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幽默二则     
文胜 《阅读》2014,(43):37-37
<正>谁的错误?老师:(查看泰狄的家庭作业)我想知道一个人怎么能犯这么多的错误。泰狄:老师,这不是一个人的错误,我爸爸帮助了我。名词老师:名词是一个东西的名称。谁能说出一个名词?第一个男孩:一头母牛。老师:很好。谁再说一个名词?第二个男孩:另一头母牛。  相似文献   

2.
哈哈镜     
大洋 《阅读》2016,(Z2):63
这题我不会老师在课堂上对小明提问,小明站起来却一声不吭。老师:小明,这道题你到底会不会?小明:……老师:就算不会也吱一声啊!小明:吱……机智的回答叔叔:小强,爸爸和妈妈谁对你更好啊?小强:他们对我都很好。叔叔:那如果爸爸和妈妈吵架,你会站在哪一边?小强:我站旁边!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城吗?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由于某些原因,阿城连中学都没读完,但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呢?阿城在他的小说《孩子王》中,通过一位老师教孩子作文的故事,多少给我们透露了一点“秘诀”:“作文不能再抄(社论)。不抄,那写些什么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比如,写上学,那你就写:早上几点起来,干些什么,怎么走到学校,路上见到些什么——”(学生有人叫起来“:以前的老师说那是流水账!”“)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了。别看你…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 ,植物的根具有繁殖功能 ,如枣树的根扦繁殖。植物的茎具有繁殖功能 ,如杨树、柳树、葡萄等的枝扦繁殖。那么植物的叶有没有繁殖能力 ?叶上能生出芽来吗 ?我在讲课中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 ,当时没有一个学生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当我明确地告诉学生说叶也具有繁殖功能时 ,学生们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于是 ,带着这一问题 ,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采用平置法。取蟆叶秋海棠成熟的叶子数片 ,把叶柄剪掉。为了防止叶片的蒸发将叶缘也剪掉。先将叶背的主脉用刀片切出许多小伤口 ,然后平置于花盆内的干净、湿润的河沙上 (河…  相似文献   

5.
鹰和云雀     
一座高高的山丘上,一只云雀和一头鹰在岩石上见面了。云雀说“:早晨好,先生!”鹰很瞧不起他,淡淡地说道:“早晨好。”云雀又说道:“我祝你万事如意,先生。”“唉,”鹰说道:“对我们一切都是如意的。难道你不知道我们是鸟中之王吗?在我们没有开口前,你不应当张口讲话。”“我想,我们都属同一家庭。”云雀说道。鹰轻蔑地回答道“:谁说过你和我属同一家庭?”云雀说道“:我想提醒你一点:我能和你飞得一般高。我能唱歌,我给这块土地上其他的生物以欢欣和愉快。你既无法让人高兴,又不能给人以快乐。”鹰生气了,他说道“:什么高兴、快乐!你这个放肆…  相似文献   

6.
爱上写作     
孙伟 《阅读》2007,(9):23-25
小朋友,你喜欢写作文吗?其实这个问题呀,不需要你亲口回答。我只要看看你写的大多数作文是老师、家长布置的呢,还是你自己要写的,就可以知道答案啦。写作文不应该是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  相似文献   

7.
李慧 《阅读》2014,(19):7-8
<正>有时,你会不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不知道做什么才好。好吧,我想,你也需要和男孩米洛一样,收到一个大大的包裹,那里面,装着一座真正的高速公路收费亭。然后,闭上眼睛,随便在地图上指一个地方,跳上车出发吧!你会从一条条从没走过的路上,驶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比如说,期望国。这里有高大的树木列在道路两旁,绿色的叶子仿  相似文献   

8.
那一瞬间     
“什么,我……我……让我当升旗手?就在下星期?我没听错吧?”中午休息时,教室里有的同学在看书,有的同学在聊天。老师和往常一样,坐在固定位置上批改作业本。突然,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请你过去。”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犯了什么错,是作业问题,还是要请家长?短短几步路,胡思乱想了好几个念头。走到老师面前,只听他说:“下星期轮到我们班升旗,我想让你当升旗手。”我一下愣住了,嘴巴张成了O型。怎么会呢?我既不是班委,成绩也不名列前茅,平时也不是特别活跃的分子,在班级里只是安静地学习,默默无闻地做一些应该做的事。今天,老师竟然选我当升…  相似文献   

9.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在抱怨,学生和自己的沟通越来越少了。老师和家长完全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有时更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吃惊,追究其原因,学生又往往不愿意说出他们真实的感受。沟通产生障碍,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亮起红灯。许多老师和家长把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代沟”。还发出“现在的学生太难管理,太难教育”的感叹。我认为这是目前教育的一种缺失。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滞后现象。试想学生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我们连学生在想什么都不知道,连他们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的教育还能对症下药吗?总会看到一些学生在苦恼,不知…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冏事     
章云飞 《阅读》2016,(Z3):38-39
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日,我最不愿听到的广播体操音乐开始播放了。望着外面冻得僵直的树木,我冒出一个想法:天气这么冷,要不我装病吧。于是我用手捂着肚子,装出一副痛苦的样子,向老师请假:"老师,我肚子痛,能不去做操吗?"老师关心地询问我要不要紧?用不用去看医生?我装作很坚强的样子说自己能挺得住。老师摸了摸我的头,说没有发烧,叫我别担心,还嘱咐我在班里好好休息,不要出  相似文献   

12.
下面就以我所在学校的情况对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1)一些群众对教育认识不够,不重视教育.五街小学的学生来自六个自然村;就在我任教的六年级,上课时学生随便出进教室,上课不听,玩小东西.学生礼貌差,课后见到老师或把老师撞了也不打一声招呼.老师去家访本来是好事,但家长们总不那么热心.(2)小学教师思想压力大,教学任务过于繁重,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现在,抓质量要分数,老师们有时忙到深夜也忙不完;什么刻卷子,印卷子,出题目等等,我们都希望能减轻一些负担.(3)当今提倡教学改革,但中心学校领导布置的教学任务繁多,完全使用死板的管理方法.作业次数要检查,计划要检查,家访记录要检查,会议记录要检查,甚至连作业批改记录也要检查.上面中心学校的来检查了,我们下边的老师还得为领导们准备酒饭;要是把这些时间、精力用在教学上那不是很好吗?(4)领导对教师关心不够.特别是我们年轻教师,在工作经验少,思想认识不够的情况下,多么需要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但相反,现在,什么都讲扣,反正你做错了或没做都是扣钱.这些都极不利于我们年轻教师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市科学公开教学《地球的内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针对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教学片段】师: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生:好!(非常兴奋)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们准备怎样做?生1:可以用手掂盒子的重量,然后根据重量再猜盒子里可能装了什么。生2:我们可以在盒子上钻一个小孔,看看盒子里有什么。生3:可以摇一摇,听盒子里发出的声音,从声音上来判断…  相似文献   

14.
曾有这样的案例: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人物画进行模仿练习,当他看到一名学生在画好的人后方添了一层淡淡的黑影,便问学生画的是什么,这名学生认真地回答:"这是他的影子……"没想到老师指着黑板,厉声训斥道:"你难道没看见我是怎么画的吗?他后面有影子  相似文献   

15.
杨裕华 《阅读》2015,(10):20-21
天天:最近,我在做阅读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题目,可怎样才能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呢?晓晓:我也不太明白啊,我们去请教杨老师吧。杨老师: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就是把词语的意思放在文章里来理解,从上下文中找到能表现这个词语意思的关键内容。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岭水 《阅读》2007,(12)
小书虫:西西,我来考考你!我们刚刚学的《学与问》是怎样的一篇文章?西西:说明事理的文章。这还要问,上课的时候,老师介绍过了!小书虫: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吗?西西:哎呀,这个我没有注意。你说呢?小书虫: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整个文章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我们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can的本领     
周庆宝 《阅读》2013,(9):28
Hello,everyone!我是"can"。我的基本意思是"能;会",表示某人拥有某种能力。我多次出现在故事中,我的本领你们了解么?○故事中询问"你能够做什么?"是这样表达的:What can you do?你能够做什么?○大家能为端午节做的事情真多呀!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一起读读下面一段话:“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是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在谈小说创作时说的。你知道那“枪”指的是什么吗?不忙,咱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中的部分语句:假日里,天气闷热,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小读者,你注意到其中的“天气闷热”了吗?多余吗?当然不!因为,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这为后文中的“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点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早早地作了交代。再看看雨中的…  相似文献   

19.
周晴 《阅读》2011,(5):4-5
“如果我不告诉你,你会知道吗?”是一篇短文的题目,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大概12岁吧,不知道是其中什么触动了我,我因此记住这篇短文和它特别的题目。  相似文献   

20.
严军贤 《阅读》2014,(15):21-23
<正>拿着刚发下来的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小凌有些纳闷:老师的评语"心理活动不只是‘心想’"是什么意思呢?带着疑惑,她请教了老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小凌老师的评语吗?你们知道如何让心理描写"变变花样"吗?下面,就让我们结合美国作家加里·施密特的儿童文学作品《星期三的战争》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