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蓝鸿文教授馈赠《专业采访报道学》第二版,略一翻阅,便有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50万字的著作,将专业采访报道的方方面面尽收其中,不但体例严整,系统自然,而且注意探求专业采访报道中的内部联系,找寻规律性的东西,是一部实用性、科学性兼备的著作。《专业采访报道学》第二版由蓝鸿文教授主编,参加编写、修订的30余人中大部分都是资深新闻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使本书在理论的探讨上有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使人读来感到实在、真切。早在1984年,蓝鸿文教授便有《新闻采访学》一书问世,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91年蓝鸿文教授主编出…  相似文献   

2.
《采.写.编》2006,(6):5-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上生导师蓝鸿文是新闻界的老前辈,许多新闻工作者就是读着蓝老的《新闻采访学》迈出了工作的第一步。这一天,本刊记者在安钢宾馆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新闻大家。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蓝鸿文先生的《新闻采访学》,我感到这是新闻采访学的最新成果,也是一本新闻工作者的必读书。 新闻采访学是探讨新闻采访实践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在新闻学中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问。长期以来,这方面的著作出版不多。据笔者所知中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著作是《京报》社长邵飘萍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访方式(直面、视觉书面、体验式、电话、因特网等采访方式)、新闻策划、新闻追踪、记者招待会、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隐性采访等问题,一一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第二版的新篇章。《新闻采访学》@刘宏  相似文献   

5.
书讯     
《回向新回弄》一书出版这是巾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蓝鸿文先生的一部新著,由安岗、何棒华先主作序,警言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40亲万宇,是一木视野广阔、内客幸富、颇具特色的新闻学著作上篇“经验涸查”,是十一匡三中全会以来,作者仿问首都和郁分省、市、自治区新闻单位后写的调查报告和访问记;巾篇“人物追踪”.是作者对范长江、赵韶构等十几位著名报人、记者、作家的新闻生涯研究成果、访问和回忆片断;丁篇“业务论谭”,是作老对新闻采访、写作、新闻宣作、新闻教育、新闻著作等方面的著述。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00,(2)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 ,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新闻采访学》 ,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数年精心修订 ,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 ,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本面貌一新的教材 ,初版于1984年 ,不久即被当时的国家教委审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截至1999年 ,此教材已印行10余次 ,累计印数达30多万册。修订后的第二版 ,内容充实、篇幅拓展 ,由初版3篇17章51节。扩至第二版的5篇25章90节 ,还增加了绪论 ;文字从20万增加到47万多 ,是原文字的一倍…  相似文献   

7.
信息意识———现代新闻采访报道基本意识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意识———现代新闻采访报道基本意识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蓝鸿文蓝鸿文教授对新闻采访学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本刊特辟专栏,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引言我国出版的一些新闻采访学著作,多注重采访方式、方法和技巧之类问题的论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忽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上生导师蓝鸿文是新闻界的老前辈,许多新闻工作者就是读着蓝老的《新闻采访学》迈出了工作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我院陈力丹教授新著《解析新闻传播学2012》,于2012年4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共计30万字。这是他2006年以来出版的第七本《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系列著作。这本书从他2011年及2012年1月写的文字中选取了与当前关系较为紧密的69篇,根据内容划分为九章:第一章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3篇)、第二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新闻文存》汇集我国四种最早的新闻学译作与著作的《新闻文存》一书,已由复旦大学余家宏、宁树藩教授等人编注,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该书汇编了日本最早的松本君平著的《新闻学》、美国最早的休曼著的《新闻实用学》、我国第一本理论新闻学著作-徐宝瑛著的《新闻学》(191。年出版),我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邵飘  相似文献   

11.
王木林 《新闻界》2000,(6):64-64
凝聚了蓝鸿文教授心血的《新闻采访学》修订版作为“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最近终于出版了,拜读之后,我感到获益匪浅。   修订后的《新闻采访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闻采访学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的意识与原理、采访方式与方法、采访重点与环节、采访种类与资料积累以及记者等,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地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如该书第七章“采访意识”,作者列出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五个意识: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在别的新闻采访学著…  相似文献   

12.
采 访是什么?记者应该怎样采访?怎样 与采访对象交往?熊高著《采访行为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以人的“需要”为起点,结合中外百年间近百名新闻学者、知名记者的采访论述、采访范例和采访体会,分析二者之间的行为适宜与协调、矛盾与对抗,以及由行为视角透视采访方法与技巧、采访自由与控制等等。该书还从制约行为角度,第一次系统地将法学、伦理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引人新闻采访学研究,从而使全书既有较浓厚的理论色彩,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被中国记协副主席刘习良先生称为:这“是一部由中国记者撰写的书,是一…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的第一手段。一次成功的采访,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1997年,我在一次采访中,写出了一篇反映农业部、铁道部两位部长为石家庄郊县农民办实事的稿件《部长调运收割机》,这篇消息在《石家庄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均在一版显著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04,(1):76-76
作为“2l世纪新闻传播学术系列教材”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主编、有30多位教授、高级编辑、记者等参加修订和撰稿的《专业采访报道学》(第二版),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学》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访意识(信息、受众、监督、未来、竞争等意识)、采访方式(直面、视觉、书面、体验式、电话、因特网等采访方式)、新闻策划、新闻追踪、记者招待会、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隐性采访等新闻问题,一一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第二版的新篇章。作者在修订此书的过程中,从中…  相似文献   

16.
一部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主编、基本上含盖了最常见的各类专业采访报道的《专业采访报道学》第2版,纳入“2 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一版于1 991年面世,内容包括绪论和政治、外事、法制、军事、工业、农村、财贸、教育、科技、卫生、文艺、体育等采访报道1 2章。经过修订的第2版,增加了金融、人口、环境、旅游、社会新闻、港澳台等采访报道6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增强了时代感,内容更加丰富,篇幅也由原来的3 6万多字增加到55万多字。中国记者怎样在战火硝烟中报道伊拉克战争,又怎…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本面貌一新的教材,初版于1984年,不久即被国家教委审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论》是四川大学新近策划并推出的“新闻传播学书系”中的第一本,该书主编邱沛篁教授做过多年的编辑、记者工作,是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开创者之一,先后担任过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和新闻学院院长,写过不少优秀的新闻和通讯,有着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自1981年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他一直讲授“新闻采访学”这门课程,并出版了多本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专著。其中,1989年出版的《新闻采访艺术》就是其以前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理论总结。1989年以后,邱沛篁开始给硕士研究生上“新闻采访研究”课程,他也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数年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本面貌一新的教材,初版于1984年,不久即被当时的国家教委指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截至1999年,此教材已印行10余次,累计印数达30多万册。修订后的第二版,内容大大充实,篇幅大大拓展,文字从20万增加到47万多。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了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  相似文献   

20.
邵飘萍在办《京报》的时候,既编报,又采访,还挤出时间去大学讲课,撰写新闻学著作。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四年连续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两本书。前一本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全讲采访,是我国第一部采访学专著;后一本书,也用了不少笔墨论述新闻采访和记者修养。可以说,重视采访,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是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他认为,“报纸价值之有无、大小,与新闻材料之敏捷、丰富、真确与否,有最密切之关系”。因此,他提出:新闻记者应该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这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