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守灰色     
冒昧地参加了云南人民出版社在京召开的《姜亮夫著作选本》出版座谈会。我读姜亮夫先生的作品不多,于楚辞研究和敦煌学更是门外汉。及至会上,手捧凡8种11册编者精心选出的姜先生大作,惊叹之情油然而生。惊的是大西南横断山中竟然隐匿着一群具有如此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的中青年编辑,他们不为潮流所动,锲而不舍、默默耕耘着、守望着目渐荒芜的纯学术原野;叹的是,当今出版界逐商趋利的大潮汹涌而来之时,在云南这样经济本不算发达的省份,竟然站出了如此兼具眼光与胆识的出版家,求学不言利,斥资巨大以支持学术。尽管姜先生是云南昭通人氏,云南出版上责无旁贷。但其积学术文章之功德,仍可大书一笔。据闻此次选本出  相似文献   

2.
刘富玉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16-18,21
回顾郑振铎先生海外访书的原因、经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4.
介绍傅增湘先生的生平,从其自述的视角展示傅增湘先生的藏书校书事迹。以《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傅熹年先 生提供的傅增湘先生的日记为资料来源,详细论述傅增湘先生赴日访书的背景、经过和成果。  相似文献   

5.
杨守敬(1839—1915)先生在日本访书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先生字惺吾,一作星吾,别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后卜居黄州,常住省城武昌。其藏书室名有邻苏园、观海堂、飞青阁。藏印有"观海堂"朱文方印、"飞青阁藏书印"白文方印,其在日本所得书则钤"惺吾海外访得秘笈"朱文大方印。  相似文献   

6.
介绍向达先生的生平,详细叙述向达先生1935-1938年赴英国、德国、法国访书的背景、经过和访书的成果,并提出自 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虽经多次修订,但仍有不少疏漏之处。文章对照书中著录的底本,重新校勘,考订其中较为典型的讹误,分成讹文、脱文、衍文、倒文以及句读五类。整理成文,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首先论述现代文献学家海外访书的背景,然后介绍访书的范围。其范围包括佚书、古本或善本、古典小说戏曲、敦煌 遗书、太平天国史料及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华文著作。  相似文献   

9.
姜亮夫先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人。1914年入昭通高等小学,1916年入云南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以本省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得林思进、龚道耕二先生指授,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诸先生问学,毕业后在南通、无锡中学任教。1928年至上海,先后任任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拜识了章太炎先生,章氏指导他从杜佑《通内》入手读史,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193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接触了多  相似文献   

10.
郭萍  曹蓉 《兰台世界》2020,(1):95-97
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是个人履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中,对国内学习和工作经历应归档的材料已有较为详细的制度与规范,能较全面地反映在国内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但未对国外访学和工作经历应归档材料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有海外经历人员的人事档案不能全面反映其个人经历和能力。通过对人事档案中缺失海外履历材料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人事档案中国外履历材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清光绪年间开始,随着中外政治文化交流的展开,中国学者陆续前往海外寻访流失的中国古代典籍,并以采购、影印、抄录、交换等方式带回了大批珍贵资料,对当时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开拓了一些新的学术领域,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这次访书活动主要地区是日本及欧美,前者旨在搜罗历代流传到日本的珍本秘籍,其中多为国内久已失传的本子;后者则主要着眼于列强打开国门后非法攫取的古籍。现分别叙述如下。一、日本地区日本是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一个国家。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以后,在政治、文化、思想各个方面无不标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现任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在海外研学所著三书《书城风弦录--沈津学术笔记》、《书韵悠悠一脉香--沈津书目文献论集》、《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为切入点,结合其师从顾廷龙、潘景郑、瞿凤起等国学前辈治书学艺的独特经历,阐发了惜时、惜福、惜缘乃是人生成材的大智略,阐述了沈著三书的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学是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东陆大学奠基于云南贡院故地,承续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而今日云大的步伐正向着她的第一个百年迈进。建校之初即已呈现出"西学"、"国学"以及"滇学"并重的特质,而文献的研究、整理与开发利用,一直被视为学术的根基,袁嘉谷、方树梅、刘文典、钱穆、顾颉刚、姜亮夫、吴晗、向达、白寿彝、徐嘉瑞、方国瑜、江应樑、谢国桢、李埏等诸多学术泰斗、文献大家都曾执教于斯,他们的学术著述多已成为  相似文献   

14.
我到南京以后买的第一本书,大概就是黄裳先生的<金陵五记>,在他那别具风味的笔下,南京愈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书中有两篇关于南京书文化的文章,即<关于"泽存书库">和<访"盋山精舍">,引起了我访游南京书文化遗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大学的办学史上,闪烁着众多名家大师的身影。邵飘萍、蒋百里、许寿裳、马一浮、姜亮夫等耳熟能详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了浙江大学的史册上。他们因各种原因风云际会于此,或在这里求学,或在这里育人,或在这里探究,或在这里理事,为后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瑰宝。近年来,为抢救、挖掘、弘扬这些文化遗产,浙江大学档案馆着力实施了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日前,在马一浮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浙江大学隆重举办马一浮先生书法作品展览,从一个侧面向社会展示了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进的力度和成效。  相似文献   

16.
郭在贻先生(1939—1989),山东邹平人。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师从姜亮夫、蒋礼鸿等先生。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副会长。著有《训诂丛稿》、《训诂学》、《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郭在贻敦煌学论稿》、《敦煌变文集校议》(与张涌泉、黄征合著)等。其中《楚辞解诂》、《唐代白话诗释词》两篇论文获中国社科院首届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后,日本童书的海外传播迎来繁荣,除出版数量的增长外,其在市场重心、题材风格及海外出版模式方面都呈现明显的发展和变化特点。研究发现,日本童书的海外市场经历了由欧美向东亚的转移过程,绘本始终占据最大份额,科普类童书成为新的市场生长点。日本童书海外市场的拓展得益于日本官方和民间力量的多重推动,国际合作出版有效提升了日本童书外译的速度和质量。深入挖掘日本童书海外传播最新动向,对我国童书出版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0年海外合作出版为例,分析中国学术出版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探索经历的四个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我国学术出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在品牌树立、学术规范、营销创新和本土化实践四个方面与海外学术界良性互动,走稳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韵书是六朝以后的一种新学科。唐代以诗赋取士,韵书的实用日广,故唐代韵书的派别亦极多。然而,在遗失的唐代韵书于敦煌被发现之前,学界误以为大宋重修《广韵》即全部袭用隋陆法言《切韵》上书,而不知它是博采了唐人的众家之说。故其音韵研究多所局限。自从罗振玉在清廷内府抄出唐人写本王仁昫《刊廖补缺切韵》以后,又经王国维等人的发轫研究,国人才知道《广韵》以外的韵书别有系统。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杭州大学古籍所博士生导师姜亮夫先生的《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一书,对此进行了最全面最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20.
《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旗手——李旭旦》一书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随园大家"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任院长沙润等撰写. 全书以传主李旭旦这个人物成长的时间为顺序,空间活动为背景,概括了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先生的人生成长路径和学术成长过程以及学术成就,真实地反映了先生在成长历程中所结交的老师、同学、朋友、学生之间的情谊,其中有胡焕庸、张其昀、李四光、华罗庚、任美锷、吴传钧等,他们对李旭旦先生的学术成长均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描写了先生一生所经历的时代、风风雨雨,以及先生凭着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并战胜自己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