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人民共和国总理的翩翩风度,多次在谈判桌上,招待会上等公众场合与各种身份不同的人对话,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和出色的口才。下面辑录三则,以使同学们领略周总理的智慧和风采。一、对朋友——肝胆相照,感人肺腑1949年4月1日,张治中率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到北平同中共谈判。4月20日,由于蒋介石拒绝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和平协定上签字,谈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胜利之际,国民党桂系头目李宗仁、白崇裕提出国共和谈的主张,其目的是逼蒋下野,由李宗仁取代蒋介石,国共“划江而治”、“和平共处”,建立桂系的天下。  相似文献   

3.
李宗仁拒绝《国内和平协定》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国际方面来说,美国杜鲁门政府从遏制共产主义运动出发,扶蒋反共。然而,蒋氏政府在与中共的较量中屡遭败绩,违背了美国政府的初衷,他们不得不采取换马政策,扶植李宗仁取而代之。因此,李宗仁把“划江而治”的希望寄托在美援上,妄图借助美援与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从国内方面来说,国民党内的顽固势力控制了军政大权,从而左右了李宗仁的和谈。更何况李宗仁的自我意识,表现出一贯的反共立场和狂妄自大的情绪。以上诸方面因素促使他拒绝《国内和平协定》。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1949年2月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上海迁往广州。1949年2月5日: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未经代总统李宗仁同意,将行政院迁往广州。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中常会在广州发表声明,要求停战,但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之门最后关闭。1949年10月14日:第四野战军攻陷广州,国民党政府再迁重庆。1949年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叶剑英任市长。1949年2月8日,星期三,阴有小雨,国民党政府由南京迁往广州。南迁的决定在1月25日晚已经做出,但为了安定人心,政府依然对外宣称,"南京迁地办公,不是政府迁都,我们的首都还是现在的南京。"此时,国共双方军队已经距离仅仅五十公里,兵临城下的局面,很快让政府的通告失去了意义。随着城外枪声日渐密集,南迁的进度也一再加快,到了2月5日,行政院已经整体撤往广州办公,三天后,整个政府机关南迁。  相似文献   

5.
江阴要塞起义何玉叶1949年4月20日晚,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作战实施纲要》,于20日晚和21日先后发起了渡江作战。经过我党有计划、有组织的策动,蒋军江阴要塞于194...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与西安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影响和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进行“兵谏”。在中共的积极调停下,迫使蒋介石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表示同意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与宋氏兄妹业已达成的六项和平协议,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而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虽然宣布引退但并非辞职下野。1948年12月28日前,他确曾考虑辞职下野,但之后考虑的是"暂时引退",不再提辞职下野。虽然他同意将引退文告中的"暂时引退"改为"身先引退",但是两者的含义在他那里是一样的,即在国共和平谈判要举行时暂时离开前台一下。他强调,他是依据宪法将总统职权交由副总统代行的,李宗仁并非继任总统而是"作为副总统"在其引退期间代行总统职权。蒋介石这样安排,是便于他在"暂时引退"之后可以依据宪法回任总统。中共深刻认识到蒋介石并未辞职,而是退到幕后挣扎;国民党虽有下野、引退两种说法,但是也认为蒋介石并未辞职。因此,桂系认识到蒋介石的引退并非它所要求的辞职下野,因而继续施压逼使蒋介石辞职下野。总之,在蒋介石的政治词典中,下野是辞职,引退是从前台转向幕后,并不辞职,两者的含义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正>高宗武是日汪勾结的中间人,一九四○年一月,当汪精卫之流准备粉墨登场之际,高宗武和陶希圣突然出走,脱离汪伪和平运动。披露日汪密约,给汪精卫之流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一) 高宗武脱离汪伪和平运动有它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主要反映在高宗武开展和平运动的两项宗旨上。 以蒋介石为中日和谈的对手,维护蒋介石的领袖地位,是高宗武开展和平运动的第一个宗旨。  相似文献   

9.
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在展开谈判斗争的同时,都作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共产党方面在是否提联合政府、承认蒋介石的地位、军队数目问题,解决区问题、国民大众代表问题和各党派会议等问题上作出了大的让,国民党方面在承认中共政治地位、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允许中共军队保留数目、解放区问题和国民大会等问题上也作出了某些让步,双方的让步使谈判得以进行下去并签署协定,双方妥协与让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海峡两岸再次进行和平谈判,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后期,美国为了结束对日作战,实现在远东的各项权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积极推动国共谈判。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肩负重大的使命,多次主导国共和谈,从"延安协定"的签订到"重庆谈判",他分别采取了"促蒋联共""扶蒋压共""支蒋反共"的调处政策,但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陶醉于商业野心和救世主使命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天然的优越感;二是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识形态使美国政府无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中共的独立性;再加上赫尔利本人刚愎自用,使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逐渐偏离中国现实。赫尔利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加剧了中国内战危机,使美国对华战略目标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谈。这判之前.毛泽东应邀对重庆各界人士发表演讲。有人直截了当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的小米加步枪能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吗?”毛泽东回答说:“蒋先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写的‘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杜鲁门政府在1945年中苏谈判之前和谈判期间,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有所变化。谈判前,杜鲁门政府尽量晚告知国民政府协定内容,并对中方表示会继承罗斯福的决定,且拒绝解释协定内容和介入中苏会谈。这表明其谨慎被动地遵守协定且向中国施压的态度。当苏联在中苏谈判中提出超出协定的要求时,杜鲁门政府在外蒙古问题上采取了不干涉的妥协态度,在东北问题上则积极主动介入中苏谈判,还就某些内容作出具体解释,以抵制苏联的要求,坚持其对协定的理解,并最终使中苏达成了美国能接受的一系列协议。这种态度变化,源于苏联对待协定的态度、美国利益的考虑和彼时国际形势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45年2月4日到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最后签订了《雅尔塔协定》。《雅尔塔协定》是苏美英三国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秘密协定。斯大林把“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作为苏联出兵远东的先决条件提出来,美、英两国首脑为了自身的利益,满足了斯大林的要求。在同年6-8月举行的中苏关于签订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中,斯大林又以支持国民政府为诱耳,迫使蒋介石承认外蒙古独立。蒋介石为获得苏美两国支持,对付中共,曾于1946年1月5日发表声明,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相似文献   

14.
北爱尔兰问题是怎么回事长达22个月的北爱和谈终于在4月10日下午5时达成历史性的协议。这个由英爱两国政府和北爱八个党派共同签署的和平协议,表明北爱和谈终于产生了其最重要的实质性成果。所谓北爱尔兰问题,主要是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对北爱归属的争端及由此引发的...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对于陶德曼调停,先是委婉拒绝,继而表示有条件接受,最后拖延作答,前后三次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这主要是受当时战争局势、国际形势、和谈条件的变化以及自身策略考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一、出使背景1927年国共统一战线破裂,传统的中共史学认为蒋介石"反苏、反共"。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约八年的时间里,孙中山、蒋介石、国民党却是共产国际的朋友。这里有很长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与中共代表谭平山一起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7次扩大全会(1926年11月12—12月16日)的情况。首先介绍此前国民党与共产国际的往来,作为背景。  相似文献   

17.
美国瑟蒙特当地时间7月25日,由于在耶路撒冷地位等关键问题上僵持不下,持续了15天的巴以戴维营和谈宣告失败。此次和谈是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于7月11日开始举行的,旨在打破当前巴以和谈僵局,推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在中东地区实现永久和平。 此次和谈的失败反映出中东和平进程依然漫长而曲折。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和平的核心问题。根据巴以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的巴勒斯坦自治的原则宣言,为期5年的巴自治期本应于1999年5月截止。5年来,以色列分期从应属于巴勒斯坦的部分土地上撤出了军队,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数千…  相似文献   

18.
玲玲 《老年教育》2009,(7):12-13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和华北局面已定,整个大陆的形势已很明朗。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下野,总统暂由李宗仁代理。当天下午,蒋介石在陈诚、汤恩伯、蒋经国、俞济时等人的陪同下,从南京飞抵杭州。是日晚,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在西湖“楼外楼”酒家设盛宴为蒋洗尘。宴会上,“不识相”的陈仪竟劝蒋“好好休养”。第二天,蒋介石一行回到故乡奉化溪口,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五年五月,山城重庆已经是初夏天气,大雾茫茫。二十一日下午,王若飞同志到“菁园”看望黄炎培,把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送了一份给他。王若飞与黄任老、冷御老作了长谈,谈他俩所关心的已经陷于停顿的国共谈判问题。国共谈判,一度颇有些进展。黄任老在二月八日的日记上记道:“国共问题,雪艇、恩来二人迭次谈判,实有眉目,而不愿宣布。余为联:‘不  相似文献   

20.
从制约国共重庆谈判实力的各因素分析,谈判前夕中共除谈判人员水平能力一条外,其余均处于劣势:军事实力国大共小、对谈判本身需要程度较高、对对方苛刻的谈判条件无法满足也不允许满足、谈判环境于己既有利也有弊,从而使整体上居于相对不利地位。谈判之所以最终能够签订《双十协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周恩来等成功运用谈判策略弥补了谈判综合实力的不足;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出其不意惠临重庆,打乱对方部署;重视谈判气氛的营造、抢先进行较高报价、有理有利有节的讨价还价;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场外配合取胜,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