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水的沸腾》是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材热学部分中很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该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测定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在实验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以下几种现象:①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随着温度的上升,水中出现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变小或破裂。②当水温到达沸点并发生沸腾时,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为使浓硫酸特性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减少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逸散而污染教学环境,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浓硫酸与铜反应装置其实验操作如下:往具支试管1中注入5mL98%硫酸,在其内侧贴一润湿的品红试纸条7,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待管内浓硫酸6沸腾,慢慢插入上端带有大、小橡皮塞4,内装长铜丝3,且内壁贴润湿蓝石蕊试纸5的玻璃管2,当预热的铜丝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反应时(较为激烈,若采用铜片会更剧烈),立即塞紧橡皮塞,并把导气管插入盛加有3—5滴酚酞试液显红色的NaOH溶液8…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人民版),79页[实验3—5],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少量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起的变化。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液放在试管口检验所放出的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把试管里的溶液倒在盛着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使溶液稀释,观察溶液的颜色。”这一演未实验的设计目的是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三点不足:1、因反应一直在浓硫酸沸腾状态下进行,其产生的气体(气泡)学生不易观察到。2、由于铜片和浓硫酸是在常温下开始加热。会产…  相似文献   

4.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韩学忠高一化学第三章硫和硫酸中,安排了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这个实验应该让学生观察四个现象,理解三步反应的原理。Cu(红)+H2SO4(浓)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uO(黑、固)+H2SO4浓硫酸的酸性→CuSO4...  相似文献   

5.
液体沸腾汽化时需要热量的演示实验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朱连生沸腾是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急剧汽化现象,在不同外界压强下,某种液体沸腾的温度(沸点)是不相同的。要使液体沸腾,首先必须把液体加热到沸点,然后继续加热,否则虽然达到沸点仍然不能沸腾。这时...  相似文献   

6.
“观察水沸腾”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现象,从而知道水在沸腾时气泡的变化规律,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要吸热等知识。但这个看似简单而普通,几乎人人每天都能见到的物理现象,要在实验室里还原出来,做准确而全面的观察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水的沸腾做了专题研究,有如下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浓硫酸的一条重要的物理性质。但课本并没有设置演示实验。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两种可行的方法,通过验证,实验现象明显,结论准确。  相似文献   

8.
运用学生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设计和实施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做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学生实验后,我们尝试让学生迁移实验原理,自行组合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如何测定水的折射率。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设计出了20多种测定水的折射率的方案,下面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利用塑料瓶、注射器等用品自制"把水注入浓硫酸中"示错实验,方法简单,安全实用,易于操作,实验现象明显,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深刻认识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一小撮食盐投入到可乐汽水中,居然引起汽水急剧喷出,貌似浓硫酸与水混合后造成的暴沸!这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两个九年级学生在探讨物质溶解现象时,无意的玩闹却看到这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向我请教这个问题时,认为是氯化钠溶解于水放热导致。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光的衍射》这节课时,很多学生对泊松亮斑的现象半信半疑,更有甚者反复追问老师,是不是在屏的中央有一小孔才能出现泊松亮斑。为了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对泊松亮斑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然后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对实验了解不是太多,实验时随意用药和滥用药品的现象会时有发生。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类实验的前提下,应切实引导学生树立严格按实验规定用药的理念,使学生懂得超量用药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甚至得到相反的实验结果。对于教学经费相对紧张的初级中学而言,还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构筑节省化学实验开支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模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创设实验问题并重视实验结果分析、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学生课外实验等六个方面论述了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式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我校对“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这一实验作如下设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伏安法测电阻是中学物理教材中一个典型的电学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物理规律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的能力。本文就伏安法测电阻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与设计性电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加以联系、整合,希望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好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本身的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现行的化学教材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安排设计了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毫无疑问,这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实施创新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于是二些化学教师便致力于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的研究,力求使这些实验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但都要注意实验本身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若科学性行不通,不管如何操作,都是徒劳。  相似文献   

17.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校闫小敏师范化学中的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安排了“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这些实验都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散布在室内。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不尽快排除,会直接影响师生的身...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中,作为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图。该科学探究确实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我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挑选设计新颖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室及仪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装配仪器和药品,并在课堂上作为成果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19.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相互间交流合作贡献智慧生成经验的能力,初步感受探究知识的过程、方法和喜悦,为后继学习奠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