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国民政府为了筹措战时军费,发行了救国公债。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汉冶萍公司作为重要的矿业公司亦积极应募,并适时成立劝募机构。但时局维艰,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采取的对重要工矿企业的搬迁、军管等政策与措施,使汉冶萍公司在应募活动中出现诸多困难与问题。汉冶萍公司最终克服困难积极应对救国公债的募捐问题,既体现了近代民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公益义务,也说明近代企业的命运多舛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围绕日本资金对汉冶萍公司的渗透历程及对其所起的作用,考察日本资本与汉冶萍公司的运作关系,进而反映出日本利用金融力量逐渐渗入汉冶萍公司并最终控制其生产经营的过程,揭示抗战时期日本利用汉冶萍公司的矿产资源发展其军事力量,以维持并扩大侵略战争,实现对外扩张。  相似文献   

3.
在汉冶萍公司史研究中,以往惯用的侵略史观不足以解释中日汉冶萍交往的复杂历史细节,容易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程式化。博弈论的视角可弥补此缺憾。清末民初,八幡制铁所所处的博弈环境显著优于汉冶萍公司,但汉冶萍凭借资源优势,拥有相当大的主动权。1896—1915年间,两家企业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多个回合的交锋。随着发展环境、工程进度的变化,汉冶萍曾不断逼迫日本各方让步,使日方攫取汉冶萍全部产业抵押担保权的企图迟迟未能坐实。但日方凭借不断地资金借贷,造成其与汉冶萍公司密不可分的客观事实。通过"二十一条"交涉,日本政府利用军事外交手段迫使中国政府承认其在汉冶萍享有的既得利益,标志着汉冶萍与八幡制铁所的利益博弈以日方的胜利告终。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日本采取积极有效的博弈策略、博弈手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以及这种不抵抗政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深重影响。认为国民政府的不抵抗致使东三省国土大量沦丧,使风起云涌的抗日义勇军走向衰败,助长了日本侵华的野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重工业在18世纪后半叶的洋务运动中兴起,张之洞是开创者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钢铁大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它统辖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汉冶萍公司之前,中国尚无大型冶铁炼钢企业,仅有的为数不多的冶铁的小土炉,产量低、质量次、成本高。因此洋铁大量拥入中国。1890年(光绪十六年),张之洞在湖北汉阳开办铁厂,在大冶开办铁矿。1898年又在江西萍乡开办煤矿。1908年这三个企业合并成汉冶萍公司。  相似文献   

6.
1933年《塘沽协定》签署后,国民政府响应日本的“户田外交”,采取了“亲日”的外交政策。其原因在于国民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困境,更为了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需要,以及想借此求得一个暂时的苟安局面的目的。但事与愿违,国民政府“亲日”外交所导致的是中国华北主权的逐步丧失与中日两国关系的更趋恶化。  相似文献   

7.
1933年《塘沽协定》签署后,国民政府响应日本的“户田外交”,采取了“亲日”的外交政策,其原因在于国民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困境,更为了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需要,以及想借此求得一个暂时的苟安局面的目的,但事与愿违,国民政府“亲日”外交所导致的是中国华北主权的逐步丧失与中日两国关系的更趋恶化。  相似文献   

8.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专门提出由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什么看中了汉冶萍公司呢? 汉冶萍公司全称"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第一代新式钢铁联合企业.1908年,盛宣怀奏请清政府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而成立.到辛亥革命前夕,该公司员工7000多人,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由于汉冶萍公司是清政府惟一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控制该公司实际上等于控制了清政府的重工业.  相似文献   

9.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性和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正义性,从来无人置疑,就连汉奸汪精卫也曾理智地认为,日本“穷凶极恶,侵略中国”。可是,他后来为什么叛国投敌,并在南京建立了公开充当日本帝国主义帮凶和鹰犬的伪政权——汪记“国民政府”呢?本文就南京伪国民政府出现的历史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一、南京伪国民政府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华制华”政策的产物193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虽然顺利侵占了武汉,但此时它的弱点明显地暴露出来:经过我国军民十五个月的奋勇抵抗,日本兵力大量消耗;随着战场的扩大,战线的延长,日本军队日趋分散;由于军  相似文献   

10.
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日本人产业实施接收。鉴于台湾的特殊情况,经中央与台湾地方政府反复研究,成立了接收处理机构,制订出适于台湾的接收政策。台湾地方政府将接收的日本人产业,分别以划拨公营、标售民营和出租民营等数种方式处理,这对光复后台湾经济的走向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恢复农村经济,缓解农村金融枯竭,实施农贷政策。在调整农业金融、恢复农业生产与促进受贷地区农业增产增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没有能从根本上挽救抗战时期出现的农村经济危机,导致农贷效果与农贷宗旨呈现一定程度的分离。此间,大量货币伪造案件的产生恰当地诠释货币伪造行为是产生于农贷制度与其现实社会运行环境之孽生物,反映农贷制度与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及战争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红色中华》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凭借独特的信息渠道,大量报道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的信息.内容涉及日本的侵华暴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国民党的对日卖国政策及群众抗日斗争等方面.《红色中华》作为党的“喉舌”,负有特殊的政治使命,涉日报道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但与其卓著的功绩相比,这不足为人诟病.  相似文献   

13.
正中书局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官营的一个出版机构。由于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正中书局出版了大量教科书,推动了民国时期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40年代,正中书局承担了国立编译馆编辑"部定大学用书"的主要出版任务,同时还独立编辑了一套"大学用书",延续了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化"运动的历史进程,弥补了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中华书局"大学用书"等教科书的不足,为民国中后期大学教科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但作为发动全面侵华战略的序幕-卢沟桥事件,并非是日本政府直接策划的,事件发生之前,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企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事件发生之后,在对华派兵问题上,日本政府内部产生“扩大派”与“不扩大派”之争。经过几天的争论,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兵。此时,日本军部均是以“临命”的指示对日军下达派命令。事件虽不是日本政府直接策划的,但也绝非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总计划实施的必然结果,具体是由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第三大队队长-木清直等人策划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军事演习,侵占卢沟桥附近的演习场,夺取宛平县城。一木清直等人事后又编造谎言,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他们的言行暴露了卢沟桥事件的真相,日本帝国主义借卢沟桥事件,提前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5.
“满铁”是20世纪初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殖民机构。它表面上是一家以赢利为目的的普通会社,实际上却是战前日本最大的国策会社。为了其侵略扩张,“满铁”成立之初就专门设立了调查部,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情报搜集活动。对于内蒙古而言,“九·一八”前“满铰”调查活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即所谓的“东蒙古”山。通过“满铁”调查机构的多年调查,“九·一八”前就形成了大量的关于东蒙古的调壹资料。这些调查资料不仅是当时日本的种种侵略活动的直接证据,而且对研究当时的东蒙古社会经济状况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民政府分期禁绝毒品政策的弊端,学术界有所论述,但泛泛而谈者居多,鲜有用实例论证者。笔者拟以甘肃省为例,论证国民政府不采取断禁措施,而是着眼于鸦片的巨额利润,致使在执行此政策的过程中,禁绝与烟亩罚款常常纠缠不清,执行者难以遽断;禁绝县份与未禁绝县份之间纠葛纷出,弊端丛生,影响禁政效果至巨,给后续的禁烟带来了诸多掣肘。总体上,从成本、收益和政策的可操作性方面看,该政策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7.
邓峰 《历史教学问题》2020,(1):77-84,166
朝鲜半岛对日本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75年4月,在印度支那革命迅速发展之际,金日成率领朝鲜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引起了日本的高度关注。日本主要担心朝鲜和平统一半岛的政策若发生变化,势必对日本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而日本盟友美国亦十分重视关乎日本安全的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动。美国驻东京大使馆一方面评论日本对金日成访华的认知,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日本探寻金日成访华的详情。而且,美国驻日使馆还从第三方外交机构收集有关金日成访华的信息。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美国驻日使馆的评估为福特政府对朝鲜半岛形势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并为美国维持对朝鲜半岛政策现状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精盐工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带动了近代制盐行业产运销制度的变革,推动了中国制盐技术的进步和盐业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由于精盐工业无法得到政府的有力扶持和鼓励,享受不到优惠的服务和税收政策,甚至会遭到政府当局的打压和歧视,致使这一新兴工业的发展之路步履蹒跚,充满坎坷。久大精盐公司作为当时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精盐企业,无疑最具代表性,以其为例,既可探究北洋政府对精盐工业的管理政策,亦可窥视当时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南京沦陷前,由于国民政府实施了"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计划",从而使南京成为当时全国禁烟的楷模城市。南京沦陷后,日军与南京伪政权相互勾结,疯狂地向南京输送毒品,实行鸦片专卖政策。同时,日本特务、浪人及其商人也疯狂地走私毒品。"官土"和"私土"的盛行,导致毒品在南京地区迅速泛滥,给南京市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