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与中国大学装协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学装帧工作会议,于2004年9月11日至19日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大学出版社、大学学报、装帧设计艺术院、系的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教育部出版管理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等领导同志出席了本届会议。第五届中国大学装帧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建构中国大学装帧艺术理论体系,促进中国大学装帧群体的团结与进步,从21世纪装帧工作的战略角度上,把握中国大学装帧艺术的文化定位与主流走向,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装帧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提高图书装帧质量的探索潘玉浩与提高图书质量的问题相联系,提高图书装帧质量的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尚须从图书装帧与特定文化的关系、图书装帧的结构与装帧艺术规律的关系、图书装帧的整体效应与弘扬艺术主旋律的关系这三方面来加以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装帧设计角度分析探讨了目前图书生命力呈现“亚健康”的多方面原因,认为装帧形式与内容脱节、印制质量下降、装帧用材奢华、设计风格媚俗等问题存在于图书装帧的策划、设计和印制的各个环节中.文章提出了“图书文化内涵的艺术升华,图书视觉形态的时代创新,图书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图书装帧设计与编辑、印刷、销售各环节的有机组合”等提升图书生命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贺强 《编辑学刊》2001,(3):58-60
自装帧设计被提升为装帧艺术的时候,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装帧艺术在文化的传播中已取得了公众的认可.在艺术范畴里,这种观念的提升与转变对装帧设计者来说既是可喜的,又是无比艰难的.可喜的是,至少在出版行业,装帧设计者的地位已可与文字工作者相比肩;艰难的是,装帧艺术的商业性与艺术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一、增强装帧设计艺术个性的意识 装帧设计是图书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装帧不仅起到保护和美化图书的作用,更主要的它还是读者了解图书内容、理解图书内涵、产生购书欲望的重要参照系.因此,装帧设计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在思想上真正把装帧设计工作看成一门艺术事业,才能产生对出版事业及艺术创作的热情与责任心.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地推动吉版图书装帧设计工作,提高吉版图书装帧设计水平,适应时代出版事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吉林省出版局于1987年2月16~18日,在长春召开了出版系统装帧工作会议。会上,省内12家出版社的主管领导、装帧设计人员和印制、发行、材料供应等部门的有关同志济济一堂,为提高吉版图书装帧质量献计献策。会议期间举办了吉版图书装帧艺术展览。这次装帧工作会议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办法,以领导、装帧设计、印制、材料供应一条龙的总体观念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并对今后如何提高全省图书装帧设计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装帧设计工作,调动装帧设计人员积极性,鼓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6,(8S):39-39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国统计出版社共同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书籍装帧艺术的年鉴《中国装帧艺术年鉴-2005(历史卷)》,经过数年的策划编辑已于2005年11月出版发行。《年鉴》图文并茂,全面记录了新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装帧艺术工作大事和各地的装帧工作;汇集了著名的老装帧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和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的获奖作品、全国美术作品获奖书籍装帧插图作品、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获奖论文与研究成果获奖名单以及专家学术观点;选编了书籍装帧的法规、标准;  相似文献   

8.
如何进入装帧艺术发展的“高速路”———第11届北方十省(市、区)装帧艺术研讨会述评●本刊记者张光一年一次的北方十省(市、区)装帧艺术研讨暨评奖会于8月5日在大连市召开。研讨的主题与我国装帧工作者目前面临的形势紧密相关。一位装帧工作者归纳得好:中国书籍...  相似文献   

9.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美术装帧设计不仅要凸现书籍的显性知识,还将通过整体设计,特别是封面、插图等部分的构思创意,反映和揭示文化内涵与品质,传递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美术装帧是搭建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为了体现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要借鉴国际美术装帧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装帧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书籍衍变的漫长过程中,出现了不同风格的装帧形式。受材料、工艺、地区、时代等因素影响,西方古书装帧的形式和风格繁多。文章整理分析了珠宝装帧、腰带书、连背装帧、混凝纸装帧和古软装帧五种经典装帧形式的结构、历史文化等内容,以管窥西方古书装帧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成玥 《出版广角》2015,(12):52-53
儿童图书的装帧设计对图书进入市场的营销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图书装帧设计往往能够抓住儿童或家长的心理,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这对扩大儿童图书的市场份额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就市场营销理念下儿童图书装帧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市场营销对图书装帧的要求以及如何结合图书销售市场做好儿童图书的装帧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书籍装帧美感来源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 ,读者通过触摸翻阅与眼视心读去感受书籍的装帧之美。因此 ,作为装帧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装帧材料的选择必须满足读者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本美的图书必然是装帧设计者恰当地运用装帧材质去表现图书品位及内涵的成功之作。装帧材质各具功能 ,不同的材质具有相异的特性 ,呈现截然不同的质感、光感、手感和观感。根据书籍的内涵 ,恰当地利用材质的各种不同感觉 ,就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并生出喜爱的情感。质感装帧材料表面都有不同的质感特性 ,如粗糙、光滑、柔软、厚实等 ,能直接引起读者的联想。例…  相似文献   

13.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章桂征书籍装帧艺术》,这是装帧艺术界的一件喜事。没有高妙的装帧就没有精采的出版,没有出版界的支持,装帧事业也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书籍装帧是一门有特色、有广大艺术容量的艺术,同时又是与印刷出版紧密相连的艺术。因此,装帧艺术家必然产生于出版物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4.
《章桂征论装帧·论章桂征装帧》是一本装帧很精美的书。一位中青年装帧家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优秀作品,固然可贵;而同时在装帧理论研究中辛勤探索而有所建树,就更加难能。重视书刊装帧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这是书刊美术编辑提高装帧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章桂征同志成功的奥秘。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是任何有天赋的作家和艺术家,离开了认真、勤奋的劳动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都是难于成功的。我相信,从事书刊美术设计工作的,也是这个道理。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章桂征在设计书籍封面时那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顽强的艺术追求。他无论设计小说、诗歌或是刊物封面,甚至版式设计,都是如此。这些年全国图书品种增长很快,给装帧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封面设计作品;但也有不少粗糙的、平庸之作。这不能不说与设计者的态度与素养有关。  相似文献   

15.
莫克 《现代出版》2002,(3):53-55
在装帧设计中,空间构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空间”一词在装帧设计领域中很少有人提到它,好像它纯属其他学科或绘画透视学所涉及的范畴。其实,在装帧设计中设计师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它。为了在这一规律中理出点头绪,在此着重论述关于装帧设计空间方面的问题:装帧设计空间的基本概念、装帧设计空间与绘画透视空间和其他学科空间的区别、装帧设计空间在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设计在空间方面对其他艺术的借鉴。设计空间中“空间”一词是从物理学那里借用来的,但在装帧设计中的使用又有区别于物理学的自身特殊规定性。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16.
书籍出版装帧设计之“造境”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振 《编辑之友》2011,(11):104-106
一引言精妙的书籍装帧设计就好像人的衣着,设计得好就会让读者耳目一新,甚至有大开眼界的感觉。本研究以"造境"为切入点,旨在探讨书籍出版装帧设计所具有的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二书籍出版装帧设计的内容与最高境界(一)书籍出版装帧设计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书籍出版装帧设计,就是巧妙地利用各种文字、图  相似文献   

17.
书籍装帧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地表现美。原始书籍的装帧虽然以实用、便于使用为目的,但已经蕴含着追求装帧形式美的萌芽,从简策、帛书等原始书籍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最初形式的美。发展到现代,书籍的装帧美更为设计者和读者所关注。一、装帧美装帧美是装帧美学的核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北京印刷技术协会装订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印刷物资公司装帧材料服务部联合举办的“1988年北京地区精装书籍、本册装帧全优奖”评选活动于10月17日揭晓。根据“装帧设计、装帧材料和装订工艺三者完美结合”的原则,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刻书在中国古代出版发行史上留下了浓重绚烂的一笔。徽州刻工的精湛技艺、营销手段,加上独具风格的徽派刻书装帧竞争,为推动图书出版发行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就明清徽州刻书装帧艺术以及装帧竞争带动的出版繁荣进行分析,并就徽州刻书装帧给现代书籍装帧与出版发行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是做图书编辑的,深知文字编辑的甘苦。长期在出版社与书刊编辑打交道,总能体会到书刊装帧设计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深知美术编辑装帧设计的甘苦与贡献。就书刊出版物而言,文字与装帧、内容与形式是互为表里又互相支持,在著译者提供稿件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创造着书刊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