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小洪 《声屏世界》2005,(12):46-46
优秀的电视节日除了有好的素材及拍摄到位的画面外.播音员在后期有声传播巾的再创作给电视画面赋予的“点睛之笔”也是不容忽视的。播音员在工作中要面对时政新闻、社会新闻、通讯等多种类型的稿件,如何理解每篇稿件的中心思想,准确把握其内涵.使播读后的作品能引起受众的共鸣.除了在播读前反复推敲、理解稿件的内涵外.更为重要的是播音员播读时的情感调动。  相似文献   

2.
沈霞 《记者摇篮》2005,(4):29-30
语感.绝不仅是播音员、主持人以外来形式强加给听众的简单的、被动的感知,语感是一种能力.是把接受、鉴别、储存信息和发出、丰富、驾驭信息全部输入语言感受中的能力。面对现成的稿件.播音员需对其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但这种理解还必须转化为某些具体而强烈的感受.这样,在他面对话筒播音时,这些感受就会促使他下意识地以最为恰当的语气、节奏、重音强调方式等、把稿件的思想内容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准确生动地以声音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  相似文献   

3.
杨晓红 《新闻世界》2011,(9):103-104
播音,主持不仅是一项新闻工作,同时它也是艺术语言表达的再创作过程。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努力提高对播读作品进行创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受众的交流。做好这一点,必须把握好声音创造出来的形象感,让受众群体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切身体会到播读作品的形象、视像感。  相似文献   

4.
刘涛 《东南传播》2014,(8):166-168
新闻播音员在播音前要准备稿件,这个过程也是其心理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播音员对稿件的理解、感受、想象,及情感的调动,构成了备稿的基本心理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决定着新闻播出效果。在备稿中,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重视心理因素对播音员的影响,才能完成播音创作过程,感染受众。  相似文献   

5.
陈竹 《现代传播》2013,35(1):73-76
"播音感受"是播音主体(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经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认知,产生并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现象。本文认为,播音感受由感受觉知、感受内容、感受指向、感受抑制等四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对于播音感受都是必需的,缺一不可的。播音感受的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关系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播音主持是一门及其讲究语言艺术的工作,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交流,其中有声语言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播音与主持过程中,就需要对播音作晶进行创造,而要想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创造出恰当的声音形象让受众获得美妙的形象感受。  相似文献   

7.
播音员把字的东西变为有声语言,不是简单地出声念字,而是要赋予稿件以音声化的加工创造,即“二度创作”。播音也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不能缺乏想象力,播音员的思维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逻辑思维,每一次播音创作,除了所必须的感受和逻辑思维外,想象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张洪 《记者摇篮》2004,(7):28-28,24
提到“说”新闻。这对于新闻播音员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可能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时至今日,对于当初“说”新闻的理解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新闻可以像现在这样去播的。对有声语言传播的研究本来就是无止境的。实际上这个话题对于一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虽然不新鲜但却是很  相似文献   

9.
江琛 《声屏世界》2005,(9):36-36
作为一门艺术的播音,必定有“我化”的印记。播音艺术的实现过程便是播音员“我化”了的有声语言的表现过程。这个“我化”凝聚着播音员的创造性劳动,包含了播音员对稿件的准确理解和感受,对社会生活、播讲对象及各门知识的了解,以及播音态度的正确确立和播音分寸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口播评论来说。播音员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感受而产生了强烈的播讲愿望后,“要我播”就会转变为“我要播”。这样,播音员的创作是主观能动的,感情是饱满的,使所播的“理”像炮弹一样从口中喷发而出,有人称它为“进攻性创作”。这种“进攻性创作”使评论播音形成了强烈的节奏,使评论作品感情强烈,成为情理交融的结合体。如播一般部署任务、交待方法的重要评论,节奏较凝重、舒缓,所展现出来的感情是严肃的,庆祝某项工作取得成绩或某个会议的召开、闭幕的评论,节奏较为明朗、高亢,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是热烈、欢快的,所表达出来的“理”是鼓劲、向上的。  相似文献   

11.
在工作中.常见有的同志.特别是刚步入播音工作岗位的同志,在播音中感情单一、内容苍白,不能打动和感染受众,只是在机械的“念稿”。这是播音员在从备稿到播音这一整套环节中没有“感受”或者说“感受不到位”而造成的。究其原因,并非播音员创作态度不积极,而是“感受能力”相对较差的缘故。那么.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播好一篇新闻稿件,需要诸多条件:播音员动听的音质、优美的音色、气息的轻松驾驭、对稿件及新闻背景的正确深入的理解、情感的通篇把握、积极饱满的状态,还有播音员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怎样做到有声语言播读恰到好处呢?备稿是基础,即使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播音员也应该迅速浏览稿件全文,简单地了解播读内容,并迅速用笔标出停连、重音等,为从容有声播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剑 《视听纵横》2004,(6):106-107
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是播音员正确的再创作道路。如何使新闻播音达到和谐统一,使之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并感染受众,是每一个播音再创作人员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信息量大的要求,使口播新闻以其灵活性、快捷性成为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目前播音员在口播新闻无声语言的交流中存在的弊端及交流的技巧和规律进行了探索,阐述了无声语言的交流在口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信息量大的要求,使口播新闻以其灵活性、快捷性成为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目前播音员在口播新闻无声语言的交流中存在的弊端及交流的技巧和规律进行了探索,阐述了无声语言的交流在口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信息量大的要求,使口播新闻以其灵活性、快捷性成为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目前播音员在口播新闻无声语言的交流中存在的弊端及交流的技巧和规律进行了探索,阐述了无声语言的交流在口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播”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常有一些专家谈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的播音腔问题,并加以口诛笔伐;谈及主持人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作用时,总要和播音员的播音腔进行比对,批评播音员的种种不足,进而对播音传统进行批评,指责播音腔脱离时代,背离现今的大众审美趣味。实际上,"播"新闻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一直使用的一种有声语言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赵贞  沈清萍 《声屏世界》2009,(12):39-39
眼里有受众。广播电视语言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对空宣传,更不是自我欣赏.传播和宣传要看对象。播音员一般是在演播室里播音.身边没有听众、观众,初学者和缺乏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往往会“目中无人”“心中也无人”.这就使播音在贴近受众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容易出现为播而播,表现自我的现象。这就需要播音员加强自我修炼,在播音的时候眼里有受众,  相似文献   

20.
杨静 《记者摇篮》2014,(9):42-43
我们知道,态度是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相应行动,又指仪态神情。播音创作是以稿件为依据,以有声语言为手段,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向听众、观众传播新闻信息的实践活动。言为心声,播音员的声音里自然应该有态度。而最为关键的是,声音传递出的态度是不是准确,是不是鲜明,这不仅是对播音员个人政治、文化、业务等综合素质的考量,更关乎着新闻媒体传播的导向。高质量的播音,绝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只要把稿件播清楚、不出错就行了"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