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结构是重要的形式因素之一。本文认为,从作家和作品的关系看,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未然结构”和“已然结构”两种类型,它们在文学创作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对文学作品价值的生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文学接受活动”与“文学作品的二重结构”进行界定,然后从“文学作品的主题”、“文学作品人物”、“文学作品情与景”、“形式”、“作品的语言”等五个方面,分析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如何根据文学作品“二重结构”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素作深度的鉴赏。  相似文献   

3.
对韦勒克、沃伦来说,“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不仅是一个关涉文学作品本身的内部研究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赋有文学本体论地位的问题。他们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最终取决于它自始秉具的“决定性的结构”。由对这“决定性的结构”的称说,他们带出一个关乎文学批评标准的“透视主义”话题。  相似文献   

4.
从古典名著看文学作品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学作品的结构即为文学作品的组织和构造。抒情类作品的结构讲究“主体性原则“,叙事类作品的结构讲究“客体性原则“。文学作品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纵向发展式、横向发展式和心理发展式。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理解的前结构”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前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二是理解者自身在理解前所具备的各种条件。“理解的前结构”的差异与变化,会使读者产生一些偏离于文学作品审美内涵的“偏见”。所以文学作品不是一个自足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欣赏的历史就是“偏见”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儒道文化心理同构是中国诸多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结构模型。分析《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表层意象结构和深层潜隐结构,论证两大戏曲从“拯救”的幻灭到“逍遥”的落定,从而完成终极和谐与动态趋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召唤结构”作为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是沟通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也是文本活动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吸引和激发读者创造性理解的动力,其“纲要性”、“图示性”的创作结构特点,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班花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了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中间有许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甚至“重建”。这种由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构成的文本结构对读者的“再生产”有一种刺激与召唤作用,被称之为“召唤结构”。“召唤结构”在教学活动中实质上就是文本意象结构中存在着的各种方向、层次的空白与模糊。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和评判传统文化中“求生”和“求胜”的现象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传统文化角度考察和探索了人性结构的二极对立,从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求生”与“求胜”二极对立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审美接受是作家所创作品与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一部文学作品既已问世,它的生命与价值的实现与否,一方面取决于文学作品自身,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审美接受.文本的开放结构是一个包含了无限可能性的开放体系,具体表现在文本结构中充满了若干的“空白”和“未定点”,引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探索,对其意义内涵进行填充.读者依据自己业已形成的审美心理定势和期待视野,对不定性文学作品进行填充完形,产生了极富创意的误读.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学的角度切入《文心雕龙·知音》,通过对知音式鉴赏过程的考察发现刘勰在文中提出了“玩绎”美学观,并由此得出刘勰的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其审美结构表现为逐层推进式,分别为语言层、情感层和意蕴层。  相似文献   

12.
"很是"考察     
本文以郭锐语料库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为材料,对“很+是”修饰名词性和谓词性结构的情况进行了分类。通过考察,认为应该对“很”和“是”在不同句子中的词性进行重新分析,并提出“很”和“是”在某些句子中可以视为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结构即为文学作品的组织和构造。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结构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结构要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结构要完整统一,力求创新,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重复结构不仅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叙事策略.“重复”结构的运用蕴含着丰富的语篇叙事意义,主要表现在结构、声音、主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在叙事言情类文学作品中,同一类属的故事都遵循着相同的结构(“语法”),每一种结构之下,都蕴含着相似的故事叙述。中国的民间爱情故事即是如此。虽然是不同叙述人物的不同“讲法”,但其内在的基本的对立性结构“语法”却是不变的,并由此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宋元明清时期"~价"结构中"价"的用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宋元明清时期的部分文学作品中带“~价”结构的文例的考察,分析了"价"字在宋元明清时期作为虚词的几种主要语法功能和用法.  相似文献   

17.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石,是由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伊塞尔发挥英伽登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不确定领域在阅读过程中被具体化这一观点而创建的。所谓“召唤结构”,是指文学作品中存在的不确定点和空白,它们是产生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召唤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未定性。这首先是归因于文学作品特殊的存在方式,它既不是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汉语“把”字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结构,“我把你这个NP”句式只用于人物对话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的人物对话中,句中不出现谓语动词,是一种口语化程度很高的句式。该句式用主语“我”来对受话人“你”进行责骂,詈词有名词性成分充当,而这种詈骂有时带有嘲讽、戏谑、亲昵的语气,成为一种特殊的称谓语。本文选取一些文学作品作为范例,从句子结构、语义和名词性词组的构成及特点三个方面加以阐释.笔者认为“我把你这个NP”句式是一个语义自足的“把”字句式,整个句子不强调动作的位置,以表达詈骂有力为目标,语气迫促,内涵深广。  相似文献   

19.
一般文艺理论对文学形象的把握一般依靠的是“知人论世”,但与文学形象密切相关的创作主体的创作意识及在作品中呈现的情象结构,却往往被忽略。创作主体与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之间会形成互相对应的形象体系,情象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体系,能为把握文学形象创造及内涵提供新的诠释角度和相对客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晓洁 《学语文》2006,(6):6-27
《考试大纲》规定,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比较近两年的命题发现,今年命题更突出了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两个考点的考查,即考查“文章是怎么写的”和“文章为什么这么写”。从题目形式看,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作用”、“……有何用意”的题目较多。回答这类问题.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本文试就散文阅读,列举几种类型,剖析它们的解题思路,归纳一些方法.以期对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