量的具体编辑工作作了详尽论证、这是编辑观念上的一大解放。按照传统的权威解释,“编辑工作是对资料或现成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是指编辑工作的性质而言,如记者的工作是采写新闻.教师的工作是教书,作家是搞写作的等。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狭义地去理解编辑工作的性质,把编辑工作简单地看成是修修改改,删删补补,不具创造性。实际上,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具有创造性,所谓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所谓“原创意识”,是借了音乐界的一个“原创乐曲”的说法,套用到编辑工作的认识确立上来的。也就是要说明:编辑工作是一项具有原创性(或说具有创作性或独创性)的工作。 所以要谈编辑(本文以报纸编辑为参照系)的“原创意识”,是基于这样一个认知前提——长期以来,编辑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被看作是被动地在别人劳动成果上修修补补、编编删删,毫无生机、毫无主动性、创造性可言,至多也就是个在他人的劳动、他人的创作基础之上的“再创作”而已。因而,要突破一种认识上的樊篱,要提倡一种全新的编辑工作价值观。而对编辑及编辑工作响亮地提出“原创意识”的要求,不管是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无论  相似文献   

4.
期刊形成过程事实上就是编辑工作者创造性价值的体现过程,编辑工作者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价值,推动期刊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形成质量高、价值高且有特色的期刊。期刊是大众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大读者的精神产品,其生存与长期发展离不开编辑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编辑是期刊出版的核心环节,说明编辑工作者主体实践活动在期刊出版中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期刊编辑工作者是否具备创造性精神,是否能够发挥其创造性价值,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期刊编辑工作者创造性劳动是其在期刊编辑中预见性及创建性  相似文献   

5.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编辑家.孔子在《论语》中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述而不作”是孔子的编辑实践原则,他删《诗》、作《春秋》,就在这种“述而不作”中蕴含巨大的力量.孔子的编辑工作给后人两个启示:第一,编辑工作的价值并不低于“原创”,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创造性.第二,编辑工作的价值与编者的价值追求成正比.后世的编辑工作,就其影响而言,固然无法望孔子编审“六经”之项背,然而优秀的编辑,莫不是能体会理解“述”的价值和意义,并在编辑工作中寄寓价值追求、以补时弊,以这种方式影响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思考中医》的出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点子     
编辑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新闻编辑,不仅仅是在原稿上删删改改,更重要的是要有编辑意图,有编辑的点子。没有点子的编辑不是一名称职的编辑。 编辑的点子要新,要有创意。一条新闻线索、一篇新闻稿件或一封读者来信到手后,编辑要反复阅读,反复掂量,想得更远一点,看得更宽一点,联想更广一些,要想到原稿中重要新闻价值的内容。一篇稿件刊出后,不只是告诉读者一件事情的解决或一个问题的存在,而是进一步启发读者由此及彼地联想,  相似文献   

7.
立下这个题目,并非无的放矢。因为目前社会上包括某些报刊对编辑的地位和职能在认识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以为编辑就应该是规规矩矩坐在编辑部删删改改,剪剪贴贴,只是“炒”别人做好的“菜”,这种片面认识大大限制了编辑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了报刊的质量。 诚然,修改稿件是编辑无可推卸的责任,也是编辑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如果将编辑的作用仅仅理解为改稿,那就大大抹煞了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和创造性,实在是对“编辑”的贬低。 笔者以为,一位合格的编辑,除了《编辑学》上规定的种种要求之外,还应具备如下素质或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谈到报纸的版面编辑工怍,或许有人要说,“不就是用稿件把版面填填满吗”。其实,这是对板面编辑工作的误解。版面编辑工作,不光是要按照一定的编排思想把版面安排得清楚、整齐、大方,而且必须结合组版,对稿件精心编辑,发挥创造性,以增强宣传效果,达  相似文献   

9.
拿到薄一波同志的新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我先读了第十六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版》。之所以这样,一是我过去在基层工作,经历了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全过程;二是在大学学习和以后在报社工作期间,多次翻阅过这部著作,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写的按语,得益匪浅。这次读薄老的回顾,感触最深的,是毛主席对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把这种好的精神、好的传统,坚持和发扬下去。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高度注意,身体力行。第一,编辑工作要下功夫做调查。毛主席把他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工作称为做调查,讲出了编辑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编辑工作,人们通常认为是圈圈点点、删删改改,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没有抓住要点。要点是做调查。调查的含义很广泛,形式有  相似文献   

10.
冉斌 《新闻窗》2011,(1):34-35
一些人对报纸版面编辑有一种误解,仿佛编辑就是一个文稿搬运工,删删改改之届,把稿件搬上版面,整个过程只是让文稿发生了一点物理变化。事实上,编辑有很大的空间展现“思考力”,让稿件起化学变化,完成传播设计师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工作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桂珍 《编辑学报》2003,15(5):318-319
通过编辑实践,认识到编辑工作具有依附性和隐匿性的特点。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依附于作者和读者;编辑工作是隐性的,这是编辑职业行为的特点,反映了编辑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向报刊投稿的人大都遭遇过被人删稿子的经历。有的删得让人服,叫绝;有的则删得让人憋气,摸不着头脑。这些感受,不但业余通讯员有,就是以删他人稿子为业的编辑也有。好在,经常投稿的编辑们有时在自己敬佩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敬佩;有时则在自己憋气的同时,又让别人憋气。  相似文献   

13.
期刊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和规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编辑工作既是在策划、审稿、加工、设计等编辑环节中融入了编辑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艺术倾向、审美情趣的创造性工作,又是按一定顺序和规范,一环扣一环地相互联系又相互约束地非常规范的工作.只有坚持规范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只有发挥创造性,才能进一步出经验,进而总结上升为编辑规范,使刊物办出特色,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编辑的常见心理问题与调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编辑对科技论文进行编辑加工在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虽然被选用的稿件在质量方面可能问题不大,但要正式发表,编辑还要做许多细致、繁杂的加工工作,纠谬、删繁、补漏、规范、归纳、升华,使之完全符合出版要求.对这样高知识的工作,编辑只有处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感觉清晰、思维敏捷,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及创造性思维,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5.
办报要发挥记者的主动性,理由很简单:没有记者的主动性,就会失去大量新闻,也不会有好新闻.可是对于需要发挥编辑的主动性,人们却往往不大想得到.编辑(这里指夜班编辑)是后道工序,坐在办公室里看稿子,制标题,划版样,给什么料烧什么菜,似乎天生就是被动的,需要什么主动性呢?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的编辑同样能够问心无愧地完成每天的例行公事.可是,这也就不大会有精采的标题和吸引人的版面,好料也可能烧出淡而无味的菜.有些刚参加新闻工作的同志把编辑工作视为畏途,认为干这一行会压抑自己的创造性,这主要也是由于上述的误解.这样,他即使能够从少数好的标题和版面中体会到一些编辑工作的主动性,也不大了解在大量的平淡无奇的标题和版面中倾注着编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创造性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佩弘 《编辑学报》1992,4(2):112-114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从创造主体而言,科技期刊编辑与一般科学研究者一样,具有较完整的和专业化的知识积累,具有参与(介入)科学研究的能力;从创造对象而言,编辑选择作品并将它推荐给读者;从创造过程而言,编辑工作是在作者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从创造产物而言,科技编辑工作的直接产物就是科技期刊。但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创造受诸多因素的约束。首先,在信息流通过程中,编辑主要参与信息的传输过程,而不是信息的制造。其次,编辑的创造劳动并不是发现事实与规律,而是做出具体的产物——期刊,而这种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斧头”编辑手中的笔是一把板斧,这把板斧是用来处理稿件的。运斤成风,就是要求砍稿子要砍得妙,砍得恰到好处。兵无常势。编辑删稿子也无一定之规,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候是因为枝叶蔓杂,需要裁剪,有时候是水份太多,需要“甩干”,有时候则是版面需要,“削足适履”。“削足适履”是难度最大的。一篇万字长文,要压缩成三、五千字甚至一两千字而不露斧凿之痕,更要见编辑“耍板斧”的功夫。一位熟练的编辑,能够根据版面的需要删稿子,需要删多少就删多少。敢删并不是本领,会删才是本领。所谓会删,无非是突出主题,摘取精华,善于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概括。记者往往想把自己掌握的材料都堆进文章里去,而编辑则可以帮助他们“割爱”。不过,“削足适履”并不是一个好  相似文献   

18.
在地市媒体从业人员中,新闻编辑处于一线记者和总编辑之间,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被称为“中枢神经”。过去,新闻编辑的职责就是选择和处理稿件,对稿件进行删删减减,再拟个题目,撰写一段导语。如今,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传播技术手段越来越快、表现形式和风格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新闻编辑如果依旧停留于对“原材料”进行粗加工的重复式机械劳动之中,就不能适合新形势的要求。那么,新闻编辑怎样重新给自身定位,从而体现出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使自己真正称得起神经中枢呢?笔者仅就编辑创造性劳动所应具备的角色观、才学观和环境观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红 《新闻与写作》2000,(12):19-20
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只是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个命题显得更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报纸的编辑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人认为,编辑不过就是用一支笔、一瓶墨水、一把剪刀、一瓶胶水,在别人的劳动成果上修修补补、缩编改改,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毫无生机和创造性可言。因而,要突破这种认识上的樊篱,要提倡一种全新的编辑工作价值观,这就是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编辑工作同样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报纸的编辑工作包括制定编辑方针和报道方针,选择和组织稿件,整理加工、配置组合稿件,设计编排版面…  相似文献   

20.
论科技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玉珠 《编辑学报》1994,6(3):125-128
在科技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出编辑劳动的创造性价值。编辑家在选题组稿时,择优弃劣,弘扬创造性,引导着科技创造活动的新潮流;在修改稿件时,将自身的创造性融入稿件中,将稿件转变为文献,使信息智化;在总体设计时,构造科技书刊整体,产生创造性价值增量,增大其创造性;在编辑产品流通时,对科学技术中的创造性成果发挥着运载传播、转化促生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