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屯堡文化与安顺自然旅游资源的配置及产品组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放在安顺"旅游兴市"战略中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安顺"旅游兴市"的战略目标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顺“屯堡文化”是汉民族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屯堡文化作为在迁徙环境下传承、流变、建构的典型范例和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 其研究价值及开发利用价值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文化和旅游整合创新、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将屯堡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创新,突出屯堡文化的特色,使屯堡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可推动整个屯堡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安顺的旅游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旅游整合创新、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将屯堡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创新,突出屯堡文化的特色,使屯堡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可推动整个屯堡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安顺的旅游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旧州屯堡古镇地处安顺屯堡村落群的中心区,其保留了活态的文化事项和特有的文化符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仅限于资源本身,还受到区位条件、发展时期、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政策措施以及周边开发情况等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旧州古镇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认为旧州古镇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意义,能使安顺旅游空间布局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能全面提升安顺旅游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屯堡地戏面具作为安顺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和文化旅游商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富有特色的安顺面具并没能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甚至出现了脱节的情况.本文认为可以从行业整顿、提升屯堡面具的市场适应能力、政府部门的适当作为等方面着手,助力安顺地戏面具与旅游市场的融合,有利于地戏面具的传承与保护,促进安顺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顺“屯堡化”是汉民族独具特色的地域化,屯堡化作为在迂徙环境下传承、流变、建构的典型范例和重要的人旅游资源,其研究价值及开发利用价值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进入高铁时代后,贵州旅游发展一日千里.如何在高铁时代抓住机遇,打造安顺屯堡旅游的新篇章是摆在安顺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便捷的交通,构筑安顺屯堡旅游的快旅慢游体系,要在凝练屯堡旅游特色、提升安顺屯堡知名度、屯堡景区设施改造、综合优化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9.
8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许涛、省教育厅长副厅长蔡志君等一行五人,在学院党委书记李彦西、院长李建军的陪同下,对天龙屯堡、云峰屯堡进行考察。在考察中,郝平副部长对安顺屯堡文化的研究、开发,特别旅游商品的开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思路。学院党委书记李彦西、院长李建军就安顺学院"升本"以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结合屯堡文化的研究、保  相似文献   

10.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4):F0002-F0002,F0003
科研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基本职责,也是其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安顺学院紧邻广受国内外关注的屯堡群落,众多屯堡村寨丰富的文化事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汉民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屯堡文化现象”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特殊案例,它在贵州一体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安顺学院作为一个地方性高等院校,有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的职责,在屯堡文化研究方面理当有所作为。学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调动、整合院内外资源成立了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武当太极湖项目作为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重点项目,十堰市境内的超大型项目,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它给整个武当山旅游业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规划和营销理念,旅游资源结构更加合理,景区功能更加全面,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武当文化在武当山旅游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等一系列显在或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明,在明代卫所与当代屯堡研究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将屯堡研究的视野从当代社会学、人类学纵深延及明清地方史地领域,是实现屯堡研究向屯堡学建构转变的内在要求。"屯堡"一词能较好指称卫所基层社会实践的普遍性及其影响的延续性,扩大"屯堡"外延的同时也使其内涵更加凝练。  相似文献   

13.
"言旨话"是以四字格习熟短语为背景、隐去短语的末字而用前面相关之语替代末字来表义的一种具有新奇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实际上是明朝初期从北方地区和江淮地区带到安顺来的"藏词式歇后语",之前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结构趋于定型化,取材趋于多样化,运用趋于广泛化。目前,它在北方地区和江淮地区已基本销声匿迹,在安顺周边屯堡村寨依然使用,但使用不平衡。"言旨话"是屯堡文化的一个事象,表现出屯堡人崇古、求奇求雅、族群认同等心理及"近取诸身"的观物取象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地理学视野 ,分析安顺屯堡文化中聚落景观、民居景观、服饰景观、语言景观、地名景观、宗教景观和民俗景观的主要表现特征 ,以及安顺屯堡文化与黔中喀斯特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明代地方卫所武职家族群体有一个历时性变化的过程,因之其地方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下体现为不同的特点。旧官曾在明初占据主导地位,新官调入以后,人数虽少却能以身份优势对地方社会施加重要影响。新旧官之别在地方上的表现于明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又渐次消弭。明中期以降,武职家族仍以世职袭替来维系影响力,同时注重通过科举事业拓展家族的出路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大屯契约文书,见证清至民国安顺屯堡社区民间契约的规范化,体现清代“屯田”在屯戍制解体后成为高税田,而从永佃权到"一田两主"的顶田契约及其他杂契,作为藏于民间私家的乡村档案,对明清以来到20世纪50年代的安顺屯堡村落,尤其是废除屯戍制度后的安顺屯堡村寨的赋税、地租、生产力、生产关系、土地交换、家庭遗产继承、乡亲寨邻的人际关系等情况提供了研究的资料,对国内专家学者对研究屯田制度及其解体后的安顺屯堡村寨的研究以及中国契约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较为难得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安顺屯堡地戏服饰与明代“礼”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戏是安顺屯堡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地戏服饰是地戏中独特的部分,地戏服饰所表现的"礼",具有地方性的礼俗特点。由于屯堡地戏产生于明代,必然会受到国家"礼"的影响,明代在国家礼制中制定了服饰制度,服饰的形制要符合"礼"的规则。地戏服饰作为"礼"的一种特殊载体,所表现的地方性的"礼"与明代的"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黔中屯堡地区有丰富的碑刻文献,既是当地乡土文化景观之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也为研究安顺屯堡乃至黔中村寨沿革、家族发展、民俗文化与旅游遗产等提供了重要凭据。据碑刻内容及形态,可将之分为禁约、纪事、述德、纂言等类。黔中屯堡区域丰富的碑刻文献对研究地方风土民情、村落与家族历史、明清贵州地方赋役与驿传制度等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