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阵,刮起了一阵“粉红”热,所谓“粉红热”,则是漫画《涩女郎》改编而成的喜剧——《粉红女郎》,在我班掀起了一股热潮。尤其是我周围的这几位,几乎兴奋过度造成神经错乱,都将自己对号入座入围偶像行列,还为我安上了一个十分不相称的名字——“小萍”。特别是我前排的这位,大伙儿叫她“万人迷”.这可把她乐得成天如一只骄傲的孔雀.到处显摆,让大伙儿眼花缭乱。疑惑飘来了一团“红雾”!  相似文献   

2.
12月11日外婆家那里有一种风俗,那就是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这六天中,大伙儿就聚在一起——请“灰姑娘”。听说正月十五那天外婆的邻居家要请“灰姑娘”了,我很好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肩膀     
[真题回放]以“肩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泰山上的挑夫》,那时我就想,那些人挑着几十公斤的东西从山脚爬到山顶,而且走“之”字形路线,他们的肩膀该多么魁梧,多么壮实呀!那次泰山之行,我看到泰山上已经有公交车,可以直达中天门。从中天门再往上就有现代化的缆车,我想现在应该不会见到什么挑夫了。可就在攀登时,却看见几个人挑着扁担,两头各有五六个七八斤的大西瓜。这应该就是泰山上的挑夫了。我仔细地看他们的肩膀,他们的肩膀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魁梧壮实,相反,他们的肩膀黑黝黝的,看起…  相似文献   

4.
肩膀的故事     
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鼻子,享受着自然的芬芳;嘴巴,架起沟通的桥梁……肩膀,承担起生活的责任。生于江南水乡的我没有古代诗词中窈窕淑女的温柔娇羞、婀娜多姿;大概上帝在塑造我的形象时马虎了一点,刻刀一歪,就把我原本应有的“小巧玲珑”的外型,塑成了“粗犷豪放”型,铸成了“千古遗憾”啊!尤其是肩膀,宽广得和老爸有的一拼。  相似文献   

5.
王炎斌 《师道》2003,(4):11-11
师道二○○三年第四期对教职工理解信任、和蔼可亲是一个好校长应该做到的,但要在当今形势下,把一所学校治理得有条有理,严格规范,校长要有“柔”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我把这概括为三个“硬”,即“硬肩膀”、“硬耳根”和“硬手段”。“硬肩膀”“硬肩膀”指敢于承担责任。肩膀硬的校长往往能满足下属的“安全需要”,使他们在轻快、宽松的心境中从事工作、进行探索;也能垂范于人,激发群体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能够展示作为领导者的宽厚气度、磊落胸襟,展示自己统领全局、遇变不惊的魄力和凝聚人心的引力。肩膀硬表现在布置…  相似文献   

6.
整容风波     
“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赵老师捧着教科书微笑着走进教室。看着大家手忙脚乱地找语文书,赵老师微微皱了皱眉,说:“昨天布置的作业是背诵《匆匆》这篇课文,现在请吴小玉同学站起来把课文背诵一遍。”没有人站起来。赵老师把目光投向吴小玉的座位,惊讶得差点让鼻梁上的眼镜掉在地上——吴小玉的座位上,坐着的分明是动画片中的樱桃小丸子!只见樱桃小丸子站起来说:“老师,我改名了,以后请叫我的新名字——樱桃小丸子。”“你到底是谁?我这是在上课,请不要捣乱!”赵老师有些生气了。“老师,我就是吴小玉呀!不过,我现在整了容,变成了樱…  相似文献   

7.
肩膀     
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泰山上的挑夫》,那时我就想,那些人挑着几十公斤的东西从山脚爬到山顶,而且走“之”字形路线,他们的肩膀该多么魁梧,多么壮实呀!那次泰山之行,我看到泰山上已经有公交车,可以直达中天门。从中天门再往上就有现代化的缆车,我想现在应该不会见到什么挑夫了。可就在攀登时,却看见几个人挑着扁担,两头各有五六个七八斤的大西瓜。这应该就是泰山上的挑夫了。我仔细地看他们的肩膀,他们的肩膀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魁梧壮实,相反,他们的肩膀黑黝黝的,看起来有些瘦弱,两肩似乎是由于长期挑东西,有些不对称。他们每走一步就气喘…  相似文献   

8.
假如我是一棵桂花树,我将以健康,挺拔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大伙儿面前。那壮壮的树干有着结实的“肌肉”,长短粗细不一的枝条上坠着那小巧玲珑的桂花果。深秋,它们有的被风爷爷吹拂得晃晃悠悠;有的则落到地上,偎依在树妈妈的身旁,似乎舍不得离开养育过自己的母亲,这就是我——桂花树。  相似文献   

9.
潘自由 《湖北教育》2004,(19):46-47
“把‘话’变成‘画’”,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这里的“话”,指的是课文中作者用来描写形象的语言文字;这里的“画”,则是读者阅读的头脑里浮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两者连起来,就是把作者用语言文字描写的形象,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变成读者自己头脑里的形象画面,或者说是脑子里“过电影”。  相似文献   

10.
李壮 《辅导员》2014,(19):47-47
这几天满脑子都是背书,英语背不完,老师就让我们提“红灯笼”过暑假。 昨天,我竞在一节课上背出了两篇课文,要在平时,背一篇都会磕磕绊绊,要我性命。看来,我的潜能是逼得出来的。那就一鼓作气,把最后一篇课文解决掉。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经一位朋友的推荐,我有幸认识一位新朋友——《阅读》。“我阅读,我快乐”是它的宗旨。这正合我意,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把课文越读越长》、《把课文越读越短》两篇看似矛盾的文章,细细读来,却不得不为作者独到的见解拍手叫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推荐出对学生有益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正是老师们感到为难的事,《把课文越读越长》告诉了老师们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了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重病缠身的母亲总是不停地安慰“我”,从来不在“我”面前把自己的病痛显露出来,而“我”却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母亲。后来,母亲执意要推“我”到北海看花,当“我”答应时,母亲却永远离去了,“我”知道了母亲有重病,非常后悔,让妹妹推“我”到北海看了花,完成了母亲的心愿。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2009,(1):65-68
语文教科书与一般文选的最大区别是,创编了导学系统和练习系统。在练习系统方面,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改变了以往只在课文后面编排思考练习的做法,而是根据导学、导思、导练的需要在多处设计了思考练习,形成一个练习系统。这主要指:把思考题灵活地编在课文之处的“泡泡”里;把思考题和练习题编在课后练习里,把阅读提示编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语”里;把识字方法、读法、写法的发现、小结编在单元之后的“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里。  相似文献   

14.
那天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师生相互问好后,我们开始学习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满怀激情地为同学们范读课文:“日照香炉生紫烟,”刚起个头,教室里响起“叽叽——叽叽——”的声音。我看了看四周,没发现什么异常,就继续读课文。“遥看瀑布挂前川。”我这一句刚读完,教室里又一次响起“叽叽——叽叽——”的声音。我只好停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我遵照吕老这一教学思想,开学初在双城市实验小学用两节公开课,教叶圣陶的《粜米》。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我力图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这课书教学过程如下: 开始,我揭题引言。我说:“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篇反映俄国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课文——《穷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文章——《粜米》。”接着,我介绍了时代背景。我认为,这篇课文所反映的内容离现买生活较远,学生  相似文献   

16.
你问我,这堆成了一本书的文字是什么?我会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废话,就是一本书啊!”  相似文献   

17.
惨痛的教训     
“咔嚓——”就是这一声响把我送进了医院,使我差点离开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当然,也是这一声响使我的头脑清醒了:违反了交通规则,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我,今年13岁,是铁路中  相似文献   

18.
爸爸的肩膀     
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我。 但是爸爸非常爱我。 从小到大,让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我们把这叫“骑马朵朵”。每当我被爸爸举着骑在他肩膀上时,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高了,高兴地大叫起来:“看,我比你们所有人都要高!我再也不是矮冬瓜了!”我在爸爸的肩上手舞足蹈,穿着鞋子的脚在爸爸的衣服上擦来擦去,很快就把爸爸的衣服弄成了“迷彩服”。但爸爸一点也不在乎,还对着我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9.
最早看“实话实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崔永元。我当时还在底下窃笑:这很难吗?不就是站在一群人当中逗大伙儿乐嘛?这也是我的强项呀!  相似文献   

20.
我听了几位教师的《自然》课,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物体”这一组课文时,普遍忽视了这类课文的核心问题——教给学生认识物体的方法。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物体(一)——水”时,只是要学生认识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也与牛奶、酒精作了比较,而对认识水的方法——观察法就一语带过。在教学“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怎样认识物体(四)——金属”等课文时也不向学生谈认识这两类物体的方法。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未弄清教学这类课文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