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实施后.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方面,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配合新课改,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评价学生不能只是以分数论高低,或以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为最终目标,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陈娟 《教育探索》2005,(6):66-66
一、过程评价——评价改革的支撑点 改革评价。就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知识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评价成为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多侧重于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以及能力的评价重视不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非认知方面的评价认识不足。这种评价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而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的评价才能接近或达到新课程的评价标准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评价语言、评价方式进行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弊病,尽可能地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功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尝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重新评价.根据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重视发展性评价.因此,在实施英语学习评价中力求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英语知识与技能、英语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多侧重于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以及能力的评价重视不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非认知方面的评价认识不足。这种评价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为此,我依据新课标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为适应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方式,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课改精神,坚持"多元化、重过程、促发展"的评价理念,本文尝试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要发生转变,测评的功能也应发生相应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基础上,关注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评价应重学习过程、重知识应用,并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基于这些要求,作为考查学生学习能力之一的地理试题就不能以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考查为主,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探索和实践日趋成熟,新课程标准的时代背景、基本理念、课程性质、内容、功能、目标、设计思路、教学及实施建议、评价等方面在全社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如何规划课程范畴,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生多样化地发展,课程范畴的分析尤为重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完善教学设计,科学评价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更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不能仅仪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抛掉背不动的背包,用他们能带得动的能力走向社会”。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评价“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知识转向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所以评价方式也应由单纯的书面考试转变为多种形式,例如口试、课堂观察、调查报告、建立语文成长记录等。  相似文献   

12.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体验性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王星 《南昌教育》2006,(9):16-16
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的最大变化应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一、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但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其中对学生知识技能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比较熟悉,而且比较关注,而其他方面的评价,如过程性评价等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新课程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对于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课程来说,只有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技能评价为主、知识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不重视平时技能训练的状况,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发展水平,从而保证高师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形成性评价方案的设计,要体现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对师范生教师专业情意的培养,还要保证对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李瑞芳 《学周刊C版》2014,(7):100-100
素质教育步步深入课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单纯的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从更多视角评价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全面的评价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也可以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它的课堂教学主要采取实践为主的模式,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也从教授学生知识技能逐步发展成为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等多方面素养。所以这样一门学科,如果采用传统课程评价体制,以考卷形式考核学习成果,虽然对考查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实施后,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方面,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配合新课改,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评价学生不能只是以分数论高低,或以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为最终目标,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只关注学生获得的结果,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结果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将学生获得结果的思考过程摒弃在评价的范围之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  相似文献   

19.
本试就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静态分析评估框架提出一个初步的研究思路。一、数学教材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教材评价的出发点。《纲要》体现的教育价值观——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表明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走出单纯学科中心主义的知识技能取向。植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实现学生学习状态的根本转变。以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发展权。以学生为本,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新的评价理念,我们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准绳,在总结以往学生评价方法、吸收多方面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针对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尝试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