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在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环节。尤其在男子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通常都有比较丰富的发球抢攻技术。如果接发球处理不好,让对手有机会在发完球后就发动高质量的进攻,轻则在后续相持中处于下风,重则会导致直接失分。此外,  相似文献   

2.
男子职业网球红土场比赛得失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2004—2007年20场男子职业网坛红土场比赛录像进行分析,统计得失分情况,分析红土场比赛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进攻是红土场比赛的主要得分手段;相持球能力和接发球能力是红土场比赛取胜的关键;底线能力是红土场比赛取胜的基础;红土场比赛网前技术要更谨慎和有把握地运用。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比赛首先是从发球和接发球开始的,比赛中如果接发球不好,不仅会给对方较多的进攻机会,而且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反之,如果接发球接得好,不仅会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破坏对方的抢攻,从而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教练员、运动员历来都把接发球作为重点训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排球比赛中,一传接发球是组织进攻的开始,一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二传的质量和进攻战术的组织,而一传接发球多采用垫球技术。我们在比赛中发现学生对垫球技术掌握的比较粗糙,接发球判断能力较差、脚步移动缓慢、用力不协调,比赛精力不集中,这就直接影响了一传的质量,从而使整个进攻战术难以组织。本文就此对一传接发球的技术、接球心理、预判能力、全身协调能力以及脚步移动技术作一分析论述,以期在教学中引起重视,从而提高一传教学质量,使大中专学校基层比赛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以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为科研方法,以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比赛中发球轮、接发球轮以及相持段的战术组合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樊振东发球轮战术组合模式中,一三板战术组合模式中发球-进攻战术组合使用率和得分率最高,但一三五板战术组模式和相持段战术组合模式中,控制衔接进攻得分率最高.接发球轮战术组合模式中,二四板战术组合模式中进攻——进攻战术组合使用率最高,但控制——进攻战术组合得分率最高;二四六板战术组合模式和相持段战术组合模式中,主动衔接战术组合得分率和使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接发球是防守和进攻的开始,它到位率的高低,失误的多少,直接影响和关系到进攻的速度与节奏的快慢;也决定着战术的组成率,战术的质量及攻击力的发挥。因而,接发球的好坏是一个队在比赛中能否取胜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国内的比赛情况来看,发球的方式方法改进不大,其性能也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对接发球,没有什么攻击力与威协性,可谓“发球与接发球是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但从国际比赛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接发球是亏人一篑的。例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中国对美国一场比赛,我们的接发球是很不理想的。84年奥运会国际预选赛中,我们男排对保队一场,接发球失15分。  相似文献   

7.
<正>一、讲解与示范(一)讲解1.垫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垫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以及用来组织进攻。接发球和接扣球是组织进攻的基础,是比赛中争取少失分、多得分,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重要技术。因此,垫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输赢。2.垫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世界优秀男子羽毛球单打比赛的接发球技术进行分析,找出现今世界高水平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技术上的运用情况及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的继续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分析乒乓球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接发球战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乒乓球“3段分析”等方法对马龙、樊振东、许昕在决赛中接发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得出,接发球线路上以中路为主,落点上以底线长球为主,近网短球为辅。接发球进攻技术上以反手拧拉为主,控制技术以摆短为主,第4板接发球进攻技术以正手、侧身拉、冲为主,控制技术以正反手贴、档为主。  相似文献   

10.
排球粮仓——接发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现代排球特别是跳发球技术的发展,接发球的作用愈加突出。由于一攻系统与接发球后的二传组织、进攻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因此,接发球作为一攻系统的起始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发球与一攻体系接发球与一攻体系由于当前发球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最快的跳发球时速已高达120公里以上,在国际排球大赛中接发球成功率因而从以往的85%以上降到目前的70%左右。但由于发球水平并不相同,就造成了接发球效果在不同等级的比赛中存在着差异。就我国国内男排比赛与俄罗斯国内男排联赛相比,我国接胜队一方发球的成功率为77%左右,而俄罗斯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男子篮球比赛前6名球队7项技术指标的现场调查和统计以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从而得出本次篮球比赛中7项技术指标对比赛胜负影响最大的是3分球投篮命中率,其次分别是抢断球次数和罚球命中率、前场篮板球次数、快攻成功率、后场篮板球次数,影响最小的是2分球投篮命中率。  相似文献   

12.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队与国外球队6场比赛中各队快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快攻的组成率、成功率跟对方差距不明显,失误率甚至比对方多.建议中国女排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打法的同时,努力提高攻手的个人突破能力和增加主、副攻队员跑动进攻的战术配合,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加快速多变.  相似文献   

13.
刘斌斌  李腾达  窦鑫 《精武》2014,(36):235-236
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将北京队与新疆队6场比赛的攻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队的攻防特点,探寻两队在总决赛期间的成败因素。结果显示:北京队在体能分配方面及战术执行能力都优于对手。但远投得分能力尚要加强。新疆队在冲抢前场篮板方面更加积极主动。但球员心理情绪状态不够稳定,防守意识薄弱,犯规及失误次数过多。该文将对6场总决赛的攻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两队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排在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上的11场比赛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认为:①中国女排的发球、接发球和防守都存在问题。②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进攻结构不合理、个人和集体战术应用过于单一。③中国女排今后在调整队伍、配备场阵容和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影响进攻能力的3个主要因素:保证进攻点的多样化;合理分配每个进攻点的进攻比重;提高每个进攻点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谈篮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快攻是篮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攻战术中最锐利的武器。由于快攻发动突然,攻击迅速,能给防守很大压力,并能争取主动权,达到较好的进攻效果。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则的变化以及篮球运动本身的规律等都决定了篮球运动向快速方向不断发展。结合比赛与训练实践,对产生快攻的因素;快攻战术的形式与结构;攻守原则和影响比赛快攻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十运会创造性地提出"事前介入"、"全程跟踪"和"终极审计"相结合的大型运动会审计模式,在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做到了收支平衡,取得了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工作的巨大成功。因此,对十运会财务审计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健全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制度,加强大型运动会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7.
网球双打配合理念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球双打是两人组合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两人组合配合得好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想在双打上有所作为,必须形成正确的双打配合的理念.其内容包括:战术意识与能力的理念;衡量战术意识与能力强弱标准的理念;应掌握的基本技战术方法的理念;发球配合的理念;接发球配合的理念;对攻中的配合理念;攻击对方要害的理念;相互沟通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张继科在20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最后3场比赛的实战录像分析,对他的反手拧拉技术的运用做了系统的统计。研究发现: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为乒乓球运动员反手接发球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不仅丰富了接发球技术同时也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发展。反手拧拉技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改变了原来接发球以摆、劈为主的防守型接发球技术,由控制技术向进攻技术上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攻。反手拧拉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手拧拉技术顺应了技术的发展代表世界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最高水平,为今后的训练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台湾地区软式网球队在一些国际赛场上都有不俗表现,原因之一就是台湾软式网球代表队有公正、公平、公开、制度化以及常态化的选拔制度。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从建立背景、内容、实施前提以及特点等4个方面对这种选拔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男子排球队接发球阵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新规则的实行 ,中国男子排球队的接发球阵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发球技术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男子排球队在 1999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赛的电视现场观察和技术统计 ,运用运动心理学和分析推理方法提出 :后排 4人的接发球阵式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发球技术的需要 ,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 :“4- 2”阵式配备可以做到后排 4人接发球 ,提高防反效果 ,同时不影响一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