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6、7月份,全国各大高校先后进入毕业季。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大学的毕业典礼多以欢送会为主。其实,毕业典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契机,应成为大学的最后一课。这一课应该是对他们几年来大学生活的梳理,也是让他们了解大学之真谛、深入了解母校文化之精髓的一课。上好毕业生在校教育的最后一课,就能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作一个良好的衔接。国外的高校大都非常重视毕业典礼。国外学位授予仪式是从宗教礼仪演变而来,庄严肃穆。牛津大学博士、历史系教授程美宝至今对于牛津大学那场在教堂举行、用拉丁文主持的毕业典礼记忆犹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学校专门安排免费的班车接送学生家长、亲属参  相似文献   

2.
于文军 《教育》2012,(23):5
7月22日,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为期一周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联谊活动"也正式拉开序幕。香港城市大学张信刚前校长正在精彩演讲中,会场上,浙江大学杨卫校长竟一直在用笔记本电脑玩牌。(7月23日《深圳晚报》)大学校长该不该"玩牌"?这要具体分析。从表面上看,尊重别人是应该有的道德修养,校长玩牌是对演讲者的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12日,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11个国家的14位大学校长与来自中国的120位著名大学校长聚集上海,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围绕"大学创新与服务"这一主题,各国大学校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国外大学校长的演讲更是集中体现了科研管理和创新在当前大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李军 《学习之友》2012,(10):12-13
2011年7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同时毕业.毕业典礼上,两所高校校长的讲话更是成为亮点,他们都用了当下流行的网络语,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让学生大呼过瘾。  相似文献   

5.
2013年7月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快乐成长,感恩师长,放飞梦想"2013届毕业典礼在该校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本届毕业典礼上,16名六年级同学获得小学阶段最后一"奖"——首届"劲松四小特殊荣誉奖"。他们当中不仅有品学兼优的代表,还有一直默默无闻为班集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1,(20):11
任美英2011年6月28日在《羊城晚报》撰文指出:目前,社会上跟风已经成为习惯,根叔的演讲立马被复制。在今年广东高校的毕业典礼上,多位大学校长变身网络达人,声情并茂地大秀网络热词。暨南大学校长幽默回忆"淡定哥",广  相似文献   

7.
姬艳辉 《辅导员》2013,(16):21-21
<正>2013年7月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快乐成长,感恩师长,放飞梦想"2013届毕业典礼在该校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本届毕业典礼上,16名六年级同学获得小学阶段最后一"奖"——首届"劲松四小特殊荣誉奖"。他们当中不仅有品学兼优的代表,还有一直默默无闻为班集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年毕业时。又有一批学生离开母校,走向社会或者步入高一级知识殿堂。此时,学校都要召开毕业典礼,如同当年的入学典礼一样,隆重,热烈,但表达的情绪却不同,这毕竟是一大批毕业学生的"最后一课"。上好这"最后一课",意义重大。当然,学校也可以将毕业典礼处理成学校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国当代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在社会迫切需要大学提供伦理道德指引的时候,大学校长却把主要时间与精力用在筹款与行政管理上,没有承担起伦理领袖和道德楷模的责任。文章进而全方位地分析了大学校长应尽的伦理道德责任,应使大学成为大学,成为社会的良知。  相似文献   

10.
魏雪梅 《辅导员》2013,(26):16-17
自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走红之后,各地各校的毕业典礼致辞也迅速地转变了"文风"。这不,连小学也加入进来了。2013年7月8日,由北京市朝阳区垡头第二小学六年级毕业学生自主策划、筹备、主持的"梦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10,(11):8-9
近来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颇受关注。继“根叔”之后,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以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都颇受关注。在这些演讲中,笔者注意到,“官话渐少”成为一个显著的关注点。这意味着当下不少大学校长开始有意识地摒弃官话,最起码在大学生面前是如此,但这种摒弃是不是真正的属于大学校长本身应有的“自觉”,倒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毕业典礼因其时间、心理的特殊性,对学生具有特殊的、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今年七月,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次毕业典礼,起到了触摸学生心灵"最后一课"的效果,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案例.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在演播厅里荡漾.庄严的"感恩母校、放飞理想"2011届毕业典礼在正式进行.全体毕业生在《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伴奏声入场后,温馨回放的程序将毕业典礼拉开了帷幕.一组组从入学到毕业这六年里的成长足迹图片,配上逸夫小学校歌在有序展示,唤起同学们对小学阶段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课间活动、课外生活、欢庆六一、阳光体育、书香超市、快乐学习、运动会上顽强拼搏的照片一张张翻过,学生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幕幕往事重现,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感受着六年的师生情、同学情、校园情.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在社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为什么这仅仅十几分钟的演讲在社会上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细细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反响大是因为李培根的演讲与众不同,不落俗套,与其他不少大学校长干篇一律的"假、大、空"式的演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4.
据7月5日《重庆晨报》报道,在3日晚上巴蜀小学举行的六年级毕业典礼上,校长廖文胜亲自为486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向毕业生深深鞠躬祝福。面对校长的一次次鞠躬,竟然没有一名学生道谢。小学是人生重要的启蒙和身心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1,(29)
主编:潘鸿雁等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该书精选了26位名校校长最近几年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以及演讲流传甚广的北京邮电大学前任校长林金桐、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等。大学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符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毕业致辞,作为校长对即将远去的学子的最后一课,更是会对毕业生的心态和发展轨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校园生活的最后  相似文献   

16.
真诚的馈赠     
《教育与职业》2012,(4):110
有一种馈赠叫做校长致辞。大学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符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毕业致辞,作为校长为即将远行的学子上的最后一课,更是会对毕业生的心态和发展产生长久深远的影响。在这校园生活的最后一课上,一份来自母校校长的实实在在的告诫、沉甸甸的嘱托、殷切的期望,已成为毕业生无比期待的临别馈赠。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10,(10):7-7
最近,"根叔"这个称呼很火。这是人们送给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昵称"。他在今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说广为流传,被许多人视为大学校长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毕业季,一些学生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此踏上社会舞台。中小学校长不能忽视最后一项收官之作--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也是课,也会产生巨大的、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一、毕业典礼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笔者上了十几年学,工作了二十几年,年年都见证学生毕业,但令人遗憾的是,举行过毕业典礼的学校却少之又少。对于毕业典礼,不少校长认识程度不够,怕影响备考,不愿举行;怕学生闹出事,不敢举行;或者只是安排班级内举行,草草了事。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学生经历了3年、6年或9年的时光,经过毕业典礼这个活动形式,每一位学生都会产生“今非昨日”的成熟感、成就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恩、团结等品质教育,自然会收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毕业典礼是总结反思、自我成长的契机,非常重要,绝不是食之无味的“鸡肋”。  相似文献   

19.
汉语听力课引进中文歌曲的设想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听力课的难点 听力课是重要的语言技能训练基础课,同时也是留学生感到难度较大,收获甚小,比较头疼,没有成就感的一门课.老师也普遍认为这是一门不容易上出"彩儿"的课.在人大留学生对各种课型及教师的评价中,跟其他课型相比,听力课得分偏低.这说明,作为一个独立的课型,听力课有不同于精读、口语、写作等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许正是听力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最后一课     
2008年7月25日早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系教授兰迪.鲍什在家中逝世。他的"最后一课"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被下载超过1000万次,译成7种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