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英语姓名的演变做了高度的概括;在此基础上,对英语姓名的命名模式做了探析并试图对英语国家重名率高这一特殊现象进行解释。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英语姓名语源及其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的丰富文化内涵,姓名不仅是区分个体或群体的语言符号,更隐含着一个民族的风尚习俗、宗教信仰、自然地理、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英美民族历史文化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2.
姓名是一个特定的符号,体现了各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及民族性格。景颇族的姓名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发展而约定俗成的。通过姓名可探究民族的历史、民族心理及性格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部边疆人口较少,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一个民族,但这个民族广泛吸收其它民族的文化,努力发展本民族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概要地记述了达斡尔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并把这种历史演变与其部族组织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与其民族意识觉醒联系起来,力求反映民族教育和民族进步的相关性,揭示达斡尔族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一个从民族整体出发描述的社会理想,它是种宏观的民族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历史上各阶层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并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变。从文化角度探析中国梦的演变、中国梦的实现及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对深入剖析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反映在语言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从习语角度进行研究,发现了英汉习语因不同民族的地理位置、社会风俗、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语言和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反映在语言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从习语角度进行研究,发现了英汉习语因不同民族的地理位置、社会风俗、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语言和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7.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特定历史、自然环境等角度对英语谚语进行了探析 ,揭示了英语谚语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8.
土尔扈特东归时,伏尔加河西岸的两万多蒙古同胞被留在了俄国。二百多年来,他们和东归的部族一样,在历史的潮流中跌宕起伏,历尽沧桑。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现象,更是一种先进生产力,并且与政治、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紧密联系。随着察哈尔部族社会变迁与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绵延不断的民族精神,为草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角度论述了察哈尔文化在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与文化。文章从文学作品和宗教信仰的角度研究了英语习语与其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了解习语后面蕴含的文化对成功交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特定历史、自然环境等角度对英语谚语进行了探析,揭示了英语谚语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艺评二则     
东归历史的审美解读 二百三十七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完成了从俄罗斯伏尔加河畔重返故乡、东归祖国的英雄壮举。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德昆赛曾赞叹:“从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叶一个主要的民族(土尔扈特蒙古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  相似文献   

13.
追溯一个民族文学语言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也是推动当下文化文学建设的有效途径。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文学语言的变革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社会意识的革新,反映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变迁。探讨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研究社会历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某一民族的教育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对深入把握和分析这一民族的教育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历史考证、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认为高等教育属于文化的概念,作为探索高深学问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个性;高等教育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功能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中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同样,蒙古民族现代高等教育的变迁.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与此同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教育的民族性和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音乐底蕴。  相似文献   

16.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仍保留着信鬼尚巫、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习俗。他们把自己本民族的历史概况与宗教信仰都记录在民族服饰上,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美丽独特的民族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对 2 0世纪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研究 ?这是一个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有什么样的历史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历史观就是对 2 0世纪世界历史的历史认识 ,即怎样认识 2 0世纪世界历史 ,它的前提是弄清 2 0世纪世界历史从何而来。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由来作过明确论断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① 人类社会最初是处在各部族各民族各地区封闭的分散发展状态 ,人类历史的发展被分割在狭隘的各个民族地域中。从最初这种与外界隔绝的闭塞状态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 ,一个互相联系的‘地球村…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根据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首次在我国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蒙古民族传统高等教育概念,研究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阶段,认为可以把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把一个民族的高等教育的演变放在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梳理出其历史脉络.特别是从民族文化变迁的角度考察其高等教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为我们研究民族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认识工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标志性符号,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心理特征和民族情感.插花节作为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插花节肩负着凝聚民族智慧,承载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历了从虚幻到真实、从单一到多元、从小村落到大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民族传统节日处于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变迁背景中,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变异,如何在变异中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宗教信仰与其语言禁忌、社会生活与其种种语言禁忌方面分析了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产生的根源及其所透视出来的文化内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维吾尔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道德风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并由此揭示了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