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学生角度而言,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适应教师角色的具体要求。实现这一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素质化的教学实践。素质化教学以生命化教学为基本条件,将教育学理论知识个性化和活性化,更好地满足学生适应教师角色要求的理论素质和支撑学生教师专业的成长。本文从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素质化教学和生命化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对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变要求改革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因此,教育学专业和教育类专业要相互融合,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素质结构,并采用交互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多种综合素质逐步全面扎实地发展,以培养真正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开办有两类,一类是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类专业,另一类是为培养中等学校教育理论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者的教育学专业。这种设置把教育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造成教育理论缺乏实践性和教育实践缺乏科学性,这也是多次基础教育改革深入不下去的原因之一。为此,把两种专业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教育理论 学科知识 教学技能”的素质结构,采用交互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全面、扎实发展,培养真正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不仅呼唤着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同时也呼唤着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的改革。作为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教育学专业,更加需要结合现代教师素质要求不断改进。高师教育学专业应构建以学生主体性为本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促进教 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 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以适应“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同 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7.
高师公共教育学作为一门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在面临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下,应当不负培养新型教师素质的使命。高师公共教育学应遵循实践取向的教学思路,通过转变课程角色,发掘课程资源,调整教学秩序,变革课程评价等教育实践活动,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实践性知识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8.
执教多年,深知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明白英语教师专业素质高对学生的帮助,想要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要快速发展,必须读懂教育学对教师所做的要求,认真备好课、上好课、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努力使自己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新课程需要,教师要认真学习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修炼“内功”,提高专业素养;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自觉投身于学校的教研活动、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开展同伴互助、接受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钱捷信 《考试周刊》2011,(52):213-215
如何让教育学适应师范生的实践需要,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把师范生培养成为懂教育和重视教育实践的教师,教育学教学的策略要为学生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平台,这样教育学理论教学才能为学生走向合格教师的讲台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工艺化抑或理论化--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价值取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存在着价值取向不明的问题.在价值需求上,表现为教育学的价值虚张成教育科学和师范教育的价值,导致理想教学价值虚张与实际教学价值有限的矛盾;在价值主体上,表现为理想价值主体的丰富性与实际价值主体定位的狭隘性的矛盾.其原因在于教育学在发展成为教育科学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高师中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专业绝对对口的思想和高师教育学教师的经历.当今社会的变革,要求高师毕业生从教书者转变为教育者、高师从教师的摇篮转变为人们受教育的场所、高师从规范转变为创造.因此,从价值需求和价值主体两个层面来考虑,当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的价值主体应是全体大众,其教学应满足教育实践宏观普遍问题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综合课程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课程的价值在于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线性思考的方式而提出"动态性复杂"课程。其科学依据主要考虑了知识、社会与儿童的知识论、社会学、教育学等。综合课程的实施主体是教师,一方面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开展专门培训,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校本教研来培训高素质的综合课教师。  相似文献   

13.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决定高职教育模式的根本,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把红土地的人文精神融入到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平台,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通过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一条又专又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应有的核心理念。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和教育现实问题,必须支持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必须支持对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知识的建构。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是教师专业的实践性本质的要求,是教师知识研究的新进展的要求,更是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遭遇困境之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背离。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学范式的转换:由教师的华丽表演到学生的朴实发展。具体包括,教学价值诉求由任务取向、应对考试转向学生的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教学行为由教师独角戏、越俎代庖到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去动脑思维和动手实践;教学评价视角由教师的功绩位移到学生习惯、知识、思维、德行等方面的真实发展。基于此,探讨促进“学生朴实发展”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数学教育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崭新的数学观,掌握现代的教学技能,而调查表明师范类学生现有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与此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加强理论性,突出实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研究性,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只有切实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而课例研究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一个范例,是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澄清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使开发行为具象化;能够生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性知识,形成有示范性和操作性的实例;将课程资源开发置于循环研究系统中,提供了反思课程资源开发过程的空间;构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者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师行为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促使每一位教师思考何谓“优质教学”、何谓“好课”。本从教学目标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教学过程的引导性、研究性和合作性,以及教学在建构师生之间相互生命意义的价值角度,探讨优质教学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培养高素质教师是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的品德素质。师德是师范生之魂。为此,高师院校要以"慎独"为理念,以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基本途径,以营造师范性校园文化为必要途径,以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为重要途径,对师范生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