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李滨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杂家”。他曾是热心的京戏票友,上台演过戏,懂得京剧艺术,会画脸谱;他是玩风筝的行家;他会变戏法,而且掌握其中许多高级技艺;他文笔独有风致;喜爱书法、陶瓷,被友人称为“活字典”。后来,当李滨声遇到了漫画,便为中国内部讽刺漫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打破了当时漫画界单一画种的局面。然而,李老的漫画生涯并不平坦,他是怀着一颗赤子的心——记者:李老,您因画漫画出名,曾当选过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同样,因为画漫画您被卷入政治运动中,和漫画一路走来,您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李滨声:当时北京日报有两个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4.
精心打造中国广播的“新闻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核心传媒和重量级新闻总汇的“中国之声”开播百日,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她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对国内外媒体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台一套节目改版的预期。“中国之声”郑重承诺“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大步跻身国际传媒市场,使中国广播受众一夜之间获得了“收听中国之声,遍知天下事”的人文知情权;她的  相似文献   

5.
录音报道在广播宣传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以声夺人”是“扬独家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广播新闻中最富表现力的因素,是广播的活力和灵魂所在。在广播新闻中,音响主要由环境音响、记者现场播报和采访对象同期声三种。音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营造立体化的空间。音响的运动感和透视感处理得好,可以通过声音塑造出空间的立体感觉;二是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三是更具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19年的夜班岁月,把他的鬓发抚得霜白;30多年的新闻生涯,在他的额头上犁出了深深的沟回;而时光馈赠他的,是他采写的一篇篇新闻作品被收进了一摞摞的专集;是他编发的稿件、主办的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奖以及其他诸多奖项。他用在新闻领域取得的一个个成果,铺就了一条坦途,使自己顺利跨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关中 《新闻战线》2023,(21):51-53
<正>挖掘那些乍看起来“无”,实际却“有”的选题,给受众一个意外,让同行说一声“我怎么没想到?”是新闻工作者的真本领;抓好稿的“抓”,讲的是别等着新闻来找你,而是要——众里寻他千百度1992年4月26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夏秋明教授主刀,给农民杨玉民进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这个手术在全国并非第一例。1978年,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病人手术后存活了109天。就在杨玉民“换心”的前一个月,北京安贞医院又完成了全国第二例。新闻对“第一”特别“偏心”。  相似文献   

8.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品牌节目”评选于近日结束,所属六个频道共评选出15档“品牌节目”。它们分别是:新闻综合台的《浙广早新闻》、《精神家园》、《法律直播室》;经济台的《浙江第一线》、《无线监督哨》,《股市黄金档》;文艺台的《伊甸园》、《六百秒述评》;交通之声的《有理走天下》、《阿宝路路通》;音乐调频的《AMY.COM》、《鲁瑾脱口秀》;健康之声的《天天美食坊》、《康大夫热线》、《健康援助》。节目类型涵盖新闻、专题、评论、谈话、音乐,服务等。  相似文献   

9.
陈海宇 《新闻窗》2005,(4):17-18
2004年全省电视新闻奖参评作品佳作纷呈,令人欣慰,观看时眼前不禁浮过这些年来电视新闻发展和变化的情景片断: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早间新闻栏目《东方时空》,其意义后来被称为“是新闻改革、崇尚创新的孵化器”;1998年,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开播《晚间新闻》,以一种鲜明的“亲民性”特点来“说新闻”,带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在语态上的又一次转变;2003年元月,中央提出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会议新闻明显减少和变短了,声画并茂,展示新闻鲜活性的报道增多了:2004年5月,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实行总制片人制,开放的大编辑部、大采访部形成……。  相似文献   

10.
“莫道新闻多老套,躬亲细悟气方豪。”新闻事业是富有诗境、诗情、诗意的事业。君不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卓绩正气传弥久,长使黎民泪满襟”。  相似文献   

11.
8月6日至9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作者会在山东长岛召开。首都新闻界曹世钦、叶祖兴、铁城、徐人仲、刘印生、胡文龙、童兵、金锡谟、苏越、刘保全、王银桩,还有画家李滨声、庞希泉、杨达林、刘龙庭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作者首先热情地肯定了《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工作。他们说,编辑部人少,终年从事着“超负荷”的劳动,但工作效果好。刊物办了八年了,发行量稳中有升,始终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前不久,中国图书馆学会曾对全国期刊作了一  相似文献   

12.
“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有句常说的话:“新闻,是跑出来的。”又说:“我是记者,不下去怎么出新闻?”这是他的一个信念,也是他的切身体验。在海南,“物价,以前是报道空白,甘远志跑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交通,以前少有报道,甘远志跑出一篇篇稿子:药品,以前很少涉足,甘远志将其跑成了‘富矿’;电力,以前少有问津,甘远志把它跑成了热门。”  相似文献   

13.
每届函授到了年底,我们与学员互道一声“再见”之后,彼此便中断了教学联系。学员们辛辛苦苦“修行”了一年,究竟学到了一点对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东西没有;如果是搞新闻工作,经过一年函授基础教学,是否有助于尽快上路?这些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纵然我们很想了解函授教学以后的效果,也苦于无门。凑巧,夏华民为我们提供了~次互相沟通的机会。夏华民是第9届函授的优秀学员。因为他是1997年4月报名的,到年底还不够门个月,所以按照规定,1998年4月以前,他写的新闻习作,教务处仍然要负责处理。在元旦期间,地捕捉到一个线索,于是立即进…  相似文献   

14.
对邓元生来说,热爱新闻摄影,用“痴情”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难怪他一到训练场就兴奋,一听到炮火枪弹声就激动。  相似文献   

15.
济南军区某防化团团长徐永红在带领全团官兵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竭力支持新闻工作,尤其是他那求实而又深刻的新闻思路更为官兵赞赏。逼着众人成“高徒”有人认为,团里的报道员只能写点“豆腐块”式的文章,成不了大气候。除团长不这样看,他常说:“浅水也能腾蛟龙。一方面,很多新闻名家当初都曾是在团队起步;另一方面,许多军事新闻佳作也出自基层”。为此,徐团长采用“逼”的办法,高起点培养人才。报道员小刘写稿积极性很高,但又苦于上路慢。徐团长知道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快成才要有紧迫感,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16.
李滨声,北京日报高级编辑,著名漫画家。从北京日报创刊起,他伴随这张报纸度过了37个春秋。五十年代初,在党的正确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先辈报人的启发和读者的支持下,他探索开拓了旨在建树社会主义道德的“内部讽刺漫画”的道路。代表作为《喧宾夺主》。同时也有些较成功的歌颂性漫画面世,如《奶奶和孙女》等。近年作品中较突出的有《三十年前后》和《迎客松》,后者获“中国首届漫画全奖”。  相似文献   

17.
“不学无术人”──访我国著名漫画家李滨声本刊记者 张轶群记得那是在1994年初秋的一天,舒乙、爱新觉罗·溥任等政协委员们应邀参观北京市档案馆。他们则于丰富的历史珍藏颇有感触,纷纷挥毫抒怀,气氛逐渐热烈。谈笑间,一位鬓发霜染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瘦高的...  相似文献   

18.
组织开展百名新闻工作、百名艺工作“走进基层看安徽”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今年内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省委对开展这次活动十分重视。省委书记王太华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生活,是艺的源泉。新闻记、艺工作只有到生活中去.到实  相似文献   

19.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并用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最后因言论“获罪”牺牲在北洋军阀的屠刀之下,为新闻事业贡献了宝贵生命。在舆论界他享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盛誉;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相似文献   

20.
杜德龙 《新闻世界》2001,(2):22-22,10
视听兼备,声画并茂是电视传播媒介的优势所在,观众观看电视节目,接受新闻信息的过程,是视觉听觉并用,综合感觉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声”不仅仅是指播音员,主持人的配音或者配乐音响效果之类,而更多的是指采自新闻事件现场的同期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