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从本质上说,经济发展的竞争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人口素质的显著影响,并通过定性分析论述了提高人口素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人口红利"消退、人口素质"逆淘汰"这两类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人口素质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愈来愈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当今世界,愈来愈多的国家日益重视本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为此,需要对我国人口素质的发展变化、现状、成因进行科学地分析,探讨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和对策。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发展作用逐渐减小以至消失的现实,本研究以高等教育为切入点,探究怎样充分挖掘"人口红利"的二次作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据此提出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高职教育投入、发展多元化高等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依靠人口政策的战略转型,持续获取人口素质的战略利益。伴随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将淡出视线。第二次“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抚养比提高后,依靠提升人口素质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对于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推动力和巨大经济价值。未来20-30年,以高素质、高质量劳动者为标志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历史上的新奇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实对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在兑现人口红利方面存在许多优势,如正处人口视窗开启期、存在老龄人口红利等,但是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对人口红利认识存在误区等形成了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的劣势;与此同时,人口红利兑现面临着机遇与威胁并存夫人外部环境,如国家对就业问题重视、有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成本大、公共政策发展不足等。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指的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服务.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极为不同的国家,从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互为促进和塑造的角度来看,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需求,就应该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慈溪市多年来形成了"块状经济",在服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块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减弱。在传统的人口"数量红利"下降的同时,如何应对人口红利或将消失的挑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专家认为,我们要开发人口红利的"升级版",挖掘劳动力资源新优势,通过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人口红利由"数量型"转变成"质量型",从而迈入"技能红利"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劳动力比重较大,保障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供给。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力供给和储蓄。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消失,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生产率驱动型转变,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由人口转变所形成的人口红利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将于2017年左右结束,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幅员辽阔且地区差异巨大的国家,每个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应该不会同时打开,同样也不大可能同时关闭。那么,那些在2017年(即全国总体意义上人口机会窗口已关闭的时点)之后仍能独享一段人口红利期的地区,就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条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哪些地区是最有可能的"候选者"?基于已有文献研究结果和对中国现实国情的观察,可以推测:我国的民族地区是能够"独享一段人口红利期"的最有可能的"候选者"。对于我国民族地区而言,如果人口转变的经济效应更大,而且在全国其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已关闭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人口红利期仍将会延续,从而能独享一段人口红利期,对于其经济发展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因素。基于1992-2012年我国民族八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实证方法对人口红利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增长率变量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少儿抚养比与人均GDP增长率之间是显著的负向关系;老年抚养比与人均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不确定。另外,投资、人力资本因素也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以有把握地说,我国民族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享受了更大人口红利,并且相比于我国其他地区,民族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关闭更晚。为使人口红利最大化,我国民族地区还需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如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转型,政府在扩大就业及提高就业质量方面要担负更大的职责;推进民族地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重点是解决制度壁垒,使劳动力在地区内部、地区间的流动和配置更通畅。  相似文献   

10.
仡佬族是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提高仡佬族人口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务川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2010年务川人口计生数据库、户籍人口的数据为依据,对反映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口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人口教育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和提高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对加快贵州社会经济的繁荣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贵州省人口教育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又有特殊的地域性关联,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深入分析。提高人口教育文化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又具有可持续性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得到普遍共识的新的发展思想和未来全球性发展战略。本从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角度,通过对人口素质定义的界定,分析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支撑能力的作用和影响,论述了人口素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主成分分析法旨在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是一种降维的方法.从自然、社会、经济角度,选取了27个指标,构建了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市2000—2010年生态环境发展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为合肥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女性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双重作用: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在对人口的控制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提高女性整体素质,确保女性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生育化,使占中国人口一半的女性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非洲独立以来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因人口迅猛增长所带来的资本积累不足、人口素质低下以及高失业率等问题,给非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非洲国家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例保持协调。  相似文献   

16.
慈溪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前列,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制定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力度的政策,包括经费保障、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生源调配、扶贫济弱和监督评估六大方面的政策,不仅确保了"人人能上学、能读书",而且进一步接近了政府"人人上好学、读好书"的目标。制定这些政策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慈溪市政府所具有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决策以及慈溪发达的经济、蓬勃的民办教育、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扶贫济困的慈善风气等。对这些政策和条件的分析能够为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广大居民的休闲时间日益增多,他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纷纷投身社区活动。本文从对浙江省慈溪市掌起镇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情况调查人手,以此为例介绍了以文体活动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具体措施及启示意义。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文体活动为内容和手段实现教育目的,使社区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参与向主动探求转变。  相似文献   

18.
芜湖市房地产业对城市化的作用及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至2007年芜湖市房地产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率实现了稳步增长,对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生活城市化及城市规模扩大具有推动及制约作用。芜湖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完善税收体系,建立房地产信息体系,提高房地产产品消费能力,加强房地产企业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三门峡市县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淀深厚的区域文化以及独特的历史沿革等背景下形成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习惯习俗和宗教等非正式制度资源,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推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在三门峡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