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猜想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猜想,数学家将寸步难行;如果没有猜想,如今这座雄伟瑰丽的数学宫殿就不会存在。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  相似文献   

2.
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就能为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做好准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探索数学奥秘。  相似文献   

3.
邵一枝 《考试周刊》2014,(75):65-6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发展。本文从猜想的意义和如何教学生进行猜想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运用猜想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也在数学课堂上广泛运用,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数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现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猜想。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爿的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知识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本文重点对加强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措旆讲行闺述.  相似文献   

5.
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结果作出的预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激发自身进行数学猜想的欲望。教师应创设条件、授以技巧,让学生不但会猜想,而且善于猜想。  相似文献   

6.
猜想是数学的灵魂,而猜想教学旨在让学生敢猜。通过巧设悬念,诱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观察归纳,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通过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想猜、会猜、善猜,插上猜想的翅膀,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营造一个思维灵动与动态生成并俱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一.“猜想-验证-结论”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推广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们认识到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远比单一掌握数学知识来得重要。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了则能融会贯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反之,仅仅掌握数学知识,充其量只能是“死读书”,思维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类比、操作、分析、比较等,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数学信息,适当运用猜想,就能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迁移,经历知识的形成,挖掘适合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有效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堂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关注与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态数学课堂实践,从教会学生探究、教会学生猜想、教会学生反思、教会学生"串线"等四个方面谈谈教学策略.一、教会学生探究有效的探究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弘扬学生主动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能突出地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核心,它需要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要让"数学猜想"常驻课堂,就必须提供感性材料,激活学生猜想,预留探究时空,引导学生猜想。在猜想中让学生洞察数学本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彰显数学猜想的"数理逻辑"。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选择最佳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继续深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其对学生数学素养能力的养成意义是重大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教师开始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因此,需要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要有好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目标,严格按照深度学习的目标进行授课,又要从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入手,试着为学生设置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此外,需要学生自行提出一些数学猜想,并对所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进而让学生在亲自验证猜想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推理能力,真正意义上让深度学习策略下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说,数学猜想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想象,凭借已有的事实和经验,进行合理的假定和推理,能够有效缩短解决数学问题的进程,快速发现问题并解释数学问题的本质.新课标提出:要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发展学生的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知,猜想对数学思维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探究中,教师要把握时机,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之搭建猜想平台.  相似文献   

14.
毛宇 《广西教育》2012,(9):27-2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让学生获得发现数学的机会,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现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点滴思考。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励学生猜想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因受限于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框架的束缚,不愿放手让学生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从而扼杀了学生猜想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为数学课堂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猜想,乐于猜想。在教学中,我不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注重克服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的限制,努力挖掘教学中值得学生猜想的资源,激发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简单思维的心态,诱导学生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勇  相似文献   

15.
数学猜想是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归纳、联想等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数学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联结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和纽带,它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发展数学思维。课堂上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魅力之一在于猜想,有猜想便可以有发明和发现.新课程改革向初中数学教学提出较多新的要求,核心点便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求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方式方法.解数学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和解题能力,被视为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强有力抓手.基于此,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探究引导学生将猜想思维应用于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路径,一是借助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验证,三是确保数学题型的丰富性,并指出有效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1].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信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激活课堂,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不能把学生看作一个容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和能力的目的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猜想与验证"在数学课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凭借有目的的猜想,学生通过验证,剔除错误的猜想,保留正确的猜想,在此过程中逐步学会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梁鸿 《广东教育》2007,(10):49-50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而激发课堂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