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实验指导要适度,如果指导得过于具体,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一切规定死,结论虽不会错,但学生收获了什么就很难讲了。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教《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选种子,自己设计条件,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观察、实验的指导要适度,如果指导过于具体,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照老师说的做,结论不会错,学生就不用动脑筋思考了。 我教《种子萌发》一课时,告诉学生自选种子,自己设计条件,做种子萌发的实验,要求作好观察记录。交待完了,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有的用玉米、花生种子,有的用各种豆类种子。放置的位置也有各种打算,有的放在阳台上、窗台上、冰箱里,有的放在教室里、向阳的地方、背阴的地方等等。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也在教室里放置了几样种子。  相似文献   

3.
赵秀兰 《生物学教学》2003,28(12):21-22
在讲“种子的萌发”一节课的时候 ,我提前一周就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每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参加实验 ,共 10人 ,分两组进行。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很感兴趣 ,积极性很高。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为什么贮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 ,但播种的种子却会萌发出土 ?小组内讨论 :以上两种环境有什么不同 ?种子萌发必需哪些环境条件 ?根据讨论 ,引导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作出假设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分、足够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针对假设中的各种因素 ,两个小组分别设计出了自…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第二册《植物的种子》一课,要求学生在初步认识常见作物种子构造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为了让学生做好这一实验,我分以下步骤进行指导。 1 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之前,让学生知道一粒种子就是一棵(株)新植物的雏型,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是认  相似文献   

5.
针对“观察种子形态和结构”的实验的材料和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细化实验步骤,增加发芽种子和煮熟种子的观察,使学生更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生知道种子的结构,但对于如何辨认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感到很困难,对于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知识也只停留于机械的记忆。鉴于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种子萌发实验: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知道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干重和湿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学完《种子发芽了》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我布置了一项作业:选一种植物的种子种在花盆里,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写连续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教学》2012,(8):48-49
上“种子发芽实验”内容时,按教学要求,我引导学生猜测阳光、水、温度等因素可能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讨论了如何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在家做“种子发芽实验”。一星期后,我惊讶地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手里拿着的只是一个长满豆芽的纸杯。学生为什么更改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把一个明确的对比实验,做成简单的发芽实验?  相似文献   

10.
讲“种子的萌发”之前,我让学生做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农村,对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可是讲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时,有个同学却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11.
谷霞 《中学生物学》2003,19(2):62-63
为了检查大家的教学 ,也为相互学习 ,互相研讨 ,学校搞了一次全校的公开课。我所开的公开课的内容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计上 ,课前我通知学生不带书 ,只带笔到实验室上课。在“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活动中 ,当我让他们猜猜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时 ,因为没有书作参考 ,学生们只有自己思考 ,结果作出了大胆的假设 :种子萌发需要土壤、空气、水、合适的温度 ,还有阳光。当我听到“阳光” ,马上想到以前学生考试填“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这个空时 ,很多学生都加上“阳光” ,我…  相似文献   

12.
万红红 《考试周刊》2011,(76):188-189
一、"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案例【案例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汇报进行的前一周,我把学生分成了温度组、水组、空气组三个小组进行实验。一周后的实验汇报课上,学生按课前分组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选择材料、观察和教学法等方面对初中“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使实验现象更加清晰,利于学生对“种子结构”以及“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我,一颗小种子,通体乳白,静静地躺在小主人的手中。“爷爷,这是什么种子呀9怎么跟别的种子不太一样呢?”小主人问爷爷。爷爷答道:“你把它种下去,看看会长出什么,不就知道了吗?”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向上长还是向下长》一课主要是研究“种子发芽后,根会向什么方向长”这一问题,希望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播种时种子怎样摆放.将来长出的根都会向地下生长。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有三个步骤。选用的是玉米种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在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并依据现有的课堂经验,对本实验进行改进与优化,运用体视镜进行观察,利用生物中常用的试剂(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碘液等)对种子成分进行鉴定,借助日常小工具,使学生更容易区分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种子的萌发实验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实验,用矿泉水瓶作为实验器材,能够使实验变得简单易观察,因地制宜且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同时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相似文献   

19.
闫雨亭 《山东教育》2004,(18):36-36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年轻的我满腔热情地探讨着适合课改的内容,尽情地阐释生物新课标的理念。初一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节有两个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侧重训练学生设置对照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侧重训练抽栏检测的方法。这两个实验都适合学生亲自动手,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实验失败是科学探究中不可避免的。一次,我布置学生回家做“植物的根总是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的家庭实验。有个学生选的是黄豆种子,结果泡了几天,都泡臭了,还没发出芽来。当别人带着自己培养的植物新苗到教室评比时,他只能垂头丧气地举起烂掉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