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新疆博州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博州地区语言使用的7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及学科理论对博州地区的语言使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及录音,调查是以不同年龄的被调查对象分别从个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社会交际场合的语言的使用情况来进行统计分析的。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22,(1):31-38
留守儿童现象仍较普遍,在其诸多问题中,语言使用问题常被忽略。以陕西省464名农村留守儿童为样本,构建了语言管理、语言态度对留守儿童语言使用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语言环境仍存在较多不足,监护人方言惯性及父母外出务工都会影响留守儿童普通话的使用;父母施加必要的语言管理,不仅需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语言管理,也需对监护人进行语言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留守儿童普通话的使用。因此,除充分发挥父母在留守儿童语言使用中的影响作用外,更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力度,完善农村地区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与资源,父母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返乡与留守儿童接触的频次与时间,这样能够有效削弱监护人方言惯性的负面影响,还能够提升父母对留守儿童的语言管理效果,提高留守儿童对普通话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4.
新疆博州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对湖北居民的新疆博州旅游意向性调查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可以促进博州旅游功能不断完善和旅游业服务水准自我提高,使博州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能够针对湖北地区有的放矢的展开旅游宣传和推广,使湖北地区成为博州旅游重要的客源地;并为博州发展其他区域客源地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新疆哈萨克族媒体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了新疆哈萨克族媒体语言使用的情况.解读了哈萨克族如何选择与使用媒体语言这一问题,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语言生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对于语言保护,家庭语域一直是而且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从家庭语言政策的视角出发,可以对比出城市和农村家长家庭的语言使用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庭语言选择上,方言的使用有明显差异。根据两个地区语言期望调查,所有的家长都认为他们的孩子必须学习普通话,而大多数家长对学习方言和方言保护不太关心。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副语言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教师课堂副语言的运用情况、教师和学生对副语言的态度。结果发现,英语教师副语言使用缺乏,对副语言的使用意识不强;学生对副语言持肯定态度。笔者对英语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副语言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以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研究新疆语言教育双向性的意义,通过对新疆南北疆地区语言双向使用现状的初步梳理,对新疆语言双向性使用进行了实践论证,并得出新疆语言教育双向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莫娜 《广西教育》2022,(3):59-6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广西部分高校壮族大学生壮语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在壮族地区长大的壮族大学生绝大多数可以用壮语交流,他们热爱自己的语言;而在非壮族地区长大、在外地上学的壮族大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壮语环境,基本无法顺利用壮语交流;生活区域和教育区域影响壮族语言使用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态度。基于此,提出壮语传承与保护的对策:重视壮族青少年语言态度培育,提高保护壮语的积极性;发挥儿童壮语自然习得的优势,重视壮语的家庭学习;深化壮语在民族地区的教学研究,提高壮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塔吉克族是中国人口极少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些塔吉克族人由于各种原因散居在喀什地区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形成了杂居的情况。他们迁入维吾尔族地区以后,部分杂居的塔吉克族人在长期与当地的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交往过程中,语言使用方面、生活习惯方面受到维吾尔族的很大的影响。文章以实地调研的方式,真实了解塔吉克语发展现状,依据历史文献和52位受访人数据,调查喀什泽普县布依鲁克乡塔吉克族人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及语言转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在社会中使用,社会的各种因素不能不对语言产生各种影响,社会中使用语言的人们会对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或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文章对语言态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以期对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交际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又需要模糊的语言,而在一些政治性或应用委婉语的场合,适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是委婉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以英汉语的塔布现象-禁忌和委婉语词为例阐明语言模糊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经验是个人从学习到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体验和积累。语文教育过程是语言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仅是知识的记忆,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以较高的效率促进这一过程。然而现代语文教育在材料上脱离学生的语言经验和社会生活,教学不以学生为中心,脱离了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本意。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社会的,是社会因素导致了语言的变异,这一说法已得到普遍认同。不同文化背景,即来自不同群体的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上也不同。这些不同就构成了语言的变异。语言的变异能反映说话者的身份。本文旨在通过列举种种事例说明若干社会因素影响语言变异。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语言中有一些属于女性专用的词汇是男性不愿意使用的,如强势词。女性惯于用这些词语来加强语气,增加语言力度。本文以《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和《无处告别》两部成熟的言语作品为具体的语料,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男女对话时,社会地位制约强势词语的使用频率。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的男性使用强势词语较多,而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强势词语使用较少。另外在强势词语的使用频率上,还会受到人物性格、交谈目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推广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语言的选择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过程。它取决于语言运用带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语言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由使用语言的人数决定,又受到社会开放度与自由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习语言天赋和所学语言与母语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语言的理性选择理论证明了语言的最小有效规模和路径依赖特性。由此,我们可以说明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并为今后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e Reflection of Sexism in the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social phenomenon,language reflects the views and values of a certain society. Sexism in society is thus inevitably reflected in the age of language.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the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rom three perspectives:morphology,syntax and semantics,as well as to explore the social causes of sexism.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当重视它、研究它。网络语言是网民们群体内部使用的形式,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及其特点,并强调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变异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性别角色的言语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性别角色言语机能的生理差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性别角色言语特色的心理差异;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性别角色言语差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