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潜心吟诵,让心灵与诗人亲密接触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而最为直接地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潜心诵读诗歌。儿童诗歌教学中,应重读轻讲。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情感体验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体验诗歌情感:1.反复阅读,多方位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2.再现形象和画面,体会诗歌中丰厚的情感;3.开拓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一、潜心吟诵,让心灵与诗人亲密接触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而最为直接地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潜心诵读诗歌。儿童诗歌教学中,应重读轻讲,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1.颂诗有声诗歌教学的方法很多,而诵读教学法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受到历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重视。诵读诗歌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注意作品的节奏、…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诗歌教学的重要课程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思想感情呢?本案例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思索。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课堂诗歌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读、品与感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读诗歌,品味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蕴含了丰富民族文化,通过具体的形象,含蓄的语言,营造出了唯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可以学会欣赏诗歌,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进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走进新课程》中也指出:“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冰心的诗歌《纸船》为教学例子,就“如何让学生用心体验诗歌中的至爱亲情?”,做了一些实践尝试,旨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倾向、感人情境和形象及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8.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9.
赵颖征 《新疆教育》2012,(18):173-173
诗歌原本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化身,是灵魂的造化。因此,诗歌教学要注重引导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以融入到文本里去,获得深层的感受,生成审美体验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以情激趣,融情于景,是诗歌学习的常用方法。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诗歌,建构魅力的高职诗歌课堂,创设恰当的情境必不可少。诗歌鉴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解读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意境。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和表达,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做一些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形象、情感、意境等特点,指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象,理解形象,体验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意境,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染与享受,提高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2.
曹磊 《海南教育》2014,(24):26-27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语言凝练、形式优美、意象丰富、情感充沛,最能体现语言艺术之美。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画面美、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情感美、捕捉诗歌的意象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冲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辉煌灿烂的诗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因而,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但传统的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背""默""熟练以备考",忽略了学生智力、情感、思维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则明确要求在诵读诗歌的基础上,体验情感,感悟内容,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鉴于此,诗歌教学应突破传统,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即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去体验诗歌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张为明 《考试周刊》2014,(46):26-27
文学经典作品的教学不应急功近利,真正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文章从品味经典词句,感受作品留白中的内涵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谈谈文学经典阅读教学的"慢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诗主要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适合儿童阅读、吟诵,可以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这些诗歌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儿童诗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儿童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内涵,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在6-13岁之间,这个阶段正适合儿童诗教学。本文从独钟于"情"的方面进行儿童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诗歌情感,通过创设诗歌情景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美,进而探究儿童诗教学,从而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张素芬 《阅读与鉴赏》2009,(8):48-48,4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一首首充满情感、各具特色的诗歌,用心去理解、欣赏、品味,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诗歌的教学,最符合这个目标要求,也正是要完成这个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这些方法进行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以人称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的突破口,有助于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诗歌内容,辨别、分析表达方式,体验、感受作者情感,加深对诗歌内容、情感、主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文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读者以语言为媒介,对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艺术氛围进行具体的感受与反映,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得到审美的享受。情感体验是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读者以自己的感情去悟情、融情,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诗歌是语言艺术,她是对生活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因此诗歌中的感情尤为强烈,鲜明而动人,在古诗歌的鉴赏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对提高学生审美鉴赏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一、从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正>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吟诵的诗歌。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鉴赏”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歌,这些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诗的诵读、积累等教学,还要能够从审美视域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笔者以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对中学语文的诗歌写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在创意写作理念指导下,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拼接、仿写诗歌,不走寻常路,敲开诗歌写作之门,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一、尝试拼接:在诗歌拼接中学习创作创意写作理论认为,诗歌是表现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语言艺术,诗歌创作要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目标,让学生体验激发灵感的快乐。例如,笔者在九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尝试创作诗歌》教学中,设计了一堂以鞋子为主题的“剪贴创意”诗歌写作课,这堂课让学生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