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由于经济、社会、心理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地方性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趋严重。地方性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受职业压力、角色模糊、职业认同感的消减、管理体制的欠缺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等。通过外部环境及自身调节,可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帮助地方性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特定的职业性质和生活方式使其工作压力难以得到有效排解,从而导致其职业倦怠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导致教师的职业效能降低,而且对学生发展也造成显著的消极影响。文章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内涵、分析模式、影响因素及测量模式,并对今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从以前的研究可知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可以体现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不同的维度上。为了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以降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后,可以从高校教师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着手,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克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降低了工作成效。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一般是在社会支持不良的情况下,由不切实际的社会期望、过高的职业和角色压力以及较低的工作自由度引起的。因此,只有全社会形成对教师职业的合理期待,提高教师管理参与度,提升教师素质,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地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教师调查问卷》对高校266名在职教师进行幸福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幸福感的现状高于全国常模;教师工作压力存在性别、文理科、职称及年龄差异,低学历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明显;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职业压力之间均呈负相关,而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教师压力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教师在教育事业和社会工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职业压力.压力过大且得不到缓解,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造成职业倦怠、引发职业问题行为,从而会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等.本文拟就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从社会、学校及自身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大学生这一特殊而复杂的群体,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易导致教师产生身心健康问题,而且也导致教师的职业成效降低,从而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章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的视角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承受着巨大压力并陷入职业倦怠。教师韧性为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与倦怠提供了全新视角,具备良好韧性的教师能够在高压力与高挑战的情境下保持对专业发展持续的热情与动力。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12位高校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得出情感因素、职业因素、人际因素和组织因素是影响高校教师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教师韧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建议从增强教师情感调适能力、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重视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等方面来提升高校教师韧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师生身心健康。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异化,是高校教师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及他人关系的异化。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分工和自然选择、科研和育人职责的背离、专业自主权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分离等是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原因。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要从职业选择的源头及促进职业流动入手,回归教学本位,落实教师专业自主权,以人为本,真正实现高校教师在劳动中的自由和自觉。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紧张状态。文章探讨了职业倦怠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通过员工援助计划、职业生涯计划、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提升教师公平感、自我调节等措施,可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主要介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类型、影响因素,并提出缓解和预防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兰惠敏 《教育探索》2012,(5):143-145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的个人成就感.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职业本身、学校、教师个人和学生四个方面.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弱化职业期待,改善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增强个人归属感;建立高校教师支持系统,提高个人成就感;增强职业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成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个人四个方面。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加;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教师的无助、管理学生的困惑;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个人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人要通过心理暗示、学会适应、适当放松等策略提高心理应付水平,学校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职业成长文化、顺畅沟通渠道改善高校教师的成长环境,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毅 《教育与职业》2012,(10):52-53
教师的职业压力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抑制和解决,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对工作感到心力交瘁、退缩、焦虑等心理状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体的健康发展,并且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天津高校教师进行了一次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其中100名男教师,100名女教师,被调查教师的平均年龄是35岁.  相似文献   

15.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职业,已逐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但仍可以建立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回归模型;不同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在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的八个因素中,只有六个因素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的职业压力所积累而形成的紧张心理状态。除教师的自我因素外,其形成主要包括社会原因、组织原因和职业原因。因此,通过改革教师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机制,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调节等措施,帮助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是教学运作和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实践专业人员,如何强化其职业发展和学术产出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新管理主义和学术资本主义在高校组织管理体制中的渗透、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的急速变迁,高校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院校组织内部的一系列变化,导致高校教师处于高度压力之下。本研究利用2007北京市高校教师调查数据,尝试从组织环境与个体特质两个层面,揭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探讨过度压力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面临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和经济压力。在教师职业生涯轨迹中,40岁以下为高压期,41~55岁为缓压期,56岁以后为低压期。(2)高校扩招、高校内部绩效评估机制的实施和教师的婚姻状态、薪酬水平、工作负荷、发展定位、职称等成为引发高校教师压力的重要因素。(3)压力的膨胀不仅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学术产出,相反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考察融合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市、厦门市、中山市的367名融合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影响其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既直接影响其职业倦怠又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倦怠指在职业环境中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心身耗竭状态。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因为面对人的工作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高校教师要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越来越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较高要求和期望值,社会越来越多的种种诱惑……,久而久之,就会损耗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研究应当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心理角度对教师现实状态进行关注,体现了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人文关怀。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两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职业倦怠、工作压力的现状,采用总体工作幸福感量表、Maslach倦怠量表和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对271名在职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目前高校教师总体工作幸福感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高校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呈负相关性,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性,而且正负相关性都较强。通过进一步归因分析之后,进而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