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  相似文献   

2.
文摘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开国典礼筹委会。筹委会决定在天安门城楼悬挂毛泽东主席画像。因经风吹日晒,若干年后画像总有些褪色,所以每年国庆节前,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都要更换新的。画像长6米,宽5米,是典型的大画,作画时看不到作品全貌,只能看到人物肖像的某个局部,一个鼻孔有脸盘大小,整个鼻子要两手伸展才能抱拢。因此,作画过程中,画家要不断从梯子上下来,跑到20米外看效果,画一幅画要跑成百上千次。画师们有一件特别的“宝贝”———德国制造的8倍望远镜,别人是大头朝外看,他…  相似文献   

3.
每每经过天安门,望一眼城楼,都会看到毛泽东. 那是他的画像.在城楼后面,有个画家负责画像更新,几十年不变地用传统的方式画着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瞬间.  相似文献   

4.
倒过来试试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挺有意思。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大众欢迎,使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悦:“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青年人惊讶地叫出来。门采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非常艰苦的劳…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倒过来试试宋亚田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大众欢迎,便登门求教。  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看了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了有些通讯员写稿件。作为编辑,我们经常能听到“上稿太难了”的感叹…  相似文献   

6.
《新闻天地》2006,(11):47-47
10月11日,湖南某报 B2版刊登一篇画家石心宁恶搞革命领袖毛泽东的报道和记者采访画家的照片和访谈,阅评员看了觉得不妥。正如网友指出的:“恶搞都盯上毛主席了!!”一位名叫石心宁的北京画家,他的一组名为《捏造·真实》的油画作品,将毛泽东置于不同背景下,甚至有毛泽东领奥斯卡奖和逛拉斯维加斯赌场的内容。报道指出,此帖一出,短时间内立刻招致上百网友一致谴责。接着,该版登载了记者对石心宁的访谈。石心宁辩称:“我是一个当代艺术家,我从事的当代绘画,与恶搞  相似文献   

7.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一位地质师去参观美术展览。他看了许多画,觉得都平平淡淡。突然,一幅风景画引起了他的注意:一片草木不生的山峦,紫气冉冉,显得荒凉而又瑰丽,神秘中带着几分恐怖。地质师久久地站在这幅画前,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画面里似乎隐藏着什么。他去寻访这幅画的画家,遗憾的是画家已经不在人世。地质师费尽周折找到画家的遗孀,借到了画家的几本日记。根据画家日记提供的线索,他来到了画家原来的实地  相似文献   

8.
相传,从前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牧牛图》,让裱糊店老板给裱一下,店老板见这幅画画得非常逼真,牛和牧童的神态跃然纸上,便爱不释手,把这幅画藏了起来,另外模仿复制一幅裱好。画家来取画时一看,发现不是自己的原画,而老板说是原画。两人争执不下,结果到官府去打官司。县官问画家:“你说这幅画不是你的,有什么凭据?”画家说:“我画  相似文献   

9.
特别推荐     
仇鳌没有直接上过毛泽东的课,但毛泽东一直把他尊为自己的老师。建国后重逢,仇鳌深情地说:“老朽让毛主席费心了!”毛泽东用浓厚的湖南口音风趣地说:“哦,与先生一别数年,您老人家怎么忘记了我的名字,我是毛泽东,毛润之,可没改名叫毛主席呀!”《师友情深》深情地讲述了毛泽东与仇鳌几十年亦师亦友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0.
随手翻开一本杂志,看到一则画家轶事,颇受启示,故抄录如下:“一位画家去拜访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  相似文献   

11.
李森 《中国地市报人》2011,(12):127-128
选好角度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宋徽宗曾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他曾给画院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绝大多数弟子围绕画题,画出庙宇的某一部位隐约在崇山峻岭之中。只有一位弟子另辟蹊径,只画了一位小和尚挑着水桶下山打水。于是,这位画家给了这位弟子最高分。仔细揣摩,这位画家给高分是不无道理的。这幅画既紧扣画题,又视角独特,给人以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2.
大半生时间都在画伟人肖像的王其智先生是第二代领袖肖像创作的优秀画家之一,他历经了数次毛主席肖像变化的创作与绘制工作,在领袖画像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是中国画毛主席肖像画时]司最长的一位。王其智不仅画过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还画过天安门广场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孙中山像,人民大会堂、新华门、政协礼堂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领袖像,而北京火车站高8米、宽近6米的毛主席像也是王其智的杰作。王其智的父亲王式廓是我国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其在延安时期创作的毛主席木版画是迄今为止能找到和保存的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13.
《戴嵩画牛》是苏轼的趣作之一,说的是唐代有位爱好书画的杜处士,一日,将其珍藏戴嵩的一幅斗牛画取出凉晒,有一过路牧童看了之后,发现一处错笔,不禁拍手大笑:两牛相斗,其尾必是紧夹两股,怎能吊在哪儿!处士看后,恍然大悟,笑而然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认真玩味,颇有所感。戴嵩是位大名鼎鼎的画家,却在他的斗牛画中画出了令人遗憾,笑叹不已的荒唐之笔。画中败笔出于戴嵩手下,诚然可叹!但也从另一方面所想,谬误所在,并非画家功底不深,也非画家一时疏漏,而根于画家莫能真实地看到“话”的斗牛之画,或是有所看  相似文献   

14.
青道 《兰台内外》2009,(4):47-47
毛泽东:我就怕听穷苦老百姓的哭声 故事一: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正值我国困难时期。各省省委书记在毛主席家里轮流向他汇报情况,会议开得很晚,管家吴连登问主席要不要给大家做饭。主席说:“一人一碗面条。”吴说:“您怎么这么抠门?人家来开会,您都不让他们吃饱饭?”  相似文献   

15.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经常到各地视察,并同各界人士举行联欢晚会,他始终在人民群众之中。但由于他本人不主张新闻界对他作过多宣传等方面的原因,他这些同人民群众同欢乐的情景极少报道,所以只给参加者留下永久美好的记忆。1958年1月24日晚.他曾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同5000多人联欢,就是一例。当时我作为《广州日报》记者曾有幸参加和采访,同其他文字记者写了特写,摄影记者拍了照片.由于陶铸办公室在我们送审稿上批示:“退回,不拟刊出。”所以,消.息、特写和照片都没有发表。当时我写了一篇日记,记录下这次晚会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1976年毛主席离开我们了!我曾怒起这篇日记.但由于日记本和手稿都是包扎堆藏起来,又忙于工作,无暇寻找。一日,为寻找材料写回忆文章,偶然又发现这篇东西。这篇日记经历了我从广州调到北京新华社的搬迁,特$.l是遭受了“文革”抄家的“洗礼”,还能保存下来,真是喜出望外。适逢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于是把这篇日记加以整理,拿出来发表.作为一个记者对毛主席的缅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伟人轶事,媒体披露的不少,这对进行传统教育和历史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然而,查看此类文章,失真的东西,意会的东西,想象的东西,虚假的东西,乃至捏造的东西,却屡见不鲜,这里单对报纸发表的关于毛泽东的几则轶事进行粗略分析,希望能引起新闻界同仁的注意。恕我当初疏忽,没有记下那篇文章的题目和发表时间,但那文章叙述的故事梗概资料尚在,大意是:1945年,我国一著名画家曾为毛泽东画过像,并特别强调此人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在下孤陋寡闻,实在不敢妄加结论,但是我至少还知道有两次…  相似文献   

18.
新近出版的《张耀词回忆毛泽东》一书,说了许多鲜为人知之事。该书为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张耀词同志为8341部队即中央警卫团团长,后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他为长征干部,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四十余年。四十余年的亲身见闻,记下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 张耀词同志在该书中,回忆林彪老婆叶群如何在毛主席面前密告罗瑞卿同志。张说,1965年10月毛主席住在杭州汪庄。当年11月下旬,有一天在一老同志处碰见叶群。叶群是在1965年11月下旬来杭州的。当时叶群开门见山就对他讲:“我这次来,是林彪叫我带来一封面交毛主席的信,请你带去交给毛主席吧!”  相似文献   

19.
翻阅小说,偶尔发现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独眼龙国王,想要张画像,以展英姿.他召来三个画家。第一个画家,技艺最高,精心着墨,把国王画成两眼炯炯有神。国王看了,骂道:“大胆谄徒!推出去砍了!”第二位画家,则丝毫不差的画下了国王的那只瞎眼睛。国王气得全身发抖,什么话也没说,就做了个杀掉的手势。第三个画家丹青功夫虽不及前二者,但性颇乖巧。他先请国王做出射箭的姿势,那只瞎眼自然眯得看不出来,唯见一只闪闪有神的好眼;然后急忙  相似文献   

20.
一位画家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挂了幅画:偌大的白纸上只在中间偏左的地方有块黑渍。有人不解,问之,画家答道:“黑渍是痛苦,白纸是快乐;许多人只看到了痛苦却并未看到快乐。”有人不以为然反问道:“既然如此,何不把黑渍去掉?”画家答道:“没有痛苦,也就无所谓快乐。” 多么豁达的画家,多么深刻的哲理啊! 当人们每日来往穿梭于都市的灯红酒绿中,为金钱、权利。地位、欲望而奔波的时候,当人们睁着日渐蒙尘的双眼、戴着痛苦的有色镜观察快乐的彩虹的时候,他们是否还拥有一份画家似的恬谈的心境? 且让我告诉你另一个故事:在昔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