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红尘有爱,好人就是那如诗般风景;岁月如歌,好人就是那激越的音符。在"好人马鞍山"这座全国文明城市里,身边好人层出不穷,以其道德榜样的力量,让人间大爱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自2008年5月中央文明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该市通过深度挖掘,广泛宣传,群众推选,涌现出一大批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群体。截止  相似文献   

2.
肖晔 《声屏世界》2014,(4):19-20
毓秀山顶峰是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发射台所在的位置,这也是值机员邹珠根19年来工作生活的地方。多年来他一个人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曾经做过值机员的我深知值机岗位责任重大、工作内容枯燥,也深深地被邹师傅的精神所感动。当接到要与基层群众过除夕的采访任务后,我第一个就想到了邹师傅。  相似文献   

3.
毓秀山顶峰是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发射台所在的位置,这也是值机员邹珠根19年来工作生活的地方。多年来他一个人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曾经做过值机员的我深知值机岗位责任重大、工作内容枯燥,也深深地被邹师傅的精神所感动。当接到要与基层群众过除夕的采访任务后,我第一个就想到了邹师傅。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4,(3):69-69
本刊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副会长、高级编辑李文祥所著的《在广播记者岗位上》一书2013年6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15万字,由“生活印记”“在广播记者岗位上”“评论杂议”“作品拾零”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工作纪实性小文既是作者对广播的认识与理解,也是其做记者的感悟与体会,是一种情感的流露;那些杂感短论,是对读书读报和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有感而发。本书最后的几篇域外见闻,是作者2011年底去澳大利亚探亲时写的,从一个中国公民和记者的双重视角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很有特点和新意。总之,该书中许多文章很值得广播界同行品读、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王永元,浙江日报国际国内新闻部主任编辑。在长夜班编辑岗位上度过了近30个春秋。他敬业奉献,任劳任怨;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是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被评为浙江日报社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中国时事报道研究会授予  相似文献   

7.
一、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敬业、奉献、创新敬业与奉献密不可分。有了奉献精神,才能把由敬业而产生的工作动力长期保持下去,即使在较艰苦的条件下也能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否则就容易心态不平衡,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在一般人眼里,节目主持人是个很“风光”的职业,殊不知这“风光”背后饱含着艰辛与奉献:双休日,别人休息你要上节目,越是重要的节日还越忙,甚至大年除夕和初一也得在直播室里度过;炎热的夏天,为了保证播出质量,有空调也不能开,一档节目下来已是大汗淋漓;许多听众都夸奖某位主持人善解人意,经常为听众排忧解难,可…  相似文献   

8.
这篇千字文,读后感觉不错。“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一句普通的话,充满了一种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尽管从苏珊之口没有说出“敬业”二字,但从她取得的成功来看,就是敬业最好的说明。敬业是每个有生活能力的人应当具备的基本人生态度,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它不仅仅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苏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为一个有志于奉献社会的人,谁不想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职业,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联想到我们的档案工作,真正喜欢它的有多少人呢?恐怕出于不得已而为之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僧多粥少就业难的今天。在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时候,不管出自何种原因,你从事了档案工作,就暂且既来之心安之(倘若遇着机会,也可换换环境)。为了你的生存,为了你的饭碗,哪怕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要把眼下的工作做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因为你在那个位置上,没有理由不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不做好你的分内工作。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必须认真面对,都必须尽心尽力,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因为你在那个位置上。(谢建波推荐)  相似文献   

9.
2003年是广播发展年。我们希望缘起于“2003(北京)广播发展论坛”的五篇文章,能为本刊的广播发展年的研讨,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为积极配合广电总局的广播发展年的工作部署,推动中国广播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先后在“聚焦”、“专论”、“决策者说”、“创新与发展”等重点栏目中,发表了近60篇文章,为广播改革建言献策。当读者看到这一期杂志的时候,2003年即将匆匆过去。明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改革进程,将一如既往地奉献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终生事业     
我们这一代人是唱着《一定要解放台湾》这首歌长大的,在部队时更是把解放台湾当成了自己的使命。1966年我从部队的一名新闻干事被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工作,从此与台湾、与对台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其间,虽然也有几次变动工作的机会,但都放弃了,因为我找到了值得我一生从事的工作。回首30多年走过的道路,有些事情使我终生受益、终身难忘,这也是促使我不愿离开这一岗位的原因。在我刚刚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候,正是“文革”风暴席卷之际,社会上批判彭德怀同志,把1958年以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  相似文献   

11.
南京“彭宇案”:见义勇为引来一场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将南京的彭宇、岳阳的韩章这两位做了大好事的好人蒙冤的故事呈现给读者,希望大家关注。平常,我们对做了大好事的好人,都怀有一种敬仰和崇敬的心情而被好人帮扶了的人都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这才是一个和谐社会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氛围。可是,彭宇和韩章的故事,却让好人做好事望而却步,并让做了好事的人寒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并非真空的社会里,有各式各样的人,有各式各样的嘴脸。作为媒体,我们不希望好人做了好事还伤心、悲痛。我们希望好人做好事时,不要头脑太发热了,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冷静一点,适可而止,用长沙话说,适当的时候要“踩一脚”,避免好人蒙冤。  相似文献   

12.
我在记者这个岗位已经工作了23年。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23年不易,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几乎都是奔波在路上。但工作也给了我很多奖励,我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奖、吉林好人·战疫先锋标兵、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赴四川地震灾区抢险救援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看起来她们很普通,做的工作也很平凡,可就是她们———仪征市档案局的6位女同志,在清苦的档案工作岗位上,用一颗颗无私的赤诚之心,用一件件感人的实际行动,唱响了奉献“兰台”的敬业之歌。她们当中从事档案工作时间最短的已9年,最长的在档案部门工作了23年。人生有几个9年?人生有几个23年?不知不觉中青年变成了中年,中年步入了老年,细嫩的脸庞出现了细纹,乌黑的发丝渐渐花白。翟祥云、唐玉华、徐正琴、陈丽莉、李红和李翠莲这一支“娘子军”,是她们,自从和“兰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无愧于自己的选择,从不叫苦,更不叫累;是她们,舍“小家”,…  相似文献   

14.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一条。这一条强调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自1987年地委决定创办《临沧报》以来,报社党组、编委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思想和办报方针,带领大家团结奋斗、敬业奉献,创造了显著业绩,得到地委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是今年1月从地委宣传部部长岗位上,走进报社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新兵。当我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临沧日报》紧紧维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倍感荣幸和自豪。更令报社全体同志欢欣鼓舞的是,地委为《临沧日报》确定了“解放思想、为民办报”的办报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17.
获“韬奋新闻奖”,我是愧领殊荣———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业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能说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甘做“傻”人回想这些年来,我所做的,归结起来,不过是实践着一句话:“一生交给党安排”。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我想,“一榜定终身”,对外广播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了。说也奇怪,好象跟对外广播有缘,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项工作了,一干就是三十五年,直到现在,马上就退休了———真的干了一辈子。在英语部,差不多什么“工种”我都干过:来信、专题、新闻,也客串干过时事。在新闻…  相似文献   

18.
类型化新闻广播模式与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业从“珠江模式”的崛起一直保持上升、发展和扩张的势头,到2003年可做一分段:这一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定名为“广播发展年”。在正式提出“广播发展年”这样一个概念的同时,还提出了要加强广播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的转变进程,并将此定为全行业工作的一个重心。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求各地广播电台要以频率专业化为主要改革目标,带动广播全方位的工作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频率专业化的改革,包括类型化的改革,不仅仅是广播业2003年度工作的重点,而且将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真实动人心     
做记者6年了,我本来以为自己已经炼就一副“铁石心肠”,很少有让我感动和震撼的人和事,一切只是工作而已。但采访“山东好人”的经历改变了这些自以为“成熟”的想法,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观。2005年11月初,《齐鲁晚报》要闻部酝酿在年终搞一次年度人物评选,但在名称上颇费一番踌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出版工作38年了,这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个人的一生中则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常常听到一种议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无足轻重,无名无利,没有搞头。而我并不因此鄙薄自己。我倒认为,“为人作嫁”也是一种奉献,也要在风风雨雨中经受考验,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顺应历史的潮流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