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我想讲的心里话。很久以来,我就想讲这句话,但却被另一句话镇住了——不当出版商,要当出版家! 当出版家固然是正确的。这点我明白。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能当出版商?这两者之间就那么水火不相容吗?难道一当出版商就不能当出版家了吗?我想了很久仍不明白。  相似文献   

2.
今年二月号的《出版工作》上,载有赵家璧先生的《出版家与出版商》一文,谈到他前几年“随声附和”了“要当出版家,不要当出版商”的口号,现在才讲实在话:“要当个出版家,先要当个出版商。”记得前几年有人提出的口号是:“要当社会主义的出版家,不当资本主义的出版商。”即在“出版家”和“出版商”之上,分别冠有“社会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字样,现在赵先生都省略了。这也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有人提出这样一句口号:“要当出版家,不要当出版商!”得到出版界人士的好评,我也表赞同。历次运动中,我就因“出版商”的罪名,屡遭批判。现在有人贬低出版商时,当然随声附和,以示自己思想的进步,而出版家确实是个值得尊重的称号,能戴上这顶桂冠,谁也感到光荣。最近学习十三大文件,懂得“我们要紧紧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出版社本身也是生产经营性单位,生产的图书,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  相似文献   

4.
重提出版家与出版商之争南方几年前,出版家与出版商的争论曾经成为出版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今天旧话重提,并不是要再挑起这个争论,而是因为这场争论冷了一段以后,出版工作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发展了,积同的经验教训丰富了,回过头来审视这个问题,也许...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印制、发行、宣传等构成出版经济流程的循环系统。所谓编辑主体,则是指通过选题、组稿,对即将投入出版生产的各类书稿进行审读、加工的职业劳动者。编辑的市场营销观,直接制约和影响编辑主体劳动价值的实现,制约和影响出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推进。编辑在市场空间中的角色定位市场是编辑主体的职业劳动空间。在产品经济、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年代,编辑主体与市场运行之间的联系几乎被隔断,出版物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听命于“征订包销”这种单一的经营方式。于是乎,有些人荣于出版家,耻于出版商,甚怕在涉足流通即市场之后沾得一身“铜臭”;有些人醉心于“书斋型”、“家庭式”的编辑劳作,唯恐文人的清高会在市场的搅拌下扭曲变形。缘此作进一步分析,这种变态心理中实际上内含了这样一种模糊的思维定式:即出版商是资本主义的,出版家是社会主义的。包括编辑劳动在内的出版经营被人为地刻上了“姓社”、“姓资”的烙印。历史和现实给出的正确结论是:出版商并不仅限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同样也适宜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从出版文化积累的层面上审视,出版家未必就是社会主义的“专利”,在资本主义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同样也不乏有为积累和...  相似文献   

6.
出版家和出版商问题,前几年在出版界曾议论了一阵。一种意见认为:“要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出版方向,可以避免“向钱看”的弊端,可以抵制那些毒害群众心灵的腐朽东西。另一种意见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问题不在于提出一个什么样的口号,而在于符合不符合出版事业的规律性,这个问题究竟应如何理解?我想从以下几方面与出版界同仁们商榷。一、“只做家、不做商”体现不了出版物的特殊规律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它除了具有物质的表现形式之外,重要的还有思想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就它的生产过程来讲,既有精神生产过程,又有物质生产过程,而前者先于后者。前者是通过作者的辛  相似文献   

7.
毛晋(1599—1659)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出版家和职业编辑之一,他经手编校出版的书籍,数量之多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独立经营的出版商,而质量之好,又足以与宋刻媲美。毛晋从明代天启初年起便从事出版工作,当时还只有二十来岁,直到清朝顺  相似文献   

8.
三石 《出版广角》2005,(6):24-25
如果我们不加强出版职业道德的培训,可以预言,下一代是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出版家的,只能是出版商人罢了。  相似文献   

9.
没有市场化运做和政府的严格监管,就不可能造就面向农村的、合格的出版商和发行商,当市场竞争配置资源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各自发挥作用时,出版产业的结构调整才可能完成,农村发行的长效机制才可能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出版家的界定 所谓现代出版家,一般是指那些把出版事业作为毕生选择,有渊博的学识,勇于改革创新,具有观察和评价经营机会的能力并敢冒风险的出版企业经营者,在长期出版活动中对出版理论与出版事业发展起较大促进作用的人.现代出版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家,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家大抵首先是编辑家,而后才是出版家.比如我国出版史上杰出出版家邹韬奋、张元济等.  相似文献   

11.
从首届国际出版商大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版业根本谈不上什么国际化,只有认为是相当好的作品,才有人把它译成其它文字。二次大战以后,有些最富冒险精神的出版家,利用交通和通讯设施大大改善的机会,把书籍拿到国外去印刷,利用那里便宜的劳动力和较高的印刷质量,并懂得如何降低插图书籍的印制成本,这就是出版业国际化的萌芽。此后,逐步进入合作出版的黄金时代,很快又发展到咖啡桌书籍(即豪华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4,(11):79-79
汤耀国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我经常遇到一些人,尤其是比较年轻的,当问及职业时,则答“搞传媒的”,使得人不得不再问一句:“是不是干新闻?”往往大都点头而已。为什么不直接称“干新闻”而代之以“搞传媒”?我想可能是与“传媒”一词的日渐走俏有关。当新闻仍是一项有待追求的事业时,传媒已迅速成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白领职业,这一职业名称因其宽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出版事业,是革命的出版事业。……我们不是普通的出版家,而是革命的出版家。同志们第一是革命家,第二才是出版家。对我们的工作,要抱很严肃的态度。封面印得好不好?排得好不好?有没有错字?不要因为这工作不是我做的,不关我事,同志们是一个革命家,就要向人民负责,一点错误都不应发生,我们不能给老百姓吃毒药,要连砂子亦不能有,……"——陆定一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本书在策划和营销时,都要反复掂量图书的价值所在,并坚持用精品化的理念去打造,提升其价值,挖掘其可取之处,否则任何营销手段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出版商仅仅挖掘好卖的书,而出版家会挖掘有价值的图书,同时让它成为好卖的书。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出版者的价值。只有让图书承载道德,我们的价值和智慧才能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所有伟大的出版家(或者自己愿望成为一个伟大的出版家)都自幼就‘嫁’给或‘娶’了书这个行当。他不是天主教神父,他也结婚,但他确实将灵魂嫁或娶了书这事业。他爱书胜过一切。他为书而生,他为书而受难,甚至为书而死。这种人是十足的书迷。为书奋斗终身! “有志之士一旦变成书迷,这说明他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事业——各种各样的奉献,倒也不一定成为出版家或名编辑,虽然也许他从事另外的职业,但成为书迷,则他已将自己献给书的行业了……反过来说,把自己奉献给出版事业者,无一不是书迷。迷上了书,即迷上了这事业,百折不回头。”  相似文献   

16.
格拉塞在描述出版商这一职业时写道:“出版商主要的任务是建立文学宝库,收集并传给后代,这就是我们出版人的社会作用。”贝尔纳·格拉塞(Bemard GRASSET1881一1955)身材瘦小,苍白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格拉塞是一个精力充沛和思维敏捷的人,时常喜形于色。他好奇心很强,过于敏感。  相似文献   

17.
陈曙 《图书馆》1990,(4):59-63
尽管遭到有关人文科学方面专业教师的反对,但美国的某高校图书馆还是削弱了$600,000的期刊征订数。这些期刊属于少数几家出版商。面对这种情况,那些专业出版社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先前,学者们似乎不关心期刊价格的上涨,可是,当其图书馆无可奈何地相继取消某些期刊,这些学者们才感慨万分,“有这必要吗?太可惜了!”究其原因,毕竟图书馆员是信息的传递者,不可苛责他们。那么,若不责备他们,谁该担当其主要的责任呢?  相似文献   

18.
《水》是一本家庭刊物,从1929年创刊到1996年复刊,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著名出版家范用称它是“20世纪一大奇迹”。记者叶稚珊说,这是“一本发行量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装潢最简素,曲高而有和者的刊物”。如今这泓浸润了张家70多年的《水》已经流进了苏州市档案馆,这使我们得以有境分享到《水》的甘甜清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D 想起了张元济先生听熟悉出版行情的朋友说,"传记热"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近几年,大本厚册的名人传记、评传,确实是出得沸沸扬扬,连一向受到冷落的出版家也受到关注.比如说近代大出版家张元济的传记,至少就出过两种.在传记之林中,汪家熔先生这本《大变动时代的建没者》,可能是貌不惊人的一  相似文献   

20.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13,(10):42+46
美国大学教科书号称"全球黄金标准",但是价格昂贵,无法进入许多国家的教育市场。于是,出版商采取市场细分策略,同一本教科书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出版不同版本,制定不同价格。一本教材可能分亚洲版和美国版,亚洲版价格便宜,但是出版商规定这个版本只能在亚洲销售,不许输入美国销售。根据美国版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