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12月26日,《新华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工作通讯《张家港,新时空背景下的跨越》,尝试用现场报道的?法报道重大典型,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张家港市委主要领导说:“这篇报道出手不凡,是近见年来张家港报道中写得最活、最厚重的一篇。”新闻界和报社的不少人士称赞,这篇通讯是典型报道中的一个突破……地方党委的肯定和同行的赞扬是对我们这次创新实践的鼓励,同时也引发出我们的一些思考。 怎样从经验性、业务性、工作性中走出来?工作通讯呼唤形式创新 这篇报道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12月中旬,省委决定将近年来两个文明持续协调发展取得重要成  相似文献   

2.
典型报道需要再认识典型报道经过相当一些时间的沉寂后,现在又得到了复苏,报刊上刊登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报道多起来了。比较引入瞩目的,如1989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典型人物通讯《清正法官》,报道介绍了湖南省桃源县陬溪法庭审判员刘文彪甘守清贫、默默奉献的事迹;10月15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的典型事件的重要新闻《扬州纱厂办政治学校八年不懈》,报道介绍了该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的事迹;12月17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典型问题的重要新闻《上海钟表业开展“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风貌者,风采容貌之谓也,引伸为事物的面貌和格调。风貌通讯是报道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建设工程的新成就、新面貌、新风尚的通讯,也称概貌通讯。风貌通讯题材广泛,表现手法比较自由,在写人、写事、写物、写景上比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更具综合性,是新闻媒体经常使用的一种报道形式。像人民日报今年8、9、10三个月相继推出的《草原牧区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礼、《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纪念红军  相似文献   

4.
今年一季度,人民日报刊登多少年来罕见的“高干生活”报道,上了好几个头条,以此引发了“轰动效应”。通讯《不私亲属的铁木尔主席》(见1月6日头版头条)便是其中的一篇。读了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新华日报》1988年8月4日一版头条刊登了记者匡启键写的通讯:《金坛伪劣农药事件》。这是一篇实行舆论监督、反映人民呼声的好通讯。通讯一开头,作者即以触目惊心的事实,展现了河南受害棉农痛不欲生的悲惨情景:棉农们以30多元一公斤的高价,购  相似文献   

6.
新闻要注意时效性,通讯要不要注意时效性呢?从一些报纸一再刊登“老掉牙”的通讯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这里仅以安徽日报刊登的两篇过时通讯为例,加以说明: 1月12日三版刊登的《经管精米细面的人——记口孜粮站营业员马金山》,写的是这位营业员1962年以来的事迹;所叙具体时间都是“有一次”、“大年初一”、“有一年春节前夕”  相似文献   

7.
董强 《军事记者》2012,(3):54-55
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解放军报》推荐的通讯《雪山上,好大一棵“英雄树”》获二等奖。这篇不足3000字的通讯,刊登在2010年11月16日一版头条位置.以“英雄树”为喻,精选感人故事,采用细节与白描相结合的手法.再现“生命禁区”钢铁工兵的军人风骨.以独特的哲理传达和美文化表述.讴歌这个英雄群体特有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于今年一月八日在二版头条地位上,刊登的《吴江县形成一批一村一品的专业村》的报道,是“重点户”、“专业户”宣传的深入,角度新颖,内容扎实,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文学锋重新申请加入党组织的报道刊登后(军报2001年12月11日第一版头条消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坚定了理想信念国防科大硕士研究生文学锋重新申请加入党组织》和当日第三版通讯《春风吹又生——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文学锋入党的心路历程》,作者:王握文、曹瑞林),在军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回顾这一报道的采写过程,可以作这样的概括:实事求是胜千言。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2003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头条工程自7月24日开栏,相继刊登的作品虽非件件精品,但多为“三贴近”的通讯佳作。“‘粮食转化快,全靠龙头带。’‘家有两头牛,花钱不用愁。三头四头牛,盖起小洋楼。’‘不要嫁妆要奶牛,晚娶媳妇先买牛。’踩  相似文献   

11.
葛松  念宏图 《军事记者》2014,(12):44-45
军事训练报道,是展现部队训练工作和战斗力建设成果的"窗口"。军事训练报道要力求新闻性、思想性与指导性的有机结合,给受众以启迪。刊登于9月16日《火箭兵报》一版头条的消息《某基地首推"训考分离"新机制激活演训场》,值得我们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江苏的《新华日报》今年1月26日B版头条刊登了一篇通讯《“板凳会议”:老百姓身边的议事会》(以下简称“板凳会议”),介绍了泰州市、兴化市一些地方每月至少一次“基层民主议事活动日”。到时候,市民带上小板凳,找片空地围坐下来,热热闹闹地聊上甚至是“吵”上个把小时,这已经成为泰州市不少市民每月至少一次的“必修课”。这种被群众称为“板凳会议”的活动是讨论村组、社区事务并求得共识的一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是通讯第一段的开头,写得既形象,又介绍了“板凳会议”的由来。这就能吸引人,使读者增添去了解、看个究竟的欲望。这篇1700…  相似文献   

13.
武汉电视台加强科技报道科技日报5月11日一版刊登题为《电视能否离科技再近些》的通讯,介绍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武汉电视台合办卫星电视节目《科技之光》的情况。宋健同志称赞这个节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  相似文献   

14.
“要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实际上是要把多种报道形式充分应用起来。比如,新闻特写。2002年1月30日,省会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南郊宾馆召开。为了报道好这次会议,《齐鲁晚报》不但在第一版发了会议消息,还在第二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解读城建会“三个不一样”》的新闻特写。因为报道的形式多样化了,所以整个会议报道不但有一定的声势,而目新鲜活泼,更具有立体的厚实感,笔者认为这是几年来会议报道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羊年正月初五,《河北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西柏坡的共产党员们》(以下简称《西》),该文得到中宣部有关材料的高度评价,随后《光明日报》派记者再下西柏坡,补充采访,在一版头条位置用同题发表并加发评论员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发摘要。此文在不长的时段内形成一股暖流,波及长城内外,为贯彻“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就该文的写作思路和文笔特点略陈管见。写前没“框架”,采访没“诱导”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到,《西》文的感情是充沛的,又是内敛的。在文…  相似文献   

16.
姚福军 《视听界》2013,(2):82-83
改进文风,让报道有用又好看,既是群众的呼唤,也是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好的文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宣部《三项学习教育通讯》专文介绍“镇江经验”,江苏省“三教办”四次用《简报》形式将“镇江经验”向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典型报道需要再认识典型报道经过相当一些时间的沉寂后,现在又得到了复苏,报刊上刊登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报道多起来了。比较引人瞩目的,如1989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典型人物通讯《清正法官》,报道介绍了湖南省桃源县陬溪法庭审判员刘文彪甘守清贫,默默奉献的事迹;10月15日人民  相似文献   

18.
1989年9月6日《新华日报》一版头条通讯《富镇上的“穷”机关受人称赞》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宝应县汜水镇党委、政府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为群众多办实事的事迹。这篇不足一千字的通讯,虽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也没有重彩浓墨的描绘,却展现了我们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甘当公仆”的良好  相似文献   

19.
贵在深入     
贵在深入易水寒人民日报6月22日一版头条刊登该报驻山西青年记者安洋采写的通讯《路》,是一篇精彩之作。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这样评价:《路》写得很好,可以说是感人肺腑。“七一”前夕推出这样一篇通讯,是对党的生日的献礼,为人民日报增色不少。副总编辑张云声说...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2006,(3):21-21
吕曦东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让人们深深感动。省会各报对英雄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之大,行动之一致,也让人振奋,这是各报自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生动表现。先来看看2月21日各报的报道情况:湖南日报以一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长篇通讯“舍己救人的好青年吕曦东”,并配发大幅彩照;长沙晚报在一版核心位置,用特大号字标题刊登通讯“大义无悔——记见义勇为英雄吕曦东”,并配发了两张彩照;三湘都市报在 A10版整版篇幅进行突出宣传,引题是三行大字:疾驰的列车呼啸而至;妇女小孩摔倒在铁轨上;一个身影冲上去!主标题是:“‘80后英雄’吕曦东”,并配有大、小三幅照片;潇湘晨报在A15版整版进行报道,并刊登了多幅照片;当代商报更是用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