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菲 《现代语文》2007,(7):103-10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痼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学生习作内容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严重,“造句”、“造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械式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作文字数而不能自拔。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与体验,没有写作的材料,写作就成了苦差,  相似文献   

2.
不可否认,当前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无序”的混乱状态。姑且不说“学生作文烦、提高效率慢”等老大难问题未能得以改善,就是现在教师作文课上“教什么(内容)”都成了问题。此话绝非危言耸听,据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任教内的作文教学缺乏一个系统有效的教学序列,不少教师“东一榔头西一棒”,今天想哪就让学生写哪,反正都是“话题”,更有甚者高一就开始了“话题作文”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古人曰:“文贵于新。”作文本质上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作文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作文指导应以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目前,作文教学处处都听到一个字——“难”。诚然,作文难写,这是许多学生的共同心声。要想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能”转变为“低耗高能”,让学生“乐”写作文,让教师“轻松”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王雪娥 《职教论坛》2001,(10):59-59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这个观点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实践者寥寥。许多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仅限于分析题意,明确要求,限定字数,规定格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纸上谈兵,起不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而教师“下水”则是一种言传身教,是最有说服力的作文指导,可以起到比书上的范文更直接的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体系”“模式”“套路”的训练,由此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亲自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华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许多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对作文缺乏兴趣。面对这种现状,我就从作文的内容入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因势利导。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晶 《甘肃教育》2011,(2):58-58
杨初春,这位被誉为“中国快速作文之父”的特级教师在提到自己的“快速作文教学的原理”时说到:“快速作文教学法实际上是一项开发学生思维和写作潜能的系统工程。基本原理是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的完美结合,其核心是思维强化训练。”因此,快速作文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杠杆,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长期以来制约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瓶颈,老师难教,学生难写。单纯依靠每学期七八篇的课堂作文训练效果总不理想,学生的作文依然呈现出肚子空空“无话说”,不知所云的“胡乱说”,千篇一律“平淡说”的现象。面对分值占语文总分40%的中考作文,什么样的写作训练才更有效?如何改变学生的作文现状,使他们有话说,说得好呢?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化虚为实”这种写作手法,作者往往会把难以触摸到的思想感情化为眼前可见的人或事,或物,或耳边可听到的一切。若能把这一手法运用到写作中,就可以让学生作文有一个大突破,学生作文有了切实可写的内容,作文中的形象就会鲜活起来。下面笔者就对“化虚为实式”的作文开头训练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宁同玉 《湖南教育》2002,(12):25-25
作文训练,是训练学生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教”的手法和作文内容对作者的触动等)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才能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1.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手段,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作文是个体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与他人交流情感的功能。作文训练时教师应创设情境,创造条件,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最终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应从正面引导学生,善于从每一篇作文中发现值得表扬的地方,并大力表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和内心想法。如:利…  相似文献   

14.
刘瑞芬 《课外阅读》2011,(9):317-317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i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教师只重技能传授;二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科学方法与基本技巧。但是要想搞好作文教学是不容易的。针对目前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情况,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二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恰当适用的评语应该做到十忌十提倡。一忌应付了事,提倡严肃认真常常看到有的语文教师的办公桌上有堆积如山的作文本,长期不批,文本上落了一层灰,不批又发不下去,只好大笔一挥,写上诸如“阅”、“很好”、“较好”或只在篇尾写上年月日之类的所谓批语了事,对学生的作文不作有针对性的讲求实效的当面批改或及时讲评。学生看到如此的评语,再想想语文教师对待自己作文的轻率态度,心里凉了半截,教师的威信也顿时降低了许多…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难是一个共识,学生不乐意写是其中的最难。我们遵循“只要能够写,作文就会有进步”的观点,尝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促使学生乐意去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 “构建开放的、活泼的、 动态的学生全程自主作文训练体式”、“进行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凸出思维训练”、“关注发展等级”、“把评改权还给学生”等解决方案,对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究其原因,是传统作文教学理念有问题,语文教师信奉“作文是教出来的”,“作文是逼出来的”。所以,作文指导课花大力气、费尽心思教写作知识,重形式、轻内容,什么立意、选材,什么布局谋篇,什么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处处讲到,可学生一头雾水,终难落笔。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